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巴王寶玉!”小仆明顯一愣,卻也沒敢收王寶玉的銅錢,轉身便往裏走,同時說道:“且容稍等!我這就去通稟先生。”
這前後的反差也太大了吧!王寶玉一時間弄不明白,還是火丫看出了端倪,解釋道:“你如今打扮與我無異,他自然認不得你。”
原來是因為這身小廝的裝扮才不受重視,看來以前自己來的時候,也是有一套好行頭,搞不好也像諸葛亮一樣的打扮。
庭院內的琴聲戛然而止,幾分鍾後,一位瘦小枯幹的老者在小仆的陪伴下走了出來,長袍穿在身上鬆鬆垮垮,老者眼睛不大,卻格外有神,兩道眉毛短而濃密,卻有幾分氣勢,胡須不長,顯得下巴有點尖。
“這位就是水鏡先生。”火丫一旁小聲提醒道。
“水鏡先生您好!”王寶玉連忙拱手道。
“寶玉,別來無恙,因何如此打扮?”水鏡先生一臉迷惑。
“路上遭遇劫匪,被搶了衣物。”王寶玉撒謊道。
“唉,紛紛亂世何時休,隻待平地起驚雷。”水鏡先生歎氣道。
跟著水鏡先生一路進了庭院,裏麵遍地種著竹林,還有一叢叢的花草,甬道是光滑的石板鋪成,那棟二層小樓的門側,有一處石桌,上麵放著一把頗有年歲的古琴,看來剛才老先生正是在這裏撫琴解悶。
來到門前,水鏡先生吩咐那個小仆領著火丫去吃飯歇息,自己卻帶著王寶玉進入了小樓。
廳堂異常寬敞,足有好幾百平米,橫成行,豎成列,擺放著不少案台木凳,正前方有一處稍高的台子,上麵有一張非常寬大的木桌,上麵的竹簡書籍堆了好大一堆,而對麵的高牆之上,懸掛著四個大字:文以治國!
這裏應該是水鏡先生教書的學堂,而“文以治國”這四個大字,卻說明水鏡先生司馬徽,看似謙和平靜的外表下,卻隱藏著巨大的政治野心。
事實證明,王寶玉的判斷並沒有錯,司馬徽的眾多學生,在後來的三國紛爭中,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中除了徐庶、諸葛亮,還有被水鏡先生兄弟相稱的龐統。
水鏡先生在上麵坐下,招呼王寶玉也落座,那名小仆安頓好火丫後,卻又顛顛的跑了進來,奉上了兩杯清茶。
“寶玉,你父王連,也曾在我門下求學,其人才不可量,隻是不知今日身在何處,實在可惜。”水鏡先生抿了一口茶,開口道。
王寶玉當然明白這是水鏡先生客套,隻是在他的記憶中,並不記得自己這個父親王連在曆史上有什麼記載,他謙虛的拱手道:“先生謬讚了,家父之才,尚不及先生的十之一二。”
不能不說,讚美的力量是強大了,水鏡先生的臉上也露出了得意之色,又問:“孔明先生近況如何?”
“還在每天勤奮學習聖人之言,隻待有日乘風而起。”王寶玉文縐縐的說道。
“好好!我之學生中,孔明之才遠超出他人,但其人做事猶豫,其妻性情跋扈,實為可惜。”水鏡先生對諸葛亮下了判斷,這話聽起來倒是並不看好諸葛亮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