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沒有長生不老藥,但,平凡的食物到了她們手上,就是會變得健康。每天一點點,累積起來就是健康的一大步:他們很少得心血管疾病、體態輕盈、看起來永遠比實際年齡小……讓我們來看看,6位營養學家們共同恪守的7個金科玉律。
1.食物讓人開心。“人類應該學會欣賞每一口進嘴的食物,”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運動營養總監萊斯利?邦西說:“食物應當是讓人開心的。即使是你不喜歡的食物,也要學會想象它們美好的一麵。”邦西的早餐通常以一杯酸奶開始,幻想著自己身處一望無際的牧場,被清清的草香圍繞;如果酸奶裏加了水果,就想想茂盛的果樹,金色的木瓜、紅彤彤的蘋果;加上點果仁,你就仿佛置身一片茂盛森林。富含優質蛋白的午餐少不了魚、蝦、扇貝等海產品,仿佛在大海中遨遊。“所以,吃飯和接吻一樣,要全心全意的投入。”
2.不刻意選購低脂食品。“少50%的脂肪,高數倍的價錢”,這就是營養學家眼中的低脂食品。“脫脂”意味著食物要經過更多的加工程序,並且,它們不利於你形成正確的飲食習慣——你總覺得,熱量低,吃得再多也沒關係。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營養係教授芭芭拉?羅斯說:“我會在每天的晚餐後吃一塊巧克力,關鍵在於控製自己:一塊,隻吃一塊。”
3.喝葡萄酒。喝葡萄酒,是這些營養學家的共同愛好,並且,他們喜歡葡萄酒勝於啤酒或烈性白酒。“每天晚餐,我都要喝一杯白葡萄酒,這讓晚餐更完美。”電視節目《健康好胃口》的主持人、營養學家艾麗?克拉吉博士說:“如果是在外麵吃飯,我會喝兩杯葡萄酒。”葡萄酒中含有大量的白藜蘆醇等抗氧化物質,不僅能增加晚餐的情趣,還能保護心腦血管,可謂一舉兩得。
4.選擇魚而不是牛羊肉。“外出就餐,魚是最佳選擇。”紐約大學營養學係助理教授麗莎?揚認為,因為烹調魚有一定難度,很多人都懶得在家做。所以,外出就餐時,日式生魚片、中式甲魚湯、泰式咖喱魚、西班牙魚排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出於健康的考慮,我每周至少會吃三次魚。牛羊肉不是不好,但和魚比起來,他們的營養確實遜色一些。”
5.不懼怕碳水化合物。“很多人都說碳水化合物是肥胖的元凶,我並不完全認同。”芝加哥西北健康研究中心的營養學家道恩?布拉特納表示:“炸薯條不健康,但問題出在‘炸’上而不是‘薯條’上。最好選擇那些消化慢的碳水化合物,紅薯、土豆、麥片粥三餐都吃也沒問題。”相反,那些標榜健康的“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反而不被專家認同,太多的蛋白質會給腎髒帶來負擔,得不償失。
6.吃多種多樣的蔬菜。“給自己定一個目標,在一個月內,把市場裏所有品種的蔬菜吃一遍。這其實不難達到。”波士頓布萊漢姆女子醫院的凱西?麥克納斯說:“一份蔬菜沙拉或蔬菜湯,至少會包括3—5種蔬菜,而每個季節的當季蔬菜也就三四十種。”
7.幾乎每天鍛煉。“雖然我研究的是營養學,但是我知道,為了平衡掉我所吃的那些食物,每天至少要鍛煉一小時。”凱西?麥克納斯這樣說,其他營養學家也都認同她的看法。盡管她們在食物上的喜好不同,但在對待運動的觀點上卻是一致的——走路、慢跑、遊泳是最好的運動,人人都該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