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山櫻花。
科屬:薔薇科李屬。
形態特征:樹冠卵圓形至圓形形,單葉互生,具腺狀鋸齒,花單生枝頂或3~6簇生呈傘形或傘房狀花序,與葉同時生出或先葉後花,萼筒鍾狀或筒狀,栽培品種多為重瓣;果紅色或黑色,5~6月成熟。常見栽培種類有:1.櫻花(P。serreulata)為落葉喬木,高15~25m,樹皮暗栗褐色、光滑。葉卵形或卵狀橢圓形,緣具芒半成熟齒;花白色或粉紅色,徑2。5~4cm,花期4月。2.日本晚櫻(P。lannesiana)高約10m,樹皮淡灰色。葉倒卵形,緣具長芒狀齒;花單或重瓣、下垂,粉紅或近白色,芳香,2~5朵聚生,花期4月
產地分布:原產我國長江流域。華北各地均有栽培。
生態習性:性喜陽光,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對土壤的要求不嚴,以深厚肥沃的砂質壤土生長最好,根係淺,對煙及風抗力弱。櫻花花朵極其美麗,盛開時節,滿樹爛漫,如雲似霞,是早春開花的著名觀賞花木。
繁育栽培:以播種、扡插和嫁接繁育為主。
同屬常見種:
1。日本櫻花(P。yedoensisMats。):幹皮暗灰色,葉橢圓形,先端漸尖或尾尖,緣具芒狀細尖重鋸齒,齒端具腺,葉柄上端有2腺體,托葉條形,具腺齒,花多重瓣,白、粉或玫瑰紅色,核果球形,徑約1厘米,熟時紫黑色,本種有兩變種:①彩霞日本櫻花(var。shojoWils。):重瓣,大型,玫瑰紅色;②粉紅日本櫻花(var。taizanfukusWils。):重瓣,中型,粉紅色。
2。山櫻(P。serrulataLindl。),又名青膚櫻。幹皮粟褐色,葉多為橢圓狀披針形,先端常尾狀,緣具尖細單鋸齒或重鋸齒,齒端有腺質刺芒,葉表蒼綠光滑,背麵微被白粉有中脈有毛,幼葉常為褐色。葉柄有2~4腺體,花單瓣或重瓣,白或粉紅,果卵狀球形,熟時黑色,為中國原產種,華北山地多見野生,生長快速,萌芽力強,抗煙塵,常作櫻桃之砧木,核仁可入藥。
櫻花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櫻花原生中國。
櫻花原生中國。《櫻大鑒》說,日本櫻花最早是從中國的喜馬拉雅山脈傳過去的。櫻花的傳播像所有生物一樣呈放射性傳播。雲南與喜馬拉雅地域相近,自是最早受惠地區之一。所以,滇櫻花自古以來就聞名天下。這使日本有另一種傳說,稱日本櫻花的祖本,是由僧人從雲南帶回去的,這與有的日本人堅稱他們的祖先是雲南白族人一樣具有探索性。然而,櫻花是從喜馬拉雅山脈傳往日本,這更有可信性。
《櫻大鑒》還說,喜馬拉雅的櫻花傳往日本後,在精心培育下,在日本不斷增加品種,成為一個豐富的櫻家族。成為日本國花後,它更受關愛,也更受培養,出現觀賞性更強的高等品種。然而,至今幾種原生於喜馬拉雅的櫻花還在日本生長,如喬木櫻、緋寒櫻等。雲南櫻花與日本櫻花同屬,它是由原生騰衝、龍陵一帶的苦櫻桃演變而來,是一個變種,花由單瓣變重瓣,色由淡粉紅色變深粉紅色。這顏色便是與同為觀賞度很高的日本櫻花的區別,日本櫻花的花多為淡粉紅色。
至於常見有文章稱中國櫻花來自日本,這實為誤訛。這也與櫻花這個名謂在我國典籍中記載不多有關。因櫻花和櫻桃外觀很像,古人記述頗為含混,古代櫻花便不似別的名花那麼被人熟悉,但是在古老籍冊仍可覓到它的點點芳蹤。白居易有詩“小園新種紅櫻樹,閑繞花枝便當遊”,便是描述了櫻花盛開的景況。明代於若瀛的詩中提到櫻花:“三月雨聲細,櫻花疑杏花”。而日本植櫻特盛,其名聲蓋過我國櫻花,便有了原生的假象。
這使人想到一題外話。我國是園藝花卉大國。現今世界上85%以上的花卉都源於中國。然而,號稱我國十大名花的牡丹、杜鵑、芍藥、月季等都被別國搶先注冊“國際身份”,使我國育出新種需先經他們認證。惟一未被搶注的隻剩下桂花。在我落筆這一刻,是否已被搶注了也難說。聯係到“櫻原日本說”,足讓人想到我們應加強這方麵的研究與意識。
2.櫻花時節
在日本,比新年更熱鬧的時節在4月,因為4月是櫻花盛開的時節。
一進入3月,幾乎所有的日本人就開始盼望著櫻花的盛開。等到天氣轉暖,第一朵櫻花終於在料峭的春風中綻開笑臉,一年一度的賞櫻活動便從此拉開了序幕。報紙上,電視裏,不斷傳出"某地櫻花盛開","某日舉辦櫻花祭"的消息,歡天喜地的日本人裝扮一新外出賞櫻,女人們穿上和服,小孩子花枝招展,連寵物們也穿紅著綠,喜氣洋洋。隨著櫻花由南向北次第開放,整個日本列島便沉浸在一片花的海洋和節日的喜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