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中壓過德國是協約國最關心的事情,但並不是唯一關心的事情。在美國參戰之後,德國人的潛艇戰把戰爭帶到了美國海域,對所有美國船隻形成了直接威脅。當美國海軍計劃用剛設計出的204英尺獵潛艇“鷹艇”發起進攻時,福特汽車公司自告奮勇地在高地公園工廠生產了原型艇。
鷹艇的原型以及亨利·福特10個半月內再生產112艘的承諾讓美國海軍相當激動。這讓福特汽車公司得到了許多積極評價,特別的是,這些獵潛艇是按成本價提供給美國政府的。
不得不說,福特汽車公司做了一樁很劃算的買賣。公司心甘情願地把專家技能貢獻給協約國的艦艇生產,但美國政府也同意出資350萬美元升級公司的生產設施以實現產量的大幅提高。廠址是精心選擇的:底特律的榮格河地區,正是在這裏,亨利·福特將建造起全世界最大的工廠。1918年1月14日,在除亨利、克拉拉和埃茲爾以外無人知情的情況下,聯邦政府以275000美元的單價訂購了頭100艘鷹艇,同時也無意中為榮格河工廠打下了地基。
不幸的是——而且在福特已經保證會按時按量交貨的情況下特別不幸的是,船和汽車的設計和製造大相徑庭,生產其中一種的專業技能轉移到生產另一種上就會變得徹底沒用。
盡管汽車和船的主要製造材料都是鋼,但金屬部件的結合方法卻是不同的——汽車是用螺栓固定,船隻是通過鉚接或者鑄接。因此福特汽車公司的員工們發現自己很難適應。在榮格河樹立起了新工廠而且新裝配線也建立起來之後,鷹艇項目負責人克努森卻隻能看著員工們在新程序中焦頭爛額,一次次地延誤時間。完工後的船都會通過滾筒滑下堤岸,直接進河。每一艘船都會從底特律河駛往伊利湖進行一次試航,途中會作出急轉彎或其他一些動作,看看船或者船上的任何東西會不會因此毀掉。
然而,福特的鷹艇經常被美國海軍的現場監督員否定,他們抱怨說福特汽車公司的工作質量前後不一致,而且公司自己的產品檢驗太不嚴格。盡管到1918年7月榮格河工廠的員工達到了4380人而且在年底左右又上升到了約8000人的高峰,它的鷹艇總產量卻隻有60艘,而且大部分是在戰爭結束後完工的。
福特汽車公司在這一政府合同上栽了個大跟頭。批評家們認為,亨利·福特同意在幾個月內生產上百艘鷹艇實屬自不量力。確實,這個數字大得過分了。當時,公司正同時啟動拖拉機和飛機引擎生產,而且汽車生產也未停止——T型車的產量在1918年下降,但仍然達到了500000輛。造船上的慘敗證明,即便是福特也有它的極限。
在此必須提到的是,亨利·福特的獨子埃茲爾·福特已經登上福特的舞台。埃茲爾從1912年進入福特工作,1916年10月詹姆斯·考森斯辭職後,年僅20歲的埃茲爾被提升為福特汽車公司的高級職員。
1917年8月,在兒子亨利二世出生前一個月,埃茲爾·福特接到了美軍的征召令。埃茲爾·福特從一開始就表達了服兵役的意願。但在亨利·福特的刻意操縱下,埃茲爾最終沒能同他的800萬同胞一起踏上戰場,這也預示了兒子與極度專橫的父親之間那長達終生的無聲戰爭。
埃茲爾因此受到了鋪天蓋地的批評,人們認為他怯懦,認為他逃避自己的義務。埃茲爾平靜地承受了父母專製的重壓。他沒有抱怨,至少沒有公開抱怨。他沒有通過發表個人觀點把情況變得更加複雜。最重要的是,他沒有違抗父命。埃茲爾從來就不會違抗父命,事實上,他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受到亨利·福特的壓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