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公共政策應該研究什麼始終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論題。盡管從知識體係的角度開始認識公共政策可以輕鬆溯源至一百多年前公共行政之父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提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但是學者們一直對公共政策的研究領域與價值體係的確立爭論不休。近年來,在不斷發展的實踐中,公共政策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逐漸形成了一整套較為完整的知識體係。特別是從公共政策研究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來看,公共政策已經完全具備了一定層次的學科建製。盡管一些傳統的社會科學學科,如政治學、經濟學和社會學也涉及政策係統以及政策過程問題,但它們並未將政策係統以及其過程作為專門的、唯一的研究領域,並未對此加以係統性、全麵化和具體的研究,而隻有公共政策學科才是一個綜合地運用各種知識和方法,全麵綜合地研究政策係統和政策過程,深入細致地探求公共政策的實質、原因和結果的新學科,其目的是提供政策相關的知識,改善公共決策的係統,提高公共政策的質量。總之,公共政策是一門以公共政策現象、公共政策發展條件和公共政策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嶄新學術領域,而在這一嶄新的學術研究領域當中,涉及許多學科、許多理論的基本原理。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綜合性新興學科,公共政策以其追求公共利益,關注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嚴格規範社會行為而著稱,是社會資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徑,是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公共政策既是一個研究內容比較複雜、比較困難的知識領域,又是一個令人興奮、富有挑戰意義的新科學研究領域。

自20世紀50年代公共政策發端以來,人們對公共政策的學科研究以及與公共政策直接相關的各種理論和研究方法真可謂是層出不窮,豐厚廣大,對公共政策的理解與認識也是眾說紛紜。特別是長期以來,什麼是一項好的公共政策,一直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斷引發人們熱烈討論的話題。但在有一點上大家是有共識的,那就是隻要是能夠調動社會公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維護社會公眾利益的公共政策就是一項好的公共政策。反之,哪怕說的再圓,編的再全也沒有用。因此,如何去研究公共政策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則、基本研究方法等主要內容,探尋公共政策這門新興學科的科學發展規律,就成為每一位從事公共政策教學與研究工作者的重要曆史使命。特別是如何積極地去構建係統性、整體性、科學性、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公共政策理論與方法體係,現已成為了中國公共政策研究領域的當務之急和眾中之重,具有迫切的時代需求。

由於作者的學術水平有限,以及研究資料相對匱乏,使得《現代公共政策研究導論》這本書中的不足和缺憾在所難免,在許多方麵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與完善。因此,懇請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不吝賜教,並通過加強學術間的交流,共同促進中國公共政策事業的發展。實際上,在對公共政策的研究過程中,作者深感當前中國公共政策的研究領域不僅理論難點多,而且資料的收集與處理難度較大,特別是其學科基礎薄弱,理論研究不夠係統和深入,因而還遠遠不能夠適應中國公共政策實踐的需要。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作者窮多年之功撰寫了《現代公共政策研究導論》這本學術著作,其目的就是希望充分借鑒國外公共政策的理論研究成果和發展實踐經驗,並且緊密地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全麵地、係統地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政策理論與方法體係框架,為解決公共政策領域中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最後,祈願《現代公共政策研究導論》這本學術著作所體現出來的學術價值,以及所具有的良好的可讀性,能夠有助於廣大讀者從中獲得有益的東西,並得出理性智慧的啟示。

黃維民 馮振東

2008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