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國新晉總統希爾表示,華夏國致力研究高尖端科技武器,已經嚴重影響這個世界的和平,在M方再三勸告之下,華夏國依舊執迷不悟,不知悔改。
所以為了世界和平,M國正式對華夏方麵宣戰,旨在徹底廢除華夏國所研究的高科技尖端武器。而在M國表態之後,華夏國高層並沒有出現任何驚慌恐怖的情緒,相反,作為華夏國高層的一把手,老者的態度穩如泰山,而且對於M國的威脅,華夏國外交部以及國防部的發言人,都以極其嚴厲的措辭,對M國進行抨擊。
華夏國如此強硬的態度,也讓世界上其他國家敏銳的察覺到一絲氣息,就是不死不休的氣息,作為戰爭雙方,都是世界頂級強國,所以兩國之間的戰爭,一旦爆發,必然要一方倒下才能徹底結束。而且戰爭的爆發,也會讓全世界的格局發生變化。
既然會發生變化,那麼其他國家,此時此刻就必須考慮很多問題的。就比如在M國和華夏國已經確定對立雙方之後,一些中小國家的領導人,就緊急召開國家會議,商討關於戰爭爆發的後續問題,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要考慮站位問題!
站位問題選擇很簡單,隻有三個選擇,附庸M國,附庸華夏,或者說是中立。
但是選擇簡單,要做出選擇就非常的難!
在世界和平這麼久,近七十餘年裏,老牌強國和新晉強國之間的衝突,雖然沒有很劇烈,但是一直都在上演。
以M國鎮壓手段最為淩厲,但是有鎮壓就會有爆發,一些新晉強國,渴求獲得霸主地位,所以這一次全世界大範圍爆發戰爭,對於他們而言,就是一個契機。
同時對於一些中小國家而言,也是契機。
所以這些國家的領導人都很清楚,三個選擇中,最次的是中立抉擇。
可能有些人不解,他們會認為,這樣的選擇在這麼動蕩的局勢下,不是最好的選擇麼?
隻要保持中立,就不會被秋後算賬,到時候絲毫不受戰爭餘波的影響,反倒能在戰爭結束後沉穩下來,安穩發展本國的經濟和軍事。
這無疑是很好的選擇啊!
但是這樣的認知就膚淺了,隻要選擇中立,無論最後誰贏得了這場戰爭,那麼中立的一方,都不會得到任何益處。
要知道戰爭,這個詞彙雖然會殘殺無數生靈,但是殘殺的同時,戰爭永遠都是建立在巨額利益的基礎上,所謂巨額利益,意味著的就是無窮財富。
隻有當財富足以扣動所有人心弦的時候,才會不可避免的發生戰爭。
所以對於戰爭,其實就是一個變相的牟取暴利的一個過程。
舉最簡單的例子,一、二戰時期的M國。在一戰爆發前,M國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國家,那時候世界霸主的地位,遠遠輪不到它來坐!
在一戰之前,鷹國、發國、億大理、沙俄等,這些國家的軍事能力,以及經濟能力,都要比M國強很多,但是正因為M國在一戰和二戰之間,所站立位置極對,大發戰爭財,所以在二戰結束之後,M國直接一躍而上,成為了全世界最為強大的國家。
而那些中立的,采取觀望態度的國家,反到在戰爭結束之後,沒有撈到很多利益。
所以一些中小國家,尤其是有希望新晉霸主地位的中等國家,如果想在短時間內崛起,那麼戰爭對於他們而言,是最佳崛起的途徑。
所以中立對於這些國家來說,是最次的選擇,而選擇加入M國,或者說是選擇加入華夏國,無論最後結局如何,這個選擇才是最有頭腦的。
一旦M國勝利,龐大的華夏國必然麵臨分解的結局,如此一來,華夏所蘊藏的資源,龐大國土所蘊藏的財富,這些站對位的中小國家,豈不是大發一筆橫財。
反之,M國失敗,那些站對位的中小國家,也能發一筆橫財。
不過這些國家,都沒有急於表態,對於這些老奸巨猾的領導人而言,他們很清楚自己應該怎麼做,什麼時候出擊,什麼時候確定站位,才能獲得最大利益。
這些東西,他們都很明白。
在宣布戰爭同盟之後,M國當天下午就發動軍演,軍演選在南海一帶,而華夏國,在M國軍演的時候,也再次爆出一架最新研發的高科技核潛艇。
起初,M國方麵對於此是嗤之以鼻,他們認為,華夏國完全是在嘩眾取寵,試圖以新發明的戰爭武器,在這個節骨眼上,給自己壯一壯士氣。
而且M國之所以會是如此態度,是因為在他們看來,一架新型核潛艇又如何,對於華夏國的戰爭方略,M國方麵早就製定好了,他們打算采取陸空雙結合的形式,對華夏國進行緩步蠶食。之所以列出這個戰略,是因為在華夏國的周圍,那些小國家,全部都是一溜的親M派,也就是說,以這些國家,作為聯軍陸軍登陸點,以突擊的方式,迅疾撕開一道突破華夏國邊境守護的防線。雖然這些國家都小,軍事實力也弱,但是蟻多咬死象的道理,卻是不變的真理,隻要這些小國家同時發難,華夏國方麵就將麵臨巨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