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2 / 3)

下午三點鍾,賈述生帶隊去接支邊青年的六輛卡車,緩緩駛進場區時,路旁列隊歡迎的三百多墾荒者長時間鼓掌,喊起了“熱烈歡迎支邊青年參加北大荒建設”的口號,接著又是鳴放鞭炮,使這荒蠻大地格外熱鬧起來。

汽車一停下,高大喜一揮手,歡迎的人群立刻分散開,卸行李的卸行李,支帳篷的支帳篷,在新立起的兩根扯有“歡迎山東支邊女青年開發建設北大荒”橫幅條額的木杆周圍,男子漢們坐成了一個大圓圈兒,女青年在會額前坐成了一個正方形,開起了歡迎大會。

高大喜穿上了那套褪了色的軍裝,頭發也不像以前那麼蓬亂,顯然是梳理過了。多少天來,他和大家風裏雨裏開荒,這一打扮像換了一個人,格外年輕,格外精神抖擻了起來。他站在人圈裏,讓大家靜下來後,說:“同誌們,先和大家說明一下,支邊青年們從濟南出發,坐火車到早春車站,已經走了三天兩宿,下車後沒休息,簡單吃了點兒飯,就又上了我們這六輛大卡車,實在是夠辛苦的了,按理,應該休息休息再開這個聯歡會……”他說著伸出手向四麵一展示說,“支邊青年們也都看到了,那麵蓋的磚瓦房剛打地基,入冬前才能起來,其他都是馬架子、地窨子,每個裏頭隻能坐三四個人,還得低著頭,貓著腰,那邊正在給大家支帳篷,這樣安排,就委屈大家了!好,我現在宣布,光榮農場六分場迎接山東支邊青年聯歡會現在正式開會!首先,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分場黨委書記賈述生致歡迎詞!”

高大喜這一介紹,賈述生便引起了支邊女青年們的格外注意,他就是這裏的最高領導者了。他中等個子,墩墩實實,怎麼看都像三十多歲,其實他才二十七歲,大概是因為在農村長大又加上這幾年抗美援朝戰場的錘煉,齊刷刷的短式黑頭發裏,閃爍著幾分豪壯和英俊,他不緊不慢地站起來,給人以沉穩的感覺。

“支邊青年同誌們!”賈述生沒有拿稿,一開口,那濃濃的山東口音一下子給了姑娘們一種親切感,“首先,我代表光榮農場六分場黨委,代表先遣的第一批墾荒者們,對你們的到來,對你們勇於自願報名來參加北大荒開發建設的大無畏精神,以讚揚、敬佩的心情表示熱烈的歡迎!”

一陣熱烈的掌聲過後,賈述生一揮手對男子漢們說:“這種大無畏的精神不比報名參加抗美援朝戰場遜色呀,你們說對不對?”

“對--”

“向支邊青年學習!”

“向支邊青年致敬!”

……

荒原上響起了一陣真誠的口號聲。

“支邊青年們,我們的事業是光榮的,也是豪邁的。前幾天,我和二十多名農場黨委書記、場長,受老部長的邀請,和老部長一起乘上飛機,視察了北大荒這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嗬--好大好大呀,飛機慢慢地飛了多半天,五萬多平方公裏,能開墾三千多萬畝土地呀!老部長在飛機上給我看勘測取的樣土,咱這北大荒的黑土地,名不虛傳,真是攥一下肥得流油。老部長幽默地說,我們開發的不是荒地,而是在挖掘地球上的一塊最大的黑寶石,這塊黑寶石,又像寶葫蘆,開發好了,隨著日轉星移,每年都可以變出一百多億斤糧食,我們要是會變的話,可能會變得一年比一年飯量大……”

他講得幽默而又激動,姑娘們想笑又笑不出聲音,一張張微笑的臉,甜蜜蜜的臉,隨著他的動作、音調就像正在綻開著的一朵朵美麗的花。

賈述生最後激昂地提高聲音,既麵向先遣墾荒者們,又麵向姑娘們說:“同誌們,戰友們,我們不是來開荒,我們是在向地球開戰,是在向地球開戰呀!”

微風向天邊卷去了一陣激昂的掌聲。

高大喜還沒說話就先鼓掌:“同誌們,下麵,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支邊青年代表、共青團員王俊俊講話!”

掌聲過後,王俊俊走出坐在地上的方形人群,鞠了個躬,望著眼前陌生的人群像是有些緊張。她站穩,努力冷靜一下說:“各位領導,老墾荒戰士們……”下麵的人正靜靜地聽著她念下文,她卻一下子抬起頭抖抖手裏的發言稿說,“這個發言稿,是接到帶隊領導給我的任務,火車還沒開過山海關的時候寫的。來到北大荒看到了這一切,剛才又聽了賈書記講的,我才發現這發言稿太天真、太單純了,寫得也太理想化了,全念出來,肯定會惹得大家發笑,我就隨便說說吧,能代表大家就代表大家,代表不了,就算是我自己的心情……”

她這個開場白,引起了老墾荒者們格外的注意,給人以瀟灑大方的感覺。

王俊俊已經不太拘束了:“我們一進北大荒時和關裏家比,異樣感覺有是有……大家都知道,年輕人都善於幻想,火車越跑,特別是到早春車站下了火車,又坐上分場去接我們的大卡車,看著,聽著,和我們來時想像的差別太大了。我想,北大荒再大,有我們一個縣、兩個縣大,就了不起了吧,真沒想到沒邊沒沿地大。賈書記剛才一說,才知道這北大荒五萬平方公裏,能開三千多萬畝地。哎呀,這簡直是太大太大了。還有這荒勁兒,我想就是一片荒草唄,沒想到荒草地是亂泥塘子,草呢,不長在地上,長在一個鼓包一個鼓包的塔頭墩子上。聽說這裏狼多野獸多,我想像怎麼也得晚上才能聽到狼叫熊嚎,沒想到,我們在卡車上往這裏來,路邊不遠的地方,不知道是什麼玩意兒叫,反正是野獸,就在不遠處的荒地裏,嚇死人了。我想像,讓我們到這裏來,最起碼也得有房子住呀,上汽車時裝帳篷,才知道是給我們搭住處的,來了一看,老墾荒戰士們住的還不如我們,都是一色的窩棚、地窨子……這裏可真是毛主席說的一窮二白,我們要和老墾荒戰士一起貢獻青春和智慧,在這裏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寫最新最美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