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自我否定,不斷穩步前進
我們還能向前走多遠,取決於我們還能繼續堅持自我批判多久。二十多年的奮鬥實踐,使我們領悟了自我批判對一個公司的發展有多麼重要。如果我們沒有堅持這條原則,華為決不會有今天。沒有自我批判,我們就不會認真傾聽客戶的需求,就不會密切關注並學習同行的優點,就會陷入以自我為中心,必將被快速多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所淘汰;沒有自我批判,我們麵對一次次的生存危機,就不能深刻自我反省,自我激勵,用生命的微光點燃團隊的士氣,照亮前進的方向;沒有自我批判,就會故步自封,不能虛心吸收外來的先進東西,就不能打破故步自封的局限和習性,把自己提升到全球化大公司的管理境界;沒有自我批判,我們就不能保持內斂務實的文化作風,就會因為取得的一些成績而少年得誌、忘乎所以,掉入前進道路上遍布的泥坑陷阱中;沒有自我批判,就不能剔除組織、流程中的無效成分,建立起一個優質的管理體係,降低運作成本;沒有自我批判,各級幹部不講真話,聽不進批評意見,不學習不進步,就無法保
證做出正確決策和切實執行。隻有長期堅持自我批判的人,才有廣闊的胸懷;隻有長期堅持自我批判的公司,才有光明的未來。自我批判讓我們走到了今天;我們還能向前走多遠,取決於我們還能繼續堅持自我批判多久。--摘自:《從泥坑裏爬起來的人就是聖人》,2008要使用批判的武器,對自己、對今天、對明天進行批判,以及對批判進行批判。滿足客戶需求的技術創新和積極響應世界科技進步的不懈探索,以這兩個車輪子,來推動公司的進步。華為要通過自我否定、使用自我批判的工具,勇敢地去擁抱顛覆性創新,在充分發揮存量資產作用的基礎上,也不要怕顛覆性創新砸了金飯碗。我們的2012實驗室,就是使用批判的武器,對自己、對今天、對明天批判,以及對批判的批判。他們不僅在研究適應顛覆性技術創新的道路,也在研究把今天技術延續性創新迎接明天的實現形式。在大數據流量上,我們要敢於搶占製高點。我們要創造出適應客戶需求的高端產品;在中、低端產品上,硬件要達到德國、日本消費品那樣永不維修的水平,軟件版本要通過網絡升級。高端產品,我們還達不到絕對的穩定,一定要加強服務來彌補。--摘自:任正非2013年12月30日在華為年度幹部工作會議的講話
自我批判自古有之。幾千年前的曾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孟子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都是自我批判的典範,沒有自我批判,就不會造就聖人。華為公司的自我批判亦有多年,“燒不死的鳥是鳳凰”“從泥坑裏爬出來的是聖人”等早已作為華為的金句為世人所知曉。任正非認為:“自我批判是拯救公司最重要的行為……正是這種自我糾正的行動,使公司這些年健康成長。”如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華為公司重新上了一堂自我批判的課程--要看到互聯網的好,並且從中學習,但不要為公司是否具有互聯網精神這樣的問題去爭論。“這個時代前進得太快了,若我們自滿自足,隻要停留三個月,就會注定會從曆史上被抹掉。”多做一些自我批判,要清醒感知周圍世界的變化,堅持自我批判不動搖,才有可能從一個勝利走向下一個勝利。爬一步對一步,這就是“不疾而速”。華為的自我批判是上下貫通的。任正非比較滿意華為2013年的自我批判狀態:“董事會成員都是架著大炮《炮轟華為》;中高層幹部都在發表《我們眼中的管理問題》,厚厚一大摞心得,每一篇心得都是我親自修改的;大家也可以在心聲社區上發表批評,總會有部門會把存在的問題解決,公司會不斷優化自己的。”華為將自我批判視為促使公司走向成熟的一種手段,其目的是導向公司整體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在任正非看來,華為製造平台的壯大、管理係統從向他人複製到多合一創新的轉變、市場營銷係統由客戶經理製到客戶代表製等變化都是不斷堅持自我批判的結果。事實也正如任正非所總結的那樣,二十七年來,華為一直在借助《華為人》《管理優化》、華為公司文件、內部大會等渠道不斷公開公司的不足,將錯誤向外界曝光,在批判聲中接受進步的到來。這種主動批判的行為刨鬆了華為思想建設的土壤,同時也為華為全體員工開展自我批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自我批判也是一種“與時俱進、及時應變”的保障。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稍有遲疑,就會失之千裏,加上故步自封、拒絕批評、忸忸怩怩等的影響,失掉的更不止千裏。“我們是為麵子而走向失敗,走向死亡,還是丟掉麵子,丟掉錯誤,迎頭趕上呢?要活下去,就隻有超越,要超越,首先必須超越自我;超越的必要條件,是及時去除一切錯誤。去除一切錯誤,首先就要敢於自我批判。古人雲: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三人中,其中有一人是競爭對手,還有一人是敢於批評我們設備問題的客戶,如果你還比較謙虛的話,另一人就是敢於直言的下屬,真誠批評的同事,嚴格要求的領導。隻要真正地做到禮賢下士,沒有什麼改正不了的錯誤。”物極必反,在肯定自我批判偉大作用的同時,任正非也強調要注意把握批判的度。“過度地自我批判,以至破壞成熟、穩定的運作秩序,是不可取的。自我批判的不間斷性與階段性要與周邊的運作環境相適應。我們堅決反對形而上學、機械教條的唯心主義,在管理中,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要形左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