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長東在內心腹誹道,身為經理人,他對於這種情況其實應該是製止的,但誰叫任性的人是顧風呢,顧風擁有任性的能力,為了證明自己,做一個網站隻是小事罷了!
不明白秦長東在想什麼的顧風,轉過頭來,對秦長東說道:“我需要一定的運營資源,首先需要公測的人員,同時未來還要在企鵝網上單獨開一個板塊,將精選的博文放上去。”
秦長東剛想要製止,他不認為互聯網上創作的東西,能夠和那些專職的新聞媒體人員寫出來的東西相提並論。
但他張了張嘴,最終還是沒有出言製止顧風的熱情,他內心安慰道:“等到實際效果出來的時候,估計顧風就會明白這樣子做不行,到時候他應該會理智地放棄的吧?”
實際上,秦長東隻是沒有什麼膽量來挑戰顧風的權威。
所以,他選擇了一種大家都會選擇的方式,拖!
秦長東記下來之後,他就率先離開,準備去看一看,有什麼方式能夠將顧風所要的資源擠出來,同時人員也要備齊,既然要讓顧風玩,也要讓顧風玩的開心,玩的死心。
顧風不知道秦長東的想法,就算他知道了,估計也會翻個白眼。
博客是一個好產品嗎?
顯然是的。
隻是博客絕對無法和社交、門戶一樣成為統治級的產品,但博客的出現也絕對是戰略級別,是互聯網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外一個世界,哪怕是在移動互聯網都發展至極致的時候,到處都是自媒體的時候,博客依舊能夠占據一席之地,就可以說明這一切了。
那個時候,博客在四大門戶流量之中占比皆在一成之上,多的可以超越三成。
更加不用說,騰訊陣營博客變種形成的空間,更是名噪一時,成為sns混戰之中笑到最後的一位,在移動互聯網的衝擊之下,用戶不減反增,也是讓人看不懂。
另外對於顧風極其重要的是,博客是培養用戶寫文章、看文章習慣的最好產品,假如沒有早期博客的培養,自媒體也沒有辦法崛起的這麼快。
當然,顧風更加樂意看到的是,東訊、華信這兩個傻缺跟上來,一起來追尋博客熱點,追到最後發現這是一個不大改必然無法火爆的產品,那個場麵就好看了。
在顧風的支持之下,秦長東整合資源的速度很快。
不到一周時間,從運營到技術,博客的團隊就從五人膨脹至近三十人,同時也拿下了企鵝網首頁的一個小版塊,專門刊登每日精選的博文,為博客導流。
甚至企鵝網已經開始規劃二級頁麵,隻是礙於內容不夠,需要延後上線。
這一次博客的公測,顧風沒有采用企鵝郵箱的方式。
動員自家的員工發激活,雖然是一種很好很好的病毒營銷,但自家多數都是技術,技術之中會寫文章的比例可不高。
博客采用的是邀請製,自家員工自然是報一個給一個資格,蕭立群動員了以前的關係,找了一些媒體界的朋友,讓他們嚐試一下這種互聯網的寫作方式,企鵝也通過彈窗方式抽取了一批人。
4月末,博客正式開始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