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杜牧研究著述舉要(2 / 3)

文學上的“二十四”橋——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鍾來因,藝譚,1983,(1)

杏花村“貴池說”辨——晚唐詩人杜牧的七絕《清明》,劉尚恒,安徽師大學報:哲社版,1983,(2)

詩畫兼工小珍品——杜牧七絕詩特色之一,蘇丹,貴州大學學報:社科版,1983,(2)

論杜牧的政治詩,張翥,錦州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1983,(2)

杜牧《赤壁》賞析,林東海,詩刊,1983,(2)

杜牧的文學思想,張金海,文學遺產,1983,(2)

杜牧詩文編年補遺(摘編),曹中孚,江淮論壇,1983,(3)

論杜牧與牛李黨爭,朱碧蓮,文學遺產,1983,(3)

杜牧《阿房宮賦》評注,李揚勇,語文學習,1983,(3)

杜牧若幹詩文係年之再考辨,郭文鎬,西北師院學報:社科版,1983,(4)

讀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曹中孚,藝譚,1983,(4)

杜牧《阿房宮賦》賞析,紀作亮,藝譚,1983,(4)

托物寄情,愛國憂民——杜牧寓言詩《早雁》賞析,鄭崇德,名作欣賞,1983,(5)

一幅絕妙的秋山楓林圖——讀杜牧《山行》,齊偉尋,牡丹江師院學報:哲社版,1983,(5)

《杜牧年譜》商榷,胡可先,江海學刊,1983,(7)

關於杜牧的《清明詩》,曹中孚,唐代文學論叢,1983,(總3輯)

杜牧研究的新收獲——讀王西平、張田的《杜牧評傳》,朱虎成,唐都學刊,1983,(總3輯)

含英咀華,餘味深長——讀杜牧詩《泊秦淮》,朱廣宇,百花園,1984,(1)

杜牧卒年及《杜秋娘詩》係年考辨——兼與王達津教授商榷,吳在慶,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1984,(1)

杜牧的詩在日本,(日)木之內誠著,文科月刊,1984,(10)

關於杜牧《晚晴賦》評價的商榷,李斌,臨沂師專學報:社科版,1984,(2)

曆史地評價杜牧——與《杜牧及其詩評漫議》的作者商榷,王西平,內蒙古師大學報:哲社版,1984,(2)

杜牧和他的《阿房宮賦》,蔡壽福,雲南教育,1984,(2)

杜牧、李商隱的詠史絕句,張國偉,河北學刊,1984,(3)

關於“冷袖”的一點理解——杜牧《阿房宮賦》,毛樂耕,江蘇師院學報:哲社版,1984,(3)

新選課文分析:收千裏於尺幅,寄興亡於煙雨——杜牧《江南春絕句》賞析,陳友冰,語文教研,1984,(3)

吊古傷今,感時憤世——讀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曹中孚,名作欣賞,1984,(4)

杜牧《李長吉歌詩序》“理”義辨,陳子建,社會科學研究,1984,(4)

略論杜牧會昌詩作的特點,張安祖,求是學刊,1984,(5)

杜牧詩文係年小劄,郭文鎬,人文雜誌,1984,(6)

杜牧《山行》“二月”新解,龔維英,人文雜誌,1984,(6)

談杜牧詩的“壯美”,偉華,南寧師院學報:哲社版,1985,(1)

略論杜牧關心民生疾苦的詩篇,陶瑞芝,南通師專學報:社科版,1985,(1)

杜牧人道精神試探,王西平,社會科學(蘭州),1985,(1)

杜牧七言律詩的藝術風格及其成因,寇養厚,文史哲,1985,(1)

杜牧對元白詩的態度,寇養厚,文史哲,1985,(1)

杜牧七言絕句的藝術特色,吳紹禮,齊齊哈爾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1985,(3)

漫話杜牧的愛國詩歌,王西平,青海社會科學,1985,(3)

從《郡齋獨酌》看杜牧的古詩成就,張安祖,北方論叢,1985,(4)

略論杜牧的軍事思想,程剛,軍事曆史研究,1985,(4)

杜牧創作個性與藝術風格綜論,王西平,陝西師大學報:哲社版,1985,(4)

杜牧政論詩文初探,張嘯虎,群眾論叢,1985,(5)

論杜牧詠史七絕的藝術特色,師長泰,人文雜誌,1985,(5)

表層空間的僻論與深層境界的美感——杜牧詠史絕句《赤壁》美學鑒賞,王敦洲,語文學習與研究,1985,(6)

珠璧輝映,各呈異彩——杜牧《過華清宮》和蘇軾《荔枝歎》對讀,王雲,中文自修,19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