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功創業十大心理(2 / 3)

向前看,我的人生道路是越來越清晰了:隻要把劍橋的博士攻下來,隻要在諾基亞好好幹下去,踏踏實實工作三、四年,我就可望獲得30萬英磅的年薪。

幾年來,我迂回曲折圓了“劍橋夢”。國內的同學和朋友也許會說我,這山望著那山高。其實,我是認準一個目標,咬定青山不放鬆。所以,我一直走的是上坡路。

隻有置身於國際著名大公司,才能深切體會到生存競爭的殘酷,我必須不斷接受新的挑戰,並一次次超越自我,才能保證自己免遭淘汰出局的不幸。漂泊海外,首先是生存,其次才是生活。開始,我說自己是才女,那是自己給自己打氣。我是才女,但我很累,動真格的,隻有一條路:奮鬥,奮鬥,再奮鬥――奮鬥則生,不奮鬥則亡。未來國際人才的競爭,就是這樣殘酷無情。

她說的這些話特別的真實在現在的社會裏就是這個樣子,時時刻刻都需要奮鬥,如果沒有奮鬥就很難在現代的這個社會好好的活下來。

(2)敢於創業

“你創業了嗎?”這句曾是美國矽穀人見麵時的問候語,如今已成為部分中國人的常用語。

創業,無疑是2004年最紅火的詞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約有1億人在創業。

但另一項統計顯示,我國68%的中小民營企業,其生命周期不超過5年。

如今雖是創業的年代,但老板並非人人能當,更並非所有的創業者都能獲得成功。就如同古時行走江湖的俠客不僅要有隨身趁意的兵刃,更需具備幾手“必殺技”一般,創業,除需具備資金等外部條件外,同樣更需要具備一定的心理素質和個性方麵的特征,即所謂“創業品質”。

下文所列是創業專家提出的十大“創業品質”。讓我們拭目觀之,企業家是如何練就縱橫創業江湖之“必殺技”的?

誠信——創業立足之本

市場經濟已進入誠信時代,作為一種特殊的資本形態,誠信日益成為企業的立足之本與發展源泉。

風險投資界有句名言:“風險投資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人,第二要素是人,第三要素還是人。”此話足以證明風險投資家對創業者個人素質的關注程度。在他們看來,創業項目、商業計劃、企業模式等都可適時而變,唯有創業者品質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

創業者品質決定著企業的市場聲譽和發展空間。不守“誠信”,或可“贏一時之利”,但必然“失長久之利”。反之,則能以良好口碑帶來滾滾財源,使創業漸入佳境。

自信——創業的動力

日本八佰伴集團創始人和田一夫開始時僅經營一家小水果鋪,還被一場大火燒得赤手空拳。但是,在“不摧毀舊的,就不能建設新的”信念支持下,他最終東山再起,成為名噪一時的創業家。

人的意誌可以發揮無限力量,可以把夢想變為現實。對創業者來說,信心就是創業的動力。要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信心,要堅信成敗並非命中注定而是全靠自己努力,更要堅信自己能戰勝一切困難。

勇氣——視挫敗為成功之基石

矽穀有著“創業大本營”的美譽,在這兒,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企業倒下,同時也有成千上萬的創業者一夜暴富。美國知名創業教練約翰·奈斯漢說:“造就矽穀成功神話的秘密,就是失敗。失敗的結果或許令人難堪,但卻是取之不盡的活教材,在失敗過程中所累積的努力與經驗,都是締造下一次成功的寶貴基礎。”

成功需要經驗積累,創業的過程就是在不斷的失敗中跌打滾爬。隻有在失敗中不斷積累經驗財富,不斷前行,才有可能到達成功彼岸。美國3M公司有一句關於創業的“至理名言”:為了發現王子,你必須與無數隻青蛙接吻。對於創業家來說,必須有勇氣直麵困境,敢於與困難“接吻”。

領袖精神——創業的無形資本

一隻獅子領著一群羊,勝過一隻羊領著一群獅子。這一古老的西方諺語說明了創業者領袖精神的重要性。企業成功離不開團隊力量,但更多層麵上取決於領導者本人。創業者是企業的一麵精神旗幟,其一言一行都將影響企業的榮辱興衰。

企業文化被稱作企業靈魂和精神支柱。而企業文化精髓就是創業者的領袖精神,這是凝聚員工的一筆“不可複製”的財富,更是初創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