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勝當即領命而去。他帶著部隊向位於右後方的敵人走去。
“怎麼才這麼點兒?”蔡昌從一隻在高空盤旋的烏鴉眼裏發現了魯智勝等人。僅僅五十六個人,讓他很不爽:他壓根就沒想著和陳一慶的主力部隊進行碰撞。他隻想吃掉一支小部隊就回去。這樣的話,損失也不大,還能回去交差。隻是現在來的人不多啊。要不要把伏兵都發動呢?
蔡昌最後還是沒有讓伏兵出擊:已經顯露出來的兩百多人應該足夠把那五十多個敵人幹掉了。
魯智勝的命令是把敵人趕走,而不是殲滅。魯智勝也不會明知道對方可能有埋伏,還要耍牛逼。因為弄不好就不是牛逼,而是傻逼了。在這裏傻逼的結果是把小命給丟了。
魯智勝帶著人來到右後方之後,看到敵人沒有繼續前進,也就沒有命令前進,隻是放出了軍團生物進行警戒。
蔡昌當即命令部隊衝上去。蒼蠅雖小,也是肉啊。五十多人雖少,可是也是戰果啊。
數輪遠程職業的對轟之後,魯智勝等人的軍團生物全完蛋了。不過雙方的近戰職業都接觸了。
蔡昌對戰鬥的結果很自信。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自信變成了驚訝:怎麼倒下的好像是我的人比較多啊!怎麼可能呢?蔡昌這回仔細看。這一仔細看他發現問題出在哪兒了:那裏麵有個持劍的漢子,雖說那造型和蠻三刀一點兒不像,可是他幹的卻是蠻三刀的活兒啊!三刀一個,絕不拖泥帶水。就在自己看的這一會兒,這個“蠻三刀”已經放翻了自己這邊好幾個人了!
蔡昌當即命令自己的衛隊長帶著衛隊去把“蠻三刀”給幹掉。但是讓蔡昌駭然的是:自己的衛隊長也連第四刀都沒挨上就躺下了!壞了!踢著鐵板了!
如果蔡昌此時把自己的伏兵都叫出來,肯定能把魯智勝給幹掉。問題是,如果他在這裏損失的兵力太多,回去之後,在據點裏他就沒發言權了!怎麼辦?
蔡昌左思右想了一會兒,決定:撤退!這次失敗了,以後再把場子找回來便是。但是如果再據點裏失去了發言權,這個絕對是找不回來的!
有了決定之後,蔡昌立即帶著部隊撤退了。不過他沒有讓伏兵出來。看到敵人走了,魯智勝當然不會去追了。打掃戰場之後,魯智勝就帶著戰死的戰友的屍體和戰利品撤退了。
蔡昌等到魯智勝等人走了之後,才把伏兵都叫走了。為了應付差事兒,他隻是在陳一慶的大部隊的後邊跟著。如果陳一慶派人攔截,他就停下。等到陳一慶走了,他也跟著走。就這樣,他一直把陳一慶送到了一中附近。
陳一慶回去之後就向上麵打報告,要求增加兵力,把敵人的據點攻下來。而魯智勝把戰死的兄弟埋了之後,又去給他們的家人送去了撫恤金,然後開始總結這次戰鬥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