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些話,說還是不說(2 / 2)

“不說”的正麵效果――有利於理性思維的成熟

如果林潔不說是基於理性的思考,覺得這些問題沒有必要說。即使不說,公司的相關領導也了解情況,多說反而會影響他們的判斷和決定,那麼“不說”的決定就會成為林潔的一次理性反思過程,有利於她理性思維的成熟。

“不說”的負麵效果――可能對自己和親友造成傷害

如果林潔不說是因為害怕,或者不知道跟誰說,那麼林潔內心的問題既沒有化解,又沒有傾訴渠道,這些負麵情緒很可能會積累成疾,或者以其他方式發泄出來,對自己和親友造成傷害。

與專家對話——

說還是不說?

判斷說與不說,一定要看自己的選擇是否基於理性的思考?是否出於過激情緒的反應?如果林潔確定自己想說的話是為了公司的利益著想,並且有理有據,心態平和,就可以說;如果林潔是在激動的情況下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為了心裏的鬱悶和不快而發泄,最好就不要說。否則很可能後悔或者傷害別人。

怎麼說?就某一件具體事情而言,例如林潔在財務工作中遇到阻礙和違反財務法規的行為時,如果覺得自己不說心裏放不下,那麼最好選擇正確的方式說。所謂正確的方式,即就事論事,澄清事實。因為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每個人眼裏的事實也是不完全一樣的,要在對別人和對自己負責任的基礎上,把自己看到的事實說清楚。

對誰說?

通常應該是誰的問題對誰說,比如林潔的煩惱主要是財務主管工作中的問題,那麼就應該跟主管直接說,而且要開誠布公地說,這樣更有利於直接解決問題,以免造成誤會和錯覺;但如果跟對方說了以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林潔也不妨跟上一級的主管人員說,但要明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發泄私怨。

什麼不該說?

人身攻擊的話不應該說,A的問題跟B不應該說,過激的言語不應該說,對解決事情沒有益處的話不應該說。相信把握住這幾個方麵,林潔的述說會是一次正義的、公正的傾訴。

職業谘詢師的心理輔導——

不要把負麵問題泛化

一個人在離職時,不論出於何種原因,都說明本人在職場生涯中有一定的盲點和欠缺。即使是因為所在的單位有問題,或者領導和同事的確不好相處,但畢竟還有人繼續在那裏工作,從這一點看,起碼本人的容忍度和接納度還不夠。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麵,如果隻從反麵看問題,那麼就可能把負麵的東西泛化,從而蒙蔽了自己的眼睛和心理,使自己看到、想到的都是陰暗麵。這種狀態無論對於解決目前的問題,還是對於即將麵臨的新環境,都沒有益處。所以要盡可能反向思維,使自己具備全麵認識問題的能力。

跳出“說”與“不說”的煩惱

離職的時候,大多數人都隻把眼光盯在單位、領導或同事身上,卻很少有人看到自己的問題。這樣也會造成離職者總是過分關注自己的煩惱,因而在“說”與“不說”中徘徊。客觀地分析,我們不必把離職的原因歸咎於誰,而是要從事件本身剖析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地方需要提高?適應社會和環境的能力是否還欠缺?自己的心態還有哪些部分沒有調整好?自己對哪些人和事是排斥的?如果以後再遇到同類的情況應該怎麼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把“離職事件”轉化成讓自己學習和成長的基點,並且獲得一種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式。這樣,就可以使自己在未來新環境中遇到問題時,多一個方法,多一種選擇,從過去的經曆中汲取養分。一帆風順的經曆不能給人足夠的鍛煉和磨礪,而挫折、困難、逆境卻能讓一個人真正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