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積極麵對,帶著感恩心態去競爭(2)(3 / 3)

對大部分人來說,其實他們已經具備了獲得比現在更好的職位和報酬的能力,隻是他們並沒有這麼想過,也沒有去努力改變現狀。所以,他們還站在自己起步的地方停滯不前。不妨讓我們對自己多些要求,多些夢想,從而多一些收獲。能夠做到出色,為什麼自甘平庸呢?能夠做到稱職,為什麼得過且過呢?能夠多一些收獲,為何要安於現狀呢?

6.培養永不放棄的精神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功成身退的英國首相丘吉爾應邀在劍橋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當時,他剛剛帶領英國人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聲譽可謂如日中天。

新聞媒體早在3個月前就開始炒作,大家也都對他翹首以盼。這天終於到來了,會場上人山人海。大家都準備洗耳恭聽這位偉人的成功秘訣。

不料,丘吉爾的演講隻有短短的幾句話:“我成功的秘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能放棄!我的講演結束了。”說完就走下了講台。頓時會場上鴉雀無聲。一分鍾後,會場上卻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這是一個何等震撼人心的總結啊!這場演講成為了演講史上的經典之作,同時也是丘吉爾人生中最膾炙人口的一次演講。

丘吉爾用他一生的成功經驗告訴人們:成功根本沒有秘訣,如果有的話,就隻有兩個:第一個是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第二個就是當你想放棄的時候,回過頭來照著第一個秘訣去做: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當年,當哥倫布的船在波濤洶湧、漫無邊際的大西洋航行時,他並不知道自己將到何處。他曾經絕望地想,他將永遠無法抵達目的地了,他可能要永無止境地在怒濤中掙紮,也可能將永遠地消失在這個世界。

但這隻是一瞬間的想法,哥倫布沒有放棄……情況危急的時刻,船破了,水手們威脅著要叛變。所有這一切,都沒有阻礙哥倫布對航向正確性的懷疑。他在私人航海日記中這樣寫道:“今天我們繼續向西航行。”正是他的堅持不懈、積極行動,終於在曆經千辛萬苦之後發現了“新大陸”。

的確如此,在困難麵前隻要我們不輕易放棄,一定會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辦法。愛迪生說得好:“失敗者往往是那些不知道自己已接觸到成功而又放棄的人。”

其實不管做什麼事情,最關鍵的是不要輕言放棄——越想放棄的時候越不能放棄。當你覺得再也無法突破時,你一定要逼迫自己向前走一步,就是這不起眼的“下一步”,成功也許就在你“下一次”的努力中實現!

蘇秦,東周洛陽軒裏人。他周遊列國,向各國國君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但沒有一個國君欣賞他,蘇秦隻好穿著舊衣破鞋回到洛陽。洛陽的家人見他窮困潦倒,都不給他好臉色,連央求嫂子做頓飯,嫂子都不給做,還狠狠訓斥了他一頓。但是,蘇秦進取之心並沒有泯滅,而是堅持不懈地苦心攻讀,甚至把頭發束住吊在房梁上,以確保自己能夠全神貫注地學習。

事實上,我們每遇到一次挫敗,就會動搖一次信心,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成功者與失敗者的不同,就在於動搖信心的時候,成功者總會說服自己再次樹立信心。

可以說許多曆經挫敗而最終成功的人,他們感覺“熬不下去”的時候,比任何人都要多。但是,即使他們感到“已經熬不下去”的時候,也會“咬咬牙再熬一次”,雖然是屢戰屢敗,但卻愈敗愈戰,終於在最後一刻,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人和竹子一樣,也是“一節一節地成長”:每過一道“坎”時,都會有戰栗和緊張感。闖得過去就意味著你上了一個台階,闖不過去,就意味著你的成就會到此為止。

因此,人生的“關鍵”時刻,往往是生命的緊張和痛苦彙集到一起的時候,到那時,你必然會感到比平時加倍的難受。但這隻會是好事的開始,因為如果缺少戰栗和掙紮感,那就意味著你還沒有觸及成長的關鍵點,最終難以有所成就。所以,你要勇於承擔和把握那種“建設性的痛苦”。

我們不要抱怨播下去的種子不發芽,隻要我們精心嗬護、積極行動,帶著感恩的心去競爭,收獲的時候也許就在我們想要放棄的“下一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