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唯才是舉,防止片麵“任人唯賢”

承認自然領袖,讓自然領袖團結帶動更多人前進。華為公司在用人問題上,最大的特點是承認自然領袖。你團結的人越多、幫助的人越多,大家就越擁護你,擁護你的越多,你就成為自然領袖。你是三個人的領袖,你就是銷售經理,你是二十多個人的領袖,你就是片區經理,你若能團結更多的人,就能做更大的經理。要善於幫助別人、團結別人,帶動這個隊伍一起前進,這樣華為公司的銷售隊伍就能形成一支雄師勁旅。隻有整個公司的所有人員都努力去奮鬥,努力去開拓市場,華為公司才能成功。--摘自:《勝負無定數,敢搏成七分》,1996要防止片麵地任人唯賢,將有較高思想品德的人才視為真正的賢人。我們要防止片麵地任人唯賢,不是說有很高的業務素質就是賢人,有很高的思想品德的人才是真正的賢人。任人唯親是指認同我們的文化,而不是指血統。我們要旗幟鮮明地用我們的文化要求幹部,中、高層幹部品德是最重要的。對腐敗的幹部必須清除,決不遷就,決不動搖。如果我們今天不注重對優秀幹部的培養,我們就是罪人。對幹部要嚴格要求,今天對他們嚴格,就是明天對他們的愛。--摘自:總裁辦公會議紀要,1997任正非曾強調:“對人的選拔,德非常重要。要讓千裏馬跑起來,先給予充分信任,在跑的過程中進行指導、修正。從中層到高層品德是第一位的,從基層到中層才能是第一位的,選拔人的標準是變化的,在選拔人才中重視長遠戰略性建設。”王安石變法為什麼失敗?任正非認為:撇除外患這一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在於,王安石在選拔幹部時,過於注重幹部的工作能力,忽視了幹部的德行操守,因此選了一批“投機倒把”“吃裏扒外”的幹部,最終導致變法失敗。換言之,任正非希望,華為公司在進行幹部選拔,特別是中高層幹部的選拔過程中,要把幹部個人品德看得高於一切,遵守紀律,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忠於公司、忠於集體利益才是我們選拔的重要基礎,不要唯才是舉、唯才選擇,這樣才能確保公司的長治久安。華為公司在幹部考核過程中所說的品德是個大概念。不僅僅指思想道德、生活作風,而且包括願不願去艱苦的崗位工作,計不計較個人得失,有無團隊運作的能力,能否處理好公司利益、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關係;有沒有發牢騷,講怪話,議論待遇等。特別是華為公司又認可奮鬥文化,並且認為要在思想上艱苦奮鬥。“在我們公司隻有奮鬥一條路,沒有退縮。你若停止奮鬥,就會被淘汰。”思想上的奮鬥包括但不局限於:比別人做得更好一點,取得一個科學上的突破,為了一個點的市場占有率,為了比別人價格低些……而這些進步,往往需要通過調用主觀精神動力去克服困難才能實現。因此,有沒有高尚的品德,在很大程度上會對奮鬥的效果產生影響。基於這一重要因素,在幹部後備隊選拔過程中,品德和幹勁作為一票否決;在華為大學培訓和平時培養中,以技能和素質為主,品德要貫穿始終。不唯才是舉的難點在於如何看清一個幹部的真正品德。對於這一問題,任正非認為要關注幹部平時的言談舉止,要從生活細節中窺視一個人的品行,剝下“裝”的偽裝。“先看這人說不說小話,撥不撥弄是非,是不是背後隨意議論人,這是容易看清的。(說小話、撥弄是非、背後隨意議論人)這種人是小人,是小人的人品德一定不好,一定要防止這些人進入我們的幹部隊伍。茶餘飯後,議論別人,盡管是事實,也說明議論者不嚴肅,不嚴肅的人怎可以當幹部。如果議論的內容不是事實,議論者本人就是小人。”說到片麵地“任人唯賢”,順帶提一下“任人唯親”的問題。華為公司堅持集體評議幹部,集體使用幹部,堅持辯證地看待幹部的優點和缺點。在幹部的任免上,一定要防止拉幫結夥,防止長久形成的派係撕裂公司的利益。這是選拔高層幹部工作過程的一個基本原則,違反這一原則的幹部要嚴厲追責。

“四象限”管理

幹部管理四象限打通了幹部考核評價體係中各模塊的相互關係,改變了以往多種考核評價體係共存,但又不能相互銜接的現象。幹部管理四象限以簡單、直觀和明晰的方式提出了公司對幹部標準的要求,可以說這成為華為幹部的宏觀任職資格標準(當然它不能替代公司的幹部任職資格體係)。更為重要的是,幹部管理四象限打通了幹部考核評價體係中各模塊的相互關係,如幹部績效承諾考核、勞動態度考核、幹部任職資格評價、幹部民主評議及幹部素質能力開發之間的相互關係,改變了以往多種考核評價體係共存,但又不能相互銜接的現象。消除了偏重於某種考核評價結果選拔幹部的弊端,同時也避免了周期性以幾種幹部考核評價結果選拔幹部的弊端。--摘自:《幹部管理的裏程碑》,2008幹部選拔的“四象限”內容,明確了素質要求,具體化了操作步驟,這次會議也被譽為華為幹部管理的裏程碑。什麼是幹部選拔的四象限呢?如圖1-1所示:

第二象限品德

第一象限業績

第三象限素質

第四象限自我批判

圖1-1?華為公司幹部管理“四象限”示意圖

這四象限的定位及作用如下:第一,業績是幹部選拔的基本門檻,是納入幹部考察視線的先決必要條件,業績差的不考慮納入幹部隊伍之中。業績受多種因素影響,如隱性的、顯性的、偶發性的、創造性的,等等,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對於管理者,業績要與前任比,與自己上年度比,與業界最佳以及競爭對手去比,看看到底有多少進步,而不是滿足於每年完成了幾個億、十幾個億的銷售額。業績評定時,還要具體看每個人在這個業績下所承擔的角色以及發揮的作用,各級管理團隊要達成共識,給出準確評價,防止一有業績,人人有份,吃業績大鍋飯。第二,品德是幹部選拔的排斥性條件,優秀的品德是幹部做好本職工作、保障公司利益的重要條件,不好一定不行。準確把握品德是有困難的,這項工作要拆分到平日的生活中去完成。作為主管,要對下屬的工作和生活情況有深入了解,才能給出具體的評價。比如,在考驗其對公司是否忠誠的問題上,不能光看大的方麵,要著重觀察,在有人損害公司利益時,是否敢於站出來反對,等等。如果主管對他屬下的品德表態“沒問題”,那麼要說清楚具體是因為什麼事情而得出“沒問題”的結論的,答不上來的幹部至少說明對工作不用心,對屬下的狀態不關心。第三,基於上述兩者的情況下,再看幹部的個人綜合素質,優先提拔綜合素質高的幹部,這是高績效可持續保證的基礎。幹部綜合素質的最重要表現就是“使命感”,幹部要潛心地對屬下進行培養,讓屬下成為英雄,在使命感的影響下,幹部才會“用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並且有意識地用素質標準去觀察和指導下屬,在實踐中通過導師製完成傳幫帶的任務。第四,自我批判是幹部的生存手段,學習是提高適應力的重要途徑,唯有適者才能在華為公司的激烈競爭中生存。中高級幹部手中有權,更要堅持自我批判,聽取不同意見,對工作及時反思,不斷發現不足,不斷改進,才能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