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關注東西(1 / 2)

於是,劉禪終究是難以抑製住內心裏麵的興奮。

一旦陸上絲綢之路被重新打通的話,蜀漢所獲得的,不僅就是跟西方國家進行貿易所取得的利益,而且也可以從最近的路程實現與西方國家,特別是羅馬帝國之間的各種思想和學術方麵的交流。

羅馬帝國繼承了大量古希臘的聞名,即使此時已經逐漸走向了沒落,但是那是國力方麵,思想方麵則永遠不會失去光彩的。

而且此時的基督教在被壓迫的情況下,已經逐漸有了擊敗羅馬的皇帝的氣勢,教會的各種組織變得完善,信徒對教會表現出了比對皇帝更高的忠誠,教會的福音獲得承認。

應該可以承認一點的是,世界上幾乎沒有壞的宗教之說,隻能夠說,它究竟要把人類導向何方的問題。

基督教曾經確實把西歐帶入了黑暗的中世紀,但是後來在人類的文明進程之中,扮演著關鍵性作用,所以不必去否定宗教,需要否定的,也許是它的教會組織。如今的羅馬教廷的選舉程序外界依然無法知曉,地方教會的神職人員存在著各種貪腐和醜聞,卻無法完善得到治理。這些東西無法歸咎於教義,而是組織性問題。

所以,劉禪的前世即使不信教,但是依然可以看得到基督教的教義,其實並不壞。而且,它給世界貢獻了一件極度美妙的東西:契約論。

這種東西在天朝,無論是儒家、法家或者縱橫家,乃至於後來的佛家都無法提供的東西。

儒家這種思想正統,其實具有很強的幼稚性成分,充滿了理想化。正是因為他無法在社會內部建立起來各種契約性關係,從而建立起來嚴密的組織性關係,所以隻能夠理想化地以各種道德約束來進行社會規範。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國家對社會無法進行精確的管理,而隻能夠采取了如同曆史學家黃仁宇所言的鬆散化的管理體係。

劉禪甚至可以斷言,在二十一世紀的天朝,想要複興儒學,進而以此為基礎對國家進行治理,是無法實現的,甚至於是一種製度性的曆史倒退。

儒學其實根本無法適應二十一世紀社會的需要,最終隻能夠導致官府權力繼續高度集中而已。這也就是為什麼二十一世紀的天朝官府,在民主思想逐漸興起的時代,忽然以複興名族文化為借口,開始熱衷於提倡先前一直被當權者詬病的儒學的原因。

所以,對於劉禪而言,絲綢之路的重新打通,並非單純隻是為了財富的獲得,同時也可以引進西方的各種思想。

當然,此時身毒的佛教已經傳入大漢有些年頭了。但是如果單單從文化方麵來看,它確實可以繁榮中華文化。

但是如果從社會經濟方麵來看,情況似乎就不是那麼樂觀了。

從曆史和二十一世紀的現狀來看,佛教無法否認都是一種很崇尚奢侈的宗教。佛教最奢侈的年代,隻怕是在鮮卑人建立的北魏,據說正是因為那個時代大興佛寺,嚴重損耗了國內的黃金和國力。

後來出現的“三武滅佛”事件,其實是有其根源所在的。

所以在思想交流和國力消耗方麵,劉禪當然傾向於直接從陸上絲綢之路跟羅馬帝國的交流,而非從海上絲綢之路跟身毒之間的交流了。

然後,劉禪讓諸葛喬給遠在成都的韓龍等大商人,以皇帝劉禪的名義發出文書,同時也給江東的商人也發出了文書,表示劉禪自己希望在江陵城接見他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