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杜牧年譜簡編(2 / 3)

大和五年(831),二十九歲

在宣州宣歙觀察使幕中。十月作《李賀集序》。是年文宗與宰相宋申錫謀誅宦官,事泄。宦官王守澄等誣奏宋申錫謀立漳王李湊,欲殺之,群臣力爭。三月貶宋申錫為開州司馬,降漳王李湊為巢縣公。八月,從兄為京兆尹。

大和六年(832),三十歲

在宣州幕中。弟杜舉進士及第。從兄兼禦史大夫。

大和七年(833),三十一歲

在宣州幕中。春,奉沈傳師命至揚州,聘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往來於潤州(今江蘇鎮江市),聞杜秋娘流落事,作《杜秋娘詩》。四月,沈傳師內召為吏部侍郎,杜牧應牛僧孺之辟,赴揚州,為淮南節度推官、監察禦史裏行,轉掌書記。三月,從兄杜為鳳翔隴右節度使。

大和八年(834),三十二歲

在淮南幕中。曾有事至越州(今浙江紹興市),見韓憤河北三鎮之桀驁而朝廷專事姑息,乃作《罪言》,陳述削平河北三鎮之策略。揚州繁華,杜牧供職之餘,亦頗為宴遊。六月,從兄杜為忠武軍節度使,辟杜牧弟杜為巡官,杜牧有詩送之。

大和九年(835),三十三歲

轉直監察禦史,赴長安供職。七月,侍禦史李甘因反對鄭注、李訓,被貶為封州司馬,杜牧即移疾,分司東都。在洛陽城東遇江西歌妓張好好,感舊傷懷,作《張好好詩》。六月,弟授鹹陽尉,直史館,以疾辭居揚州。十月,從兄為陳許節度使。是年有“甘露之變”。

文宗開成元年(836),三十四歲

為監察禦史,分司東都。

開成二年(837),三十五歲

弟患眼疾,不能見物,居揚州禪智寺。杜牧迎同州眼醫石生至洛陽,告假百日,與石生東赴揚州,視弟眼病。假滿百日,依例去官。秋末,應宣歙觀察使崔鄲之辟,為團練判官、殿中侍禦史內供奉,攜弟同往宣州。

開成三年(838),三十六歲

在宣州幕中。冬遷左補闕、史館修撰,但本年並未啟程赴京,仍留宣州度歲。

開成四年(839),三十七歲

將赴京供職,先於春初攜弟至潯陽(唐江州刺史治所,今江西九江),依從兄江州刺史。二月,自潯陽溯長江、漢水,經南陽、武關、商山而至長安,就左補闕、史館修撰新職。

開成五年(840),三十八歲

正月,文宗卒,弟潁王李立,是為武宗,召淮南節度使李德裕。九月,以李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尋兼門下侍郎。杜牧在京,轉膳部、比部員外郎,皆兼史職。冬,請假往潯陽視弟疾,仍取道漢上,曾經襄陽。至潯陽後擬取弟西歸,杜不肯,仍願留潯陽隨從兄。

武宗會昌元年(841),三十九歲

在潯陽。四月,從兄自江州刺史遷蘄州(今湖北蘄春)刺史,杜牧與杜均隨至蘄州。七月,杜牧歸長安。

會昌二年(842),四十歲

八月,回鶻侵擾北邊,突入大同川,驅掠人口、牛馬,朝廷下詔發陳、許、徐、汝、襄陽諸處兵屯太原及振武、天德間以抗禦回鶻。春,杜牧出為黃州刺史(黃州又名齊安郡,治所黃岡縣,今湖北黃岡)。遣人迎同州眼醫周師達至蘄州,為弟視目疾,周不能治。秋,杜赴揚州依從兄,時為淮南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