正文 第12章 成功需要好人緣和口才(1)(3 / 3)

魯斯·哈比博士指出,如果每對夫妻都能牢記結婚儀式上的誓言:“我不計較這個男人(或女人)的一切,我接受對方所有的行為。”就會挽回很多家庭的不和睦。很多大企業家都說:

“我們要想提升某某人時,會先調查他的妻子。”並非調查他們的太太長得是否很漂亮,或者很會做菜。而是她是否能讓他的先生充滿自信。

某些企業的老板說:

“做妻子要接受丈夫的一切。要讓丈夫生活愉快,擁有滿足感。當丈夫回到家裏時,要替他裝上自信的彈丸。這樣做了丈夫就會想:‘她這樣喜歡我,可見我在她心中有一定的位置,並非一文不值。’做妻子的若能愛丈夫,信任他,他就會擁有‘我一定能做好一切的’的自信。所以第二天出門時,他不怕任何困難的考驗,會充滿自信地接受挑戰。”

相反,作為丈夫回到家裏以後,妻子隻會嘮叨、抱怨不停,那他的鬥誌就會完全消失。

一個能容納自己丈夫的人,她必會得到丈夫的更加憐愛。

人們願意和能夠容納自己的人和睦相處。假如是因為妻子的緣故,讓丈夫對自己失去信心而討厭自己,那麼,丈夫會隨著自己自信心、自尊心的低落而對妻子不耐煩,彼此會因為吹毛求疵而感情低落,這樣的結局就太煞風景了。

(2)承認

每個人的第二渴望就是承認。承認比容納更深一層。容納,實際上是消極的作法。我們容納對方的缺點與短處,伸出友誼的雙手接受他們,這隻是消極的作法。倘若是積極的做法,就是找出對方的長處,不光是停留在接受忍耐對方的缺點上。

人們都喜歡沐浴在承認的溫馨之中。從這裏也可發揮它的特性。

有一大,一位父親帶著自認為是無可救藥的孩子到心理學醫生那裏去。那個孩子已經被嚴重灌輸了自己沒有用的觀念。剛開始,他一語不發,怎樣詢問、啟發,他也絕不開口。心理學家一時之間也真是無從著手。後來心理學家從他父親所介紹的情況和所說的話裏找到了醫治的線索。他的父親堅持著說:

“這個孩子一點長處也沒有,我看他是沒指望,無可救藥了!”

心理學家開始應用承認的方法,找出他的長處。甚至可以說在這方麵具有聰穎的天賦,還頗有高手的意味。他家裏的家具被他刻傷,到處是刀痕,因而常常受到懲罰。心理學家買了一套雕刻工具送給他,還送他一塊上等的木料,然後教給他正確的雕刻方法,不斷地鼓勵他:

“孩子,你是我所認識的人當中,最會雕刻的一位。”從此以後,他們接觸得頻繁起來,在接觸中,慢慢地找出其他事項來承認他。有一天,這位孩子竟然不用別人吩咐,自動去打掃房間。這個事情,使所有人都嚇了一跳。心理學家問他為什麼這樣做?

孩子回答說:“我想讓老師您高興。”人們都渴望著他人的承認。

要滿足這項欲望並不難。

總而言之,一個人如果能夠容納別人,能夠承認別人,他的周圍就一定會聚集起許多的朋友,這也正是那些具有好人緣的人的與人相處之道。

多一份人緣,少一份煩惱。生活是個大舞台,你我他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又不停地變換著角色,各個角色之間時刻進行著各式各樣的人際交往。一個好的人緣就是一張廣大而伸縮自如的關係網,用這張網你可以活得輕鬆自在、瀟灑自如,塑造一個完美的人生。

莫洛是美國摩根銀行股東兼總經理,當時的年薪高達一百萬美元,忽然有一天,他放棄了這個人人欽羨的職務,而改任墨西哥大使,並因此震驚了全美國。

這位莫洛先生,最初不過是一個法院的書記,後來緣何有如此驚人的成就呢?

莫洛一生中最大的轉折點,就是他被摩根銀行的董事們相中,一躍而成為全國商業巨子,登上摩根銀行總經理的寶座。據說摩根銀行的董事們選擇莫洛擔當此重任,不僅因為他在企業界享有盛名,而實在是因為他具有極佳的人緣。

“人緣”這真是一個奇妙的名詞啊!

凡特立伯任紐約市銀行總裁時,他在雇用任何一位高級職員時,第一步要探聽的便是這人是否有為人稱道的人緣。

吉福特本是一個小小的店員,後來任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總經理,他常常對人說,他認為人緣是成大事者的主要因素,人緣在一切事業裏均極其重要。

有些人生來具有過人的人緣,他們無論對人對己都非常自然,並不費力地便能獲得他人的注意和真愛。而我們大部分人,就要為建立一個好人緣而付出努力。

不要忘了,人緣是你最大的資產。怎樣讓上司接受你

與上司相處,總會讓你有點提心吊膽,甚至有點哆嗦,這是因為他的級別比你高,你是他手下的一個兵。不會與上司相處,不讓上司感覺良好,你就難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