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界麵和位圖顯示這兩項前沿技術是施樂PARC開發的新一代的個人計算機“奧圖”電腦和麵向對象的編程語言Smalltalk的特性,而這些特性正是計算機產業的未來。可惜當時施樂PACR的成員大都認為自己的使命是去創造未來的計算機,而很少去考慮他們創造的計算機作為商品營銷時是否可行,從而錯過了一次可以稱霸整個計算機行業的機會。例如,他們所研發的新一代計算機“奧圖”,就是一項革命性的創造,許多項計算機的前沿技術都在其中得到了體現,包括上述提到的圖像界麵和位圖顯示,以及麵向對象的編程語言Smalltalk等,它還使用了施樂PARC的另一項發明——以太網,它可以使奧圖電腦和另一台計算機或是激光打印機連成網絡。另外,“奧圖”還配有很有趣的指針裝置,即三鍵鼠標等。但是“奧圖”卻不是一項要推向市場的產品,也從不曾銷售給公眾。因為如果按照界內的常規利潤率將它作為商品出售的話,它的價格將高達四億美元,很明顯這是個高昂到普通消費者望之卻步的價格,而施樂公司的高層對此的看法是:如果沒有人買,再好的計算機也沒有任何意義。
盡管如此,施樂PARC的研究人員仍舊對自己的創造感到十分自豪,很願意向好奇的訪問者展示他們的成果。其中的一個訪問者對此印象深刻,那就是傑夫·拉斯金,他是蘋果公司的員工,當時正負責一個小規模的默默無聞的項目“麥金塔”的開發工作。20世紀70年代他曾作為斯坦福人工智能的訪問學者,在該研究中心待過很長的一段時間,並認為這些研究人員和他們正在做的事情非常奇妙。拉斯金曾努力地勸說喬布斯到施樂公司的PARC去看看那些奇妙的技術,但是當時的喬布斯還是在以二進製的方式來看待這個世界,他認為這個世界上隻有兩種人:天才和白癡,而在他看來,拉斯金恰好是一個幹不了什麼事的人,是一個讓人難以忍受的理論家,顯然不屬於第一類人,用他的原話來說,就是一個“糟糕透頂的白癡”,因此他並沒有把拉斯金的推薦當回事。
幸運的是,拉斯金還有一個當軟件工程師的學生——比爾·阿特金森。與對待老師拉斯金的態度截然相反,喬布斯認為徒弟阿特金森是一個不會出錯的英雄。在剛收到蘋果公司的加盟邀請時,阿特金森拒絕了,但是後來蘋果公司給他寄過去一張不可退票的機票,為使這張機票物盡其用,他給了喬布斯一個可以說服他的機會。“我們正在創造未來”,喬布斯在長達三個小時的勸說接近尾聲時說道,“想象一下在海浪的最前端衝浪時那種興奮刺激的感覺吧,再想象一下在浪的末尾學狗刨,一點意思都沒有。加入蘋果吧,你可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於是,比爾·阿特金森,又一個被喬布斯天花亂墜的描繪說服了的人入夥了。蓬鬆的頭發和長長的胡子並不能掩蓋阿特金森身上的活力,他有著沃茲那樣傑出的創造天賦和喬布斯那樣追求卓越產品的熱情。他的加入為“麗莎”這個日顯平庸的項目注入了一絲活力。因此,當阿特金森竭力要求喬布斯訪問施樂公司PARC時,喬布斯欣然同意了。
當時,施樂公司早已不再對外開放了,公司內部戒備森嚴。喬布斯直接來到施樂開發有限公司,對這個複印機巨頭的風險投資分公司提出:“如果對我們開放施樂公司PARC的話,你們公司就可以在蘋果投資100萬美元。”這時的蘋果公司正在迅速地成長,處於第二次募集資金的階段,與剛成立時第一次融資到處碰壁的情況早不可同日而語,許多風險投資公司爭先恐後地想從中分一杯羹,隻是不得其門而已。當然,施樂公司的風險投資部門也想參與蘋果的這次融資。於是,它很愉快地接受了喬布斯這一條件。畢竟,投在蘋果公司的資金在其上市後很可能轉化為相當可觀的利潤,但是放在PARC的那些東西很可能隻是永遠不會投入市場的無形資產,它們已經被擱置在那裏六年了。在蘋果的要求下,施樂公司還簽訂了一份協議,承諾永遠不會購買蘋果公司超過5%的股票,而是通過以每股10美元的價格購買10萬股股票作為100萬美元的投資,不久之後,在蘋果公司上市時,這些股票被分割為80萬股,價值17600萬美元,證明了施樂高層的精明。
但事實上,蘋果公司獲利更多,作為蘋果允許其投資的回報,施樂公司也允許蘋果公司訪問它的PARC實驗室兩次。第一次在1979年11月,喬布斯和阿特金森訪問了施樂PARC,盡管在這次訪問時,施樂的工作人員因為不願意將自己最寶貴的研究成果拱手相讓而對其前沿技術遮遮掩掩,隻是為來訪者準備了一個很片麵的展示,但是即使這個片麵的展示,仍讓喬布斯他們大開眼界,興奮至極,以至於在12月當喬布斯再次訪問該實驗室時,帶來一個龐大的專業團隊,其中包括霍金斯、羅斯馬拉、理查德·佩奇(硬件工程師)、約翰·丹尼斯·柯奇(軟件副總裁)、邁克·斯科特(總裁)、托馬斯·M。惠特尼(設計執行副總裁)和布魯斯·丹尼爾斯(軟件工程師)。在這次參觀剛開始的時候,施樂實驗室的解說員仍企圖敷衍了事,這讓喬布斯很不耐煩,很不滿意。因為這次臨行之前他們做好了準備,喬布斯身後的團隊中,大多數人都仔細研讀過了施樂PARC發表的論文,所以他們知道自己並沒有得到真正關鍵的信息,喬布斯致電施樂公司總部,要求得到恰當的接待。迫於總公司的壓力,在這次的訪問中該實驗室的展示還是較為全麵的,但是展示的速度非常快,使人眼花繚亂,可惜很快這裏的研究人員就發現自己又一次失策了,這些來自蘋果公司的訪問者明顯與眾不同,他們很快就能看懂展示的內容,並且也明白自己看到的這些東西的重要性,總是能問到點子上。例如,那個叫阿特金森的大胡子盯著屏幕檢查每一個像素,不斷地發出驚歎。他們的頭兒喬布斯則是興奮地跳來跳去,不斷地嚷道:“為什麼你們不用這種技術做些什麼?這些東西太棒了,你們就坐在一座金礦上啊,它是革命性的,我真不敢相信施樂竟然還沒有好好利用這項技術。”這次展示演示了三項驚人的科研成果,包括電腦之間如何實現聯網以及麵向對象編程是如何工作的。但是喬布斯和他的團隊完全被圖形界麵和位圖顯示屏幕的技術吸引了,“仿佛一直以來蒙在我眼睛上的紗布揭開了,我看到了計算機產業的未來。”喬布斯後來回憶道。在他們回去的路上,喬布斯大喊道:“就是它了,我們要把它變成現實!”這是他一直以來都在尋找的突破:將電腦推廣到普通人家中,讓他們享受到美好又廉價的設計,以及廚房電器一般的簡易操作。於是回到公司後,他立即指示“麗莎”項目的研究人員就朝這個方向努力。
首先,喬布斯和他的工程師們將他們在施樂PARC看到的圖形界麵等技術照貓畫虎般地研發出來,然後,又以施樂公司永遠無法實現的方式對這些技術進行改善。比如,施樂的鼠標有三個按鍵,結構複雜,移動不夠平滑,每隻的造價高達300美元。而蘋果公司設計的鼠標則結構簡單,隻有一個按鍵,造價隻有15美元,而且在普通的塑料麵板或是布料上都能使用;再如,施樂的鼠標不能用來在屏幕上拖拽窗口,而在蘋果公司的工程師們設計出來的界麵上,用戶不僅可以任意拖拽窗口和文件,還可以將它們拖拽到任何文件夾中;同時得到提升的不僅僅是細節,還有整個概念。施樂的係統中,不管是調整窗口還是更改文件的擴展名,用戶必須選擇一條指令後才能操作。而蘋果的係統將桌麵的概念轉化為虛擬現實,允許用戶直接觸摸、操作、拖拽和移動文件;在蘋果的工程師們協同工作下不斷完善著桌麵的概念:添加了漂亮的圖標、位於窗口頂端的下拉菜單、回收站和用剪貼板剪切和粘貼以及雙擊鼠標打開文件和文件夾的功能。
蘋果公司對施樂PARC的這次技術盜竊,經常被形容為工業史上最嚴重的搶劫行為之一。有報道稱“麗莎”是蘋果公司從施樂偷來並推向市場的產品,但是這並不能夠抹殺“麗莎”團隊艱苦而出色的工作。畢竟,蘋果公司並沒有從施樂公司得到產品的具體藍圖,隻是靈感而已。“正如俄國人於原子彈,一旦他們知道可行,就非常迅速地開發了出來。”PARC的主任喬治·帕克公允地評論道。喬布斯偶爾也會驕傲地承認這一說法。“歸根結底,我們隻是想要盡快地了解有史以來最棒的發明,然後將它們運用到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中。”他說,“畢加索不是說過麼,‘好的藝術家隻是照抄,而偉大的藝術家則是竊取靈感。’在竊取偉大的靈感這方麵,我們一直是厚顏無恥的。”
事實上,喬布斯更認同另外的一個說法:與其說是蘋果公司實施了搶劫,不如說是施樂公司吞下了自釀的苦果。“他們就是一群白癡,根本沒有意識到電腦的巨大潛力。”喬布斯如此尖銳的諷刺施樂公司的管理層,“在這場計算機產業最偉大的勝利中,他們是失敗者,施樂本可以稱霸整個計算機產業的。”
上述的兩種說法都有點道理,但是又都不能說明全部的問題。事實上,在創新的過程中,新穎的想法和具體執行同樣重要。在蘋果公司訪問後,受到刺激的施樂公司終於也開始注意到他們在PARC擱置已久的技術了。1981年,在蘋果公司推出“麗莎”和“麥金塔”電腦之前,施樂公司就搶先推出了名為“施樂之星”的個人計算機。這台電腦同樣運用了圖形界麵、位圖顯示、鼠標、窗口以及桌麵的概念。可惜的是,這台計算機運行緩慢,價格高昂,且主要瞄準的是計算機網絡化的企業市場,因此銷售慘淡,賣出去的電腦還不足三萬台。這也使蘋果公司的工程師大大鬆了一口氣,他們認為自己可以創造出比“施樂之星”更加優秀、更加便宜的計算機。喬布斯則索性再次發揮他那天花亂墜的語言天賦,將“施樂之星”團隊中最優秀的兩位工程師,鮑勃·貝爾維爾和拉裏·特斯勒挖到了蘋果公司。
隨著“麗莎”項目輪廓的逐漸清晰,興奮的喬布斯開始頻繁地插手該項目的日常管理,完全無視該項目真正的負責人——來自惠普的優秀工程師約翰·庫奇。喬布斯直接找這個項目的各個工程師通氣,不斷向他們灌輸自己的想法,他甚至因此被要求停止越級管理,但是收效甚微。最後,蘋果公司的總裁斯科特於1980年的秋天重組了蘋果公司的產品線。喬布斯拚命想要控製成功在即的“麗莎”項目,可是這取決於和他向來不和的斯科特。在斯科特看來,喬布斯是一個極其爭強好勝、但缺乏技術能力的管理者,而且鑒於不久前由於喬布斯對設計方案的極端控製而導致的蘋果III研發進程緩慢的教訓,他拒絕了喬布斯繼續插手“麗莎”這個對蘋果公司而言至關重要的項目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約翰·庫奇。同時他還解除了喬布斯研發部門副總裁的職務,這樣一來,就減少了喬布斯對蘋果公司工程設計部的影響。作為補償,斯科特讓喬布斯擔任了蘋果公司董事會的主席,並作為12月份公司上市時的發言人,成為公司的形象代表。他稱讚喬布斯的外貌英俊,而且是媒體爭相報道的寵兒。試想,如果讓年僅25歲的喬布斯一下子當上了一家資產過億的上市公司的董事會主席,那將會帶來何等轟動的公眾效應,也會刺激公司新股上市的價格。當然,喬布斯是蘋果公眾形象的不二人選,因為他天生就是這塊料,很善於在媒體麵前作秀,但是此時他卻是真正的受傷了。他對斯科特沒有提前通知他,也沒有和他商量的情況下,將他從“麗莎”這個以自己女兒名字命名的項目中排擠出去感到憤怒,這是對他的羞辱,也是對他前所未有的打擊。畢竟,對他來說,以前的創業雖然艱苦,主動權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並且他很快就成為了“媒體之星”,但是現在卻要別人來接替他的職務,他沒有任何實權了,那是他一手創建的公司啊,巨大的反差第一次使他感受到了悲苦的滋味。“擬定好各種概念大綱,找到關鍵人員並確定好技術方向後,斯科特卻決定不讓我做那件事了,我很傷心,也不能原諒。”喬布斯回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