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一切的因素——性 格(2 / 3)

“這全是我的了。”她心想,“我要買一件新的鬥篷送給媽媽,媽媽就能把她那件舊的送給瑪麗姐姐了。這樣,明年冬天瑪麗就能同我一塊兒去上學了,說不定還可以給弟弟湯姆買雙新鞋呢。”

過了一陣子,她又認為這筆錢一定是湯普森在給她時拿錯了,她沒有權利擁有它。正當她這樣想時,一個充滿誘惑的聲音說:“這是他給你的,你又怎麼知道他不是想要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你呢?拿去吧,他絕對不會知道的,就算是他弄錯了,他那大錢包裏有那麼多張5元鈔票,他也絕不會注意到的。”

她一邊往家走,一邊進行著激烈的思想鬥爭。她一路上都在思考著是拿這筆錢買享受重要呢,還是誠實重要。

當她經過家門前那座小橋時,她的耳邊響起了媽媽曾對自己說過的話:“做人一定要誠實,你想要人家怎樣對你,你就得怎樣對人。”

蘇珊猛地轉過身,向回跑去。她跑得很快,快得讓她差點連氣都喘不過來了,仿佛是在逃離什麼無形的危險。就這樣,她徑直跑回了農場主湯普森的店門口。粗魯的湯普森見她又一次出現在他麵前,忍不住驚訝地問:“你這回又有什麼事呢?”

“先生,你給我的鈔票不是一張,而是兩張。”蘇珊一邊顫抖,一邊回答。“什麼?兩張?我看看,的確是兩張。難道你剛剛發現嗎?為何不早點把它送回來?”蘇珊臉紅了,她低下頭,沒有回答。

“我猜,你是想留下它自己用吧。”湯普森說,“唉,幸好你媽媽比你誠實,否則我可要白白丟掉5美元了。”

“我媽媽完全不知道有這回事。”蘇珊說,“我在到家之前就把錢送回來了。”

湯普森注視著眼前這個小女孩,當他看到一顆顆淚珠順著孩子的臉頰滾落下來時,仿佛也被她的難受觸動了。便從口袋裏取出一先令遞給了蘇珊。

“不,謝謝您,先生。”蘇珊抽泣著說:“我不能僅僅因為做了件正確的事就得到報酬。我唯一希望的是,您不要把我看成一個不誠實的人,因為那對我來說的確是個巨大的誘惑。先生,如果您曾看到過自己最愛的人連尋常的生活用品都買不起的話,您就能知道,要做到對金錢視而不見,對我們來說是多麼的困難。”

此時,這個一向自私的老人也深受感動。他對蘇珊道了晚安,接著回到了屋子裏。他喃喃自語道:“這世上有些人雖然年紀小,但卻非常明白事理。”蘇珊如釋重負地回到了她那簡陋的家中。後來,她成了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在她那漫長的一生中,她從沒有忘記過她是如何抵製住那次誘惑的。

心靈感悟:

從這個故事中,你可以感受到誠實是一種多麼可貴的品質啊。如果一個人一開始就有堅定的意誌,一諾千金;如果他在人生之初就有這樣的性格,那麼他會最終獲得無上的聲譽,獲得所有人的信任,成為一個高貴的人。

果斷讓你把握更多的機會

在人的一生中,果斷堅定,把握機會,就可能會品嚐到成功的歡樂;猶猶豫豫,思前想後,就可能會錯過很多機會,甚至留下永遠的遺憾,難道不是嗎?想象看,由於鼓起勇氣,把握機會,你可能在別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你可能高質量的的完成了一個複雜的的實驗,你可能說出了積蓄已久的心裏話,相反由於膽怯萎縮,猶豫不決,你可能失去了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你可能和一段真誠的友誼擦肩而過,你可能在一次競賽中於第一名失之交臂。

機會,無時不有,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人生中不是沒有機會,而是沒有把握機會。

成功學鼻祖拿破侖·希爾說:別人都能看出來的機會,絕對不能算是機會。千萬不要等到萬事具備以後才去做,這世界永遠沒有絕對完美的事情。如果要等所有條件都具備以後才去做,那你就隻能永遠的等待下去,你將會失去所有的機會。

當機會來臨時,有的人隨隨便便,以為機會會經常敲響他的房門,從而讓無數個垂手可的機會從眼皮底下悄悄溜走,這種人,常常抱怨蒼天無眼,命運不濟,而有的人卻認認真真,果斷的把握身邊的一切機會,並竭盡全力去拚一拚,這種人或許也有過失敗,但更多的是成功,可見,要想成功,就必須果斷把握機會。

機會也往往不是別人給予的,機會是靠自己努力去爭取、用心去把握的。有的人眼睜睜的看著大好的機會從眼前溜走,卻整日裏抱怨命運之神為何不垂青於他;有的人積於平時,慢慢的積蓄力量,待機遇的靈光稍一閃現,便能緊緊地把握住,獲得成功。

做什麼事都要果斷,不要遲疑,到什麼時候就做什麼事,如果錯過了機會就一去無返了,也不能依靠外界和別人的施舍而獲利,所以做事要果斷。

果斷,是一種性格,也是一種氣質,它會讓身邊的人體驗到雷厲風行的快感。果斷更是一種意境,隻有果敢行事、當機立斷的人,才能適應這個需要果斷的時代。

在哈佛大學的討論課堂上,亞瑟·戈登曾講過這樣的經曆:

有一次,當我麵臨做出一項包含相當冒險成分的決定時,我去找了一位年長的、智慧的朋友。我悶悶不樂地說:“假如我能肯定自己可以順利幹好的話,我十分願意做,但……”

朋友默默地看了我一會兒,接著在一張紙上草草寫了10個字。那是很簡單的一句話,也是我所得到過的最好的忠告:“大膽些,強大力量會幫你。”

我後來發現,朋友所寫的話,引自巴什·金的《戰勝恐懼》一書。它使我清楚地看到:我過去做過的大多數事情沒有成功,不是由於我盡了力而失敗,通常是因為我讓對失敗的恐懼阻止了自己的努力。恐懼是所有情緒中最令人精神渙散的,它使肌肉僵硬,使意誌消沉。

另一方麵,每當我陷入困境,為一絲勇氣所驅使,為急於擺脫被動局麵的情緒所驅使,我總是能竭盡全力,扭轉局麵。大膽些——這並不是勸你毫不在乎或有勇無謀。大膽意味著慎重的決定,每時每刻將自己所能完成的目標定得高些。所謂強大力量也並沒有什麼神奇之處,它正是我們自身所具有的潛力:精力、技能、正確的判斷、創造性的設想,就是體力和耐力也遠遠超出人們自身所能認識的程度。簡而言之,大膽些可以使機體做出應急反應。

一位著名登山運動員曾說過。一個登山者偶爾會使自己陷入欲下不能的境地,這樣一來他隻能向上攀登了。有時他就有意識地讓自己落入這樣的境地,“當除了向上別無它路時,你會爬得很起勁。”

這一原則無疑也適用於日常事務,如接受公眾委員會主席的職位或尋求一份責任更大的工作。無論哪一種情形,你都得盡責。你的自尊、競爭本能和義務感都會幫助你去做的。

世界上沒有萬無一失的事。在麵臨選擇、麵臨機遇、麵臨困惑的時候,要做出決斷,就必須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失敗與機遇並存,風險與魅力同在,無限風光在險峰。沒有風險,就不會有波瀾壯闊的人生,就不會有絢麗壯美的人生風景。

厄爾·格雷夫斯,美國一大出版商。他的成功就是勇敢邁出別人不敢的一步的結果。

1970年,美國社會正處於動蕩之中,“投票權力法案”剛頒布五年,對把爭取權力視為純粹政治鬥爭的一代人來說,做生意是個肮髒的詞彙。時年35歲的厄爾·格雷夫斯卻持不同的看法。在小企業管理局的擔保下,他貸款17.5萬美元專為黑人創辦了一份雜誌,希望能夠用這份雜誌激勵美國黑人從商並且告訴他們做生意的訣竅。

在美國,我們都知道種族歧視是很嚴重的,在很多大眾眼中,黑人隻有一個形象:“喝半瓶酒,開二手車。”我們都知道,媒體的運行靠的是廣告,出雜誌如果拉不來廣告,絕對無法生存下去。廣告客戶對格雷夫斯的這個特殊群體沒有任何興趣。格雷夫斯頂住了重重的壓力,還是把自己的雜誌辦了起來,現在,《黑人企業》雜誌共有37.5萬讀者,年銷售額達4790萬美元。這本雜誌與沃爾特·迪斯尼(WaltDisney)和百事可樂等大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並且幫助美國黑人建起了自己的關係網。

現在,他的經營規模大到了1970年時人們未曾想到的程度──也許隻有格雷夫斯當時能夠預見得到。這本雜誌當初有過這樣一篇封麵文章:“我如何以1000美元起家”。用1000美元建造了一個巨大的商業帝國。

有一次,達維爾地方經濟蕭條,不少工廠和商店紛紛倒閉,被迫賤價拋售自己堆積如山的存貨,價錢低到1美元可以買到100雙襪子。

那時,約翰·甘布士還是一家織製廠的小技師。他馬上把自己積蓄的錢用於收購低價貨物,人們見到他這股傻勁,都公然嘲笑他是個蠢材!

可約翰·甘布士對別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舊收購各工廠和拋售的貨物,並租了很大的貨倉來貯貨。

他妻子勸說他,不要把這些別人廉價拋售的東西購入,因為他們曆年積蓄下來的錢數量有限,而且是準備用做子女教養費的。如果此舉血本無歸,那麼後果便不堪設想。

對於妻子憂心忡忡的勸告,甘布士笑過後又安慰她道:“3個月以後,我們就可以靠這些廉價貨物發大財了。”

過了10多天後,那些工廠賤價拋售也找不到買主了,便把所有存貨用車運走燒掉,以此穩定市場上的物價。

看到別人已經在焚燒貨物,他的妻子不由得焦急萬分,抱怨起甘布士,可對於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發。

終於,美國政府采取了緊急行動,穩定了達維爾地方的物價,並且大力支持那裏的廠商複業。

這時,達維爾地區因焚燒的貨物過多,存貨欠缺,物價一天天飛漲。約翰·甘布士馬上把自己的庫存大量貨物拋售出去,一來賺了一大筆錢,二來使市場物價得以穩定,不致暴漲不斷。

在他決定拋售貨物時,他妻子又勸告他暫時不忙把貨物出售,因為物價還在一天一天飛漲。

他平靜地說:“是拋售的時候了,再拖延一段時間,就會後悔莫及。”

果然,甘布士的存貨剛剛售完,物價便跌了下來。他的妻子對他的遠見欽佩不已。

後來,甘布士用這筆賺來的錢,開設了5家百貨商店,業務也十分發達。

如今,甘布士已是全美舉足輕重的商業巨子了。

成功者首要的是目的明確,然後在目標的召喚下,勇敢地、堅決果斷地去做,才能最終取得成功。縮手縮腳、瞻前顧後,最終隻能一事無成。

心靈感悟:

隻有堅決果斷的人,才能擁有這樣的成就。那些成功者們,骨子裏都有著敢於冒險、堅決果斷的性格。

打破常規才能看到希望

我們所使用的能力,隻有我們所具備能力的2%~5%。這就是更有必要提倡打破常規的創造性思維。在一般情況下,按常規辦事並不錯。但是,但常規已經不適應變化了的心情時,就應解放思想,打破常規,善於創新,另辟蹊徑。隻有這樣,才可能化缺點為優點,化弊端為有利,化腐朽為神奇,在似乎絕望的困境中尋找希望,創造出新的生機,取得出人意料的勝利。

“烏鴉喝水”的故事流傳開後,大家都覺得烏鴉聰明。烏鴉也用同樣的辦法教小烏鴉,這樣傳了許多代。有一年發生了變化,老烏鴉示範一粒石子一粒石子地投進深瓶子裏,使嘴夠不到的水麵慢慢升高。然而小烏鴉卻心不在焉,它在想:這太慢了,有沒有更快的辦法呢?這時老烏鴉過來訓它:“別偷懶,照著祖傳的辦法做”。小烏鴉卻轉身走開,一會它銜來一根管子探進瓶裏,馬上就喝到水了。老烏鴉不得不承認“這小子真行”!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也有不少規矩和條條框框在約束著我們的行動,有些陳規舊習你不打破它,就隻能在它的小範圍內活動,那麼你的命運也隻能與他人沒差別,不壞也不好如此而已。

有一位動物學家曾經作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抓回一隻小鳥,然後把小鳥關進一間房裏,這間房子的布置很簡單:有兩扇窗戶,一扇向著外麵的天空,光亮無比,不過玻璃窗是關著的;而另一扇開向一間光線很暗的房間,隻要小鳥穿過這扇窗戶,繞過灰暗的房間,就可以飛出去。

開始,這隻小鳥盯著光亮的窗戶,向窗外飛去,可玻璃窗把它擋了回來。小鳥碰壁後,在房裏繞了兩圈,又向那扇光亮的窗戶衝去,結果又碰壁。

整個過程,幾次碰壁之後,小鳥跌落在窗台上,它的頭已經碰出血。它臥在窗台上一動不動地看著窗外的天空,直到死去。小鳥沒有看一眼對麵那扇灰暗的窗戶。有些事情如果你一直想不通的話,不妨換個角度去思考,也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年輕人做事應該有年輕的方式。老一輩人的做事方式,既是經驗,同時又意味著教條。

請記住,一個人如果一輩子都生活在前人的樹蔭下,那麼你一輩子都不可能超過前人,頂多也是個原地踏步。

隻有踏在前人的肩膀的人,才能看到更遠更美的景色。

勇於走進某些禁區,你會采擷到豐碩的果實。

每一個人做事,不僅要選擇那些適合自己的事業,而且需要獨具慧眼,敢於打破常規,敢於衝破世俗觀念,選擇更適合自己,更有利於發展自己的長處,更有益於使自己走向成功的事業。

麥克與迪克兩兄弟是快餐業的鼻祖。可以這樣說,是麥氏兄弟家族開創了這麼一個事業,而克洛克使它發揚光大。

麥氏兄弟的父親是位製鞋工人。當兄弟倆高中畢業的時候,正趕上美國經濟大蕭條。當時不少小型企業都麵臨倒閉的困境。自然,他父親所在的工廠也難逃厄運。兄弟倆畢業後不能繼承父業,隻好離家外出尋找新的就業機會。

後來他們選擇了經營汽車餐廳。當時,美國的餐飲業都是一家一戶小本經營的。特點是家庭傳統經營,一代一代往下傳,很少有什麼突破。麥氏家族上一代人中沒有人經營過餐館,沒有相關的經驗背景。或許正因為如此,他們腦子裏沒有什麼框框。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可以在傳統的餐飲服務業中敢於打破常規進行開創性革命的原因之一。

1937年,在美國洛杉礬東部巴沙地那,一間小小的汽車餐廳開張了。這是一間小得不能再小的餐廳了。兄弟倆自己煎著熱狗,調著牛奶,準備了十幾把帶有傘頂的椅子,還雇了三個年輕人,讓他們到停車場招攬客人。

當時美國汽車已經比較普及。開車路過的人,到汽車餐館買個熱狗再要點飲料,急匆匆地吃一點兒就忙著趕路。汽車工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相關的如快餐業的生存和發展。麥氏兄弟倆的餐館看來生意還不錯。1940年他們又開了一間更大的汽車餐館。

這是一間與當地汽車餐館在經營特色上有一些不同的餐館。建築形狀呈八角形,前臉兒是一個落地的大窗,目的是將它的廚房暴露出來。餐館裏沒有桌子,隻有幾隻凳子。這座造型十分奇特的建築和開放式的廚房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在開張後的幾年,這裏成了當地人、特別是年輕人最愛去的地方。

正是這間餐廳,使兄弟倆成為當地新貴。他們倆每人年平均5萬美元的收入,這足可以使他們進入當地的上流社會了。

不久,城裏同樣的汽車餐館逐漸多起來了,而且,雇用服務員也很不容易。由於餐館多,相互競爭很厲害,那些服務員自認為奇貨可居,要的報酬很高,而且很不聽使喚。如果不是麥氏兄弟在汽車餐飲業裏積累了一些經驗,或許也是因為對餐飲業還很有一點感情,他們早就打退堂鼓了。

兄弟倆發現,汽車餐廳在經營上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讓人一聽到汽車餐廳就會想到這是一種出售廉價食品的地方。另外,食品成本和勞動力成本都不斷地上漲,生意實際上很難做下去。

這時候,他們哥倆想進行一項別的經營者想都不敢想的改革。

他們通過對幾年來經營收入的分析研究,發現有很大一部分的收入來自漢堡包,而不是排骨。盡管他們在排骨上做的廣告比漢堡包多得多。

於是,他們把漢堡包製作改為現場製作,並將肉餡一類的熟食加入到漢堡包中。

就是這麼一個誰都沒想到的改革,推動了世界快餐業的一場巨大的革命!

心靈感悟:

敢於打破常規的個性是一個人身上突破各種條條框框、找到創新之路的基點。許多人正是因為不具備這種個性,所以永遠都是抱著佛腳!

你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著名的俄羅斯神經病學家弗拉基米爾·別赫捷列夫也研究過這種精神性死亡現象,他有一次在軍事醫學研究院的會議上談到過這麼一件事:一個犯人已被判處死刑,人們決定用他來做一個試驗。先將他的眼睛蒙上,告訴他的靜脈管已被劃開,他將慢慢地流盡鮮血,再往他的胳臂上澆溫水。幾分鍾之後,這位犯人咽了氣。

人的一生真是難,有許多艱難險阻去要戰勝。但對人來說,也許更難的是,生活常常需要人自己去戰勝自己。我們常常以為最大的威脅來自敵人,但其實我們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自己層次的局限性;自己視野的狹隘性;自己見識的短淺性。我們缺少內省反思的心理一直在阻止我們對自己的正確認識。

有人說:“戰勝對手一千次,不如戰勝自己一次。”其實人的最大敵人不是來自外界,也不是來自你的對手,而是你自己。因為你的思想、行為將嚴重的影響著你的一切,會給自己帶來壓力、阻礙,而你卻渾然不知。戰勝自己看似簡單,可如果真要做到還是很難的。這麼多年,我一直就沒有這個勇氣,總是在給自己找借口。這種人為的障礙阻礙你,讓你沒有信心。想戰勝自已,就要擺正自己的態度,要找好自己的定位。你要知道戰勝自己以後會對自己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有什麼好處,你又能不能戰勝自己。但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你自己對戰勝自己有沒有信心。你要永遠對自己說:我是最棒的。有了這份信心,我相信所有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在今後的工作中都會戰勝自己,戰勝對手,成為佼佼者。

你是否曾經覺得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不論做什麼事,結果往往不能如願,出了問題之後責怪自己。但是,正如你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一樣,你也可能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當你了解到世間唯一能左右你成敗的人就是你自己時,那麼,你就能“化敵為友”,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西方有句名言: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他的為人。此語概括了人生的全部內容,道盡了人間百態。人內心的想法可以通過其行為不折不扣地反映出來,所有思想都彙集在一起,便形成了其獨特而豐富的性格。

當你具備了某種品德,能接納自己,心靈變得成熟起來,你就會欣喜地發現你已經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了。確定一個長遠的目標,並著手培養自己的能力,修正自己的錯誤。當你開始行動時,你就會了解到真正支持你邁向成功之路的人,正是你自己。

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個人同時到醫院去看病,並且分別拍了X光片,其中一個原本就得了癌症,另一個隻是做例行的健康檢查。

但是,由於醫生取錯了照片,結果給了他們相反的診斷。那一位病況不佳的人,聽到身體已恢複,滿心歡喜,經過一年時間的調養,居然真的完全康複了。

而另一位本來沒病的人,經過醫生的宣判,內心起了很大的恐懼,整天焦慮不安,失去了生存的勇氣,意誌消沉,抵抗力也跟著減弱,結果真的生了重病。

看到這則故事,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因心裏壓力而得重病的人是該埋怨醫生還是怨自己呢?烏斯蒂諾夫曾經說過:“自認命中注定逃不出心靈監獄的人,會把布置牢房當作唯一的工作。”以為自己得了癌症,於是便陷入了不治之症的恐慌中,腦子裏考慮得更多的是“後事”,哪裏還有心思尋開心,結果往往被自己打敗;而真的癌症患者卻用樂觀的力量戰勝了疾病,戰勝了自己。

當人遭遇厄運,大禍臨頭時,其才智和膽魄是會受到一定摧殘的。有人因此一蹶不振,心灰意冷;有人自甘墮落,永無再起之念;有人改弦易轍,將原先的心誌一掃殆盡。當一個人的心態消極了,墮落了,什麼事情就都無從談起了。然而,厄運雖是人生之不幸,可也是機會和挑戰。法國作家巴爾紮克有這樣一句名言:“挫折就像一塊鐵,讓你卻步不前;而對強者來說,卻是墊腳石,使自己站得更高。”

在生命或事業危急的時刻,積極和主動,往往就是扭轉局麵的良機;而消極和失望,往往就是自毀和慢性自殺。

波恩和嘉琳是對孿生兄弟。在一次火災事故中,消防員從廢墟裏找出了兄弟倆。雖然兩人死裏逃生,但大火已把他倆燒得麵目全非。波恩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再也沒有了活下去的勇氣。嘉琳努力地勸波恩:“這場大火中隻有我們得救了,因此我們的生命顯得尤為珍貴,我們的生活最有意義。”

兄弟倆出院後,波恩還是忍受不了別人的譏諷自殺了。嘉琳卻艱難地生存了下來,無論遇到多大的冷嘲熱諷,他都咬緊牙關挺了過來。嘉琳一次次地提醒自己:“我生命的價值比誰都高。”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