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B大初印象(1 / 2)

今天是b大開學的日子,所以一大早的高雲天就被興奮的楊柳吵醒,拉著去上學了。小白和小金被留在高雲天布置的聚靈陣中修煉,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關於《陣法紀要》中的一些簡單陣法高雲天已經能輕易的布置出來了。因為這裏隻有高雲天可以上來,所以把小白和小金留在這裏他也很放心的。

因為九天大廈和b大相距也不是很遠,所以楊柳和高雲天就步行慢慢的向學校走著。來到校園的時候,由於時間還早,校園裏還沒多少人,隻有極少的一些人在晨練,所以高雲天就帶著楊柳逛起b大校園來。

因為昨天的那個小小的名人事故,使得他還沒來得及好好的欣賞這個華夏聞名的校園。而這個校園最有名的恐怕就是未名湖了,所以高雲天就帶著楊柳沿著湖畔慢慢的欣賞起來了。

腦中回憶著關於未名湖的曆史由來,邊走邊向楊柳講述著,原來未名湖一帶在清朝乾隆年間是和王申的淑春園的一部分。淑春園是圓明園的附屬園林之一,隻是當時的淑春園並無多少可觀之處,園中多為水田。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把淑春園賞給和珅,淑春園成了和珅的花園。和珅在此大興土木,把該園周圍原來的稻田、水池擴大成湖泊,並把挖出的泥土堆成小山和島亭,建成了一處大的園林風景,當時號稱“京師第一”私人園林。

據檔案記載,園內僅房屋就有1003間,遊廊樓亭357間。園中有一較大的湖泊(即今未名湖),水中有一石舫(今未名石舫的原物)。石舫乃是仿圓明園中景物而建,整個與皇家園林毫無二致。這在封建王朝就是“逾製”,有殺頭之罪,和珅膽敢如此,完全是深得乾隆寵愛,有恃無恐。和珅後來被查抄之後,淑春園又幾易其主。鹹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就是在這次浩劫中,石舫上的建築被破壞得蕩然無存,僅留下孤零零的基座。

1919年司徒雷登任燕大校長後,幾經考察,選定了這個曆經劫難的古園遺址作為新校址。於1921年從陝西督軍陳樹藩手中買下了這塊地皮,在設計修建燕大校園的過程中,燕大校方對未名湖一代的舊景觀進行了整理修繕,並增設新景,形成了今天的未名湖景區。據說,當時為未名湖取名時,提出了很多參選名稱,但都不很令人滿意,最後國學大師錢穆先生一錘定音,直接以“未名”稱之。

在今天看來,空曠的未名湖,配上錢穆先生命之的“未名”二字,正體現了知識分子追求的心境:淡泊名利,寬容無爭。同時“未名”二字也為今天未名湖的象征意義塗上了一層曆史的色彩,一直傳為佳話,這一切實乃天意。

更讓人感到驚奇的是,在未名湖的北岸還立有乾隆時期的四塊石屏風,上書“畫舫平臨蘋岸闊,飛樓俯映柳蔭多”“夾鏡光徵風四麵,垂虹影界水中央”,這四句詩文原是稱述圓明園“夾鏡鳴琴”這一景點的,曆經周折後,被置放於這裏。

雖然並非專為未名湖而作,放在這裏卻十分恰當地描述出了未名湖一帶的風光之美,真可謂是天作之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