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某些人來說頗為不幸的是,日薪五美元還附加著一些特殊說明。利潤分享計劃中的這些蠅頭小字告訴人們,員工的個人生活狀況必須符合某些特定的標準。公司列出了三類有資格享受更高工資的人。其他人隻能得到每天2.38美元的標準工資。那三類人如下:
1.同家人生活在一起,並能很好地照料家人的已婚者。
2.年齡在22歲以上的為人節儉的單身者。
3.如果有近親和血親隻能從自己這裏得到生活支持,22歲以下的男人和任何年齡的女人都可。
這些模糊的描述留下了很大的主觀判斷餘地。什麼是“很好的照料家人”,一個人怎麼證明自己“為人節儉”呢?公司組織了一支30個人的調查隊伍,負責證明哪些職員和應聘者完全符合上述條件。
公司解釋說,它有義務保證福特汽車公司的利潤不會僅僅成為酒吧和妓院的財源。而公司用以判斷員工的許多依據實際上激勵了員工們向更好的生活方式轉變,至少可以說他們生活得更加正常了。公司希望員工們嚴肅而又節製,特別是那些單身漢;希望丈夫和父親們負起贍養義務。此外,公司銀行還用相當優厚的回報率鼓勵員工的儲蓄。但盡管這些期望和調查出發點良好,它們對工人隱私的侵犯卻是汽車行業中史無前例的,而且也被列入了令公司頭疼的社會工程領域中。
調查隊伍來到求職者家中,拿出一份表格讓其填寫,這張表格是以日薪五美元推出後公司發給各執行辦公室的一封信為基礎的。這封信清楚地說明了最高管理層之下的所有員工都要被調查的相關情況。信的部分內容如下:
你結婚了嗎?如果結婚了,有多少人需要你養活?如果你沒結婚,有多少人在多大程度上需要你養活?這些人跟你什麼關係?他們住在哪裏?已婚者:你同妻子生活在一起嗎?你們家出過麻煩嗎?你有什麼好習慣或者壞習慣?你有銀行賬戶嗎?……
對這種行為有許多批評,在一個自由國家,福特汽車公司的調查(兩年後將轉化為福特汽車公司羽翼豐滿的社會學部)確實是一種可笑的方式。
由於每一項背景調查都要花上幾個月的時間,大多數福特汽車公司的員工直到1914年中期才盼來了工資的上漲。然而,新政策對工廠的影響卻即刻就表現了出來,即便對那些仍在等待調查的員工也是如此。許多部門的產量躥升了50%甚至更多。同樣,整個工廠的生產率提高了15%~20%,而且這種提高幾乎是從公司作出聲明的當天開始的。每日平均曠工率從10%下降到了不到0.5%。員工周轉率也以同樣快的速度和同樣大的幅度下降了,因為那些已經擁有福特飯碗的人開始希望保住飯碗。1913年時,雇傭辦公室作出了5.3萬次補替雇用,但到1915年,隻有2000次,而且是為了支持已經增大了1/2的員工隊伍。
“日薪五美元是我做過的最重要的一次成本削減。”亨利·福特後來說。通過把工人的生產率提高到可預測的高度——由機器來設定速度,福特汽車公司無異於重新定義了工業資本主義。憑借1913年引入的機械化裝配線,福特汽車把令人恐懼的“加速”帶給了工人們,這是任何地方的生產商都很喜歡做的事情。然而,作為第一家能夠把大規模生產全麵機械化的廠商,福特汽車公司也是第一家認識到沒有員工的熱情付出整個生產程序就會脆弱無力的廠商。於是,這家先鋒企業用它的開創性日薪五美元買來了這種熱情——可能還遠遠不止這種熱情,因為高薪是任何地方的勞動者都很喜歡的一種東西。
作為重大革新,如果沒有福特管理層的執著努力和過人才能,工業化民主上的這種雙重進步可能需要數十年才能實現。但福特汽車公司的積極進取使革新在短短一年內就完成了。自此之後,一種勞資雙方都能據以從產量和工資的提高中獲益的程序被確立下來。勞動者的富裕能創造繁榮的市場繼而創造更加富裕的企業,在那個時代,這是一種嶄新、引人矚目的以消費者為基礎的經濟學,它的奠基者是福特汽車公司,它的崛起以福特汽車公司的日薪五美元為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