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第五部分(1 / 3)

商山麻澗

開成四年(839)杜牧授左補闕、史館修撰,將赴京供職,先於春初自宣州任所送弟杜至潯陽(今江西九江),二月溯長江、漢水,經南陽、武關、商山而至長安。這首詩就是路經商山時所作。商山,在今陝西商縣東南。麻澗,在商山之中,山澗環繞,宜於種麻,故名麻澗。此詩描寫農家淳樸的生活和詩人的真摯情感。

雲光嵐彩四麵合,柔柔垂柳十餘家。

雉飛鹿過芳草遠,牛巷雞塒春日斜。

秀眉老父對樽酒,袖女兒簪野花。

征車自念塵土計,惆悵溪邊書細沙。

雲光嵐彩四麵合,柔柔垂柳十餘家——嵐彩,山林中像雲彩似的霧氣。這兩句是從遠處觀望麻澗的印象:在四麵會合的山光嵐氣的映照下,柔柔垂柳中有十來戶人家。

雉飛鹿過芳草遠,牛巷雞塒春日斜——這兩句從遠處移近一步寫村外、村內的景象。前句說:在一望無際的綠草地上,野雞(雉)在飛,麋鹿在跑。後句說:春天的太陽西斜時,牛兒進巷了,雞也歸窩了。塒(shí),在牆上鑿的雞窩。

秀眉老父對樽酒,袖女兒簪野花——秀眉,指老年人常見的秀出的長眉毛。,同“茜”,茜草之根可作紅色染料。袖指紅色衣衫。這兩句由景物寫到人物:長著長長秀眉的老父在斟酒對飲;穿著火紅衣衫的大姑娘、小媳婦在對著鏡子簪插野花。

征車自念塵土計,惆悵溪邊書細沙——這兩句由村中景物父老寫到自己:想想我老是乘著車子風塵仆仆地為生計而奔忙,這惆悵的心情隻能塗畫在溪邊的細沙上……

這是一篇詩體的《桃花源記》。詩人把在風塵仆仆的旅途中所見的村舍農家寫得那樣美好,實際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化。仕途的坎坷,宦海的風波,官場的爾虞我詐,人際的傾軋相噬,已經使年近不惑的詩人身心交瘁,他渴望得到一塊心靈憩息的綠洲,一片舐拭自身創傷的淨土。於是,這商山中的麻澗就成了他理想的樂園——一個心造的幻影。本詩最後兩句道出了幻影所來的緣由,這是灰色的現實的一筆,從而也使這篇詩體的“桃花源記”從高空落到大地,使人們看清了他心造幻影的心路曆程。

商山富水驛

這首詩亦作於開成四年春詩人赴京任左補闕、史館修撰途中,商山在陝西商縣東;唐富水驛在今陝西商南縣東二十餘裏處。這首詩盛讚德宗時召拜為諫議大夫的陽城的剛直不阿精神,策勵自己和他人都要向他學習。

益戇由來未覺賢,終須南去吊湘川。

當時物議朱雲小,後代聲華白日懸。

邪佞每思當麵唾,清貧長欠一杯錢。

驛名不合輕易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益戇由來未覺賢,終須南去吊湘川——此兩句及下兩句都是以前人比附所要讚美的陽城大夫。“益戇”(zhuàn弈)兩句是用漢汲黯與賈誼的故事說陽城以直諫被貶。汲黯,漢武帝時人,好直諫,常當麵指責漢武帝的短處,漢武帝說:“甚矣,汲黯之戇也!”(戇,愚而剛直也)後又說:“觀汲黯之言,日益甚矣!”首句就是說汲黯當時並未被皇帝認為是賢臣,陽城亦是。賈誼在漢文帝時因數論時政,為周勃等大臣排擠,被貶為長沙王太傅,經汨羅江,作《吊屈原賦》。陽城在德宗朝為諫議大夫,當時奸佞裴延齡很得德宗信任,誣陷大臣陸贄等,加以貶黜,無人敢救,陽城乃上書論裴延齡奸邪,陸贄等無罪,德宗大怒,將他貶官為道州(今湖南道縣)刺史。道縣與長沙都是湘中之地,用賈誼貶長沙作比十分恰當,次句既是說賈誼亦是說陽城,他倆終因直言而貶於湘川,與自沉汨羅的屈原命運相似。

當時物議朱雲小,後代聲華白日懸——這兩句又以朱雲比喻陽城之耿直。漢成帝時,大臣張禹行為諂佞,朱雲上書求見成帝,說願得尚方寶劍斬張禹之頭。成帝大怒,要殺他,他攀住殿檻,殿檻都被折斷,因大臣再三懇請,成帝才沒有殺朱雲。這兩句說:當時眾人都譏笑朱雲,並不認為他偉大,而他在後代的聲望卻像太陽一樣光輝永照,陽城亦是如此。

邪佞每思當麵唾,清貧長欠一杯錢——通過上麵的比附、烘托,這兩句直接寫陽城之言行。首句指陽城反對裴延齡為相事。德宗想用裴為宰相,陽城公開對人說:“如果朝廷用裴延齡為相,我一定要把任命宰相的白麻詔書撕毀。”並在朝廷慟哭表示反對。這就是“當麵唾”的意思。次句指其為官清廉,清貧到常常連喝一杯酒的錢都沒有。

驛名不合輕易改,留警朝天者惕然——杜牧在本詩題下有“自注:驛本名與陽諫議同姓名,因此改為富水驛。”後人改陽城驛為富水驛,大概是不願犯他的名諱以示尊敬。但牧之的意見不同,他認為陽城是位清廉正直、反對權奸的人,正應當保留陽城驛的原名,使得所有到長安做官路過此處的人們都可以見其名而警惕自律。這就是最後兩句的意思。朝天者,到長安朝見天子的人,即到朝廷做官者。

這是一首主題嚴肅的詩,由此可以看到杜牧的為人。他此次回朝中作“左補闕”,也正是諫官。他如此大讚特讚距離他生活的時代不遠的諫議大夫陽城(杜牧生於德宗貞元十九年,即803年),就是要立誌效法他的剛直不阿,與邪佞作不妥協的鬥爭,這句句為金石聲的詩篇可以看作他的就職書或任前宣言。他不僅策勵自己,也盼望同道者都以陽城為表率,重振朝綱,挽國勢之衰頹。詩篇不僅刻畫出陽城的偉傑形象,也突現出了詩人自身疾惡如仇的靈魂和個性。

村行

杜牧於開成四年(839)二月離宣州返長安就左補闕、史館修撰任。這首詩即在返京途中路經南陽(今河南南陽)村莊時所作。詩中寫出春景的美好和農家的淳厚、淳樸。

春半南陽西,柔桑過村塢。

娉娉垂柳風,點點回塘雨。

蓑唱牧牛兒,籬窺裙女。

半濕解征衫,主人饋雞黍。

春半南陽西,柔桑過村塢——起首兩句非常平實,直說在早春二月間,經過南陽城西,見一個遍布剛長出嫩葉的桑樹的小村子。春半,春天之半,約陰曆二月半。過,遍也;塢,原指小土堡,此處指山坡上的小村子。

娉娉垂柳風,點點回塘雨——這兩句極度濃縮、簡練,意境又極其優美:微風吹來,垂柳搖蕩,如娉婷女兒起舞;微雨點點,灑在曲折池塘,水麵泛出一圈圈漣漪。足見錘煉語言之功力。

蓑唱牧牛兒,籬窺裙女——上麵兩聯是遠景、近景,這一聯則是一組特寫:由於下雨牧童穿著蓑衣騎在牛背上唱著小曲;穿著紅裙的姑娘們隔著籬笆,從縫隙中偷偷地看他們路過這裏。,同“茜”,其根可作紅色染劑。此兩句係主謂賓結構倒置,這種句法不僅達到凝練的效果,更顯示出語言之張力——耐人回味。尤其是後一句突現村姑羞怯而又活潑的情態。

半濕解征衫,主人饋雞黍——還是扣著下雨,那點點微雨一定是大了起來,它使詩人衣衫半濕,不得不在農家的屋簷下避雨,而熱情厚道的鄉親不但把他請進屋裏,還以飯食招待,說不定還會留宿……征衫,指旅途中所穿的衣服;饋(kuì),贈獻食品;雞黍,泛指農家盛情招待之上乘飯菜。

古代身為官吏的詩人們普遍都有民間意識,或曰“平民意識”,這大概與“民為貴”、“民為本”的儒教有關,也與自《詩經》、《楚辭》以來的文學傳統有關。以詩為生命的詩人們不管位居廟堂之高或身處江湖之遠,都銘記“農乃衣食之母”的教誨,於是他們親農、憫農、傷農、憂農,李紳、孟浩然、李白、杜甫、元結、白居易等如此,杜牧也如此,後來的蘇軾、楊萬裏、陸遊等也如此。這首詩以淳樸的情感寫出了農家的淳樸,說明出身高門望族的詩人杜牧與下層勞動者的心是相通的。真正的詩人、文學家是絕不會以階級和出身驕人視人的。

題村舍

這首詩由農家乳女啼饑的貧困現實,追問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進而歸結到貴族侯門,具有明顯的百姓意識。

三樹稚桑春未到,扶床乳女午啼饑。

潛銷暗鑠歸何處?萬指侯家自不知。

三樹稚桑春未到,扶床乳女午啼饑——這兩句是詩人在民間現實生活中捕捉到的一個普通鏡頭:門前的幾株嫩桑還未抽芽,春天還遲遲未到;而家中剛能扶床還在吃奶的孩子已到中午尚餓著肚子故而啼哭。兩句之間有意蘊上的跳躍,讀者可以想像去補充:這當是一家蠶農,桑葉未綠,蠶兒還不知在何處,而灶火已經斷炊,這樣的日子要挨到何時?……

潛銷暗鑠歸何處?萬指侯家自不知——這兩句是由上述目睹的事實引起的追問。潛銷暗鑠,是指不知不覺中的消耗虧損;萬指侯家,指有無數奴仆的王侯之家。萬指,一萬個手指,即一千人。古代以手指來計算奴隸人數。這兩句的意思是:農家為何那樣貧困?他們勞動所得到底耗損到什麼地方去了?那些富豪的王侯之家自然是不會知道的。這兩句之間也有跳度,而且說得比較含蓄,實際上,這樣一聯係,人們都會明白的:萬指王侯正是“潛銷暗鑠”之主,正是“乳女啼饑”之源。

這首詩的人民性即平民意識是很強烈的,詩人把貧富懸殊的兩種現實和農家王侯兩個對立的階級集中於一起,並以“潛銷暗鑠”的質問將兩者聯係起來,含蓄地指出王侯之家的剝削壓榨正是農民貧困的根源。這與《詩經》之《碩鼠》一脈相承,比《憫農》的針對性更加尖銳,同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異曲同工,這種思想意識在封建時代的黑暗王國放射著奪目的異彩,而這對於出身於貴族之家、青年時代就步入仕途、一直混跡於官場的杜牧來說尤為難能可貴。其思想基礎大概與他自幼受儒家民本思想的熏陶並一貫恪守、身體力行有關。

題武關

這首詩也是開成四年(839)春赴京任左補闕、史館修撰途經武關時所作。武關,在陝西省商南縣西北。當年楚懷王就是在此與秦昭王約會被扣留不歸而死的。杜牧撫今思古而作此詩。

碧溪留我武關東,一笑懷王跡自窮。

鄭袖嬌嬈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牆穀塹依然在,弱吐強吞盡已空。

今日聖神家四海,戍旗長卷夕陽中。

碧溪留我武關東,一笑懷王跡自窮——首句意明。次句用楚懷王入秦不返的典故。公元前299年,秦昭王致書楚懷王,約會於武關。楚懷王進入武關,秦伏兵斷其歸路,要挾割地。懷王不從,逃往趙國,趙不肯接納,再到秦國死於秦(見《史記·楚世家》和《史記·屈原列傳》)。此句意為:值得一笑的是當年楚懷王一到這裏(武關),就走上了窮途末路。

鄭袖嬌嬈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鄭袖,楚懷王寵姬。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派張儀使楚,用願獻商於之地六百裏之謊言哄騙楚懷王與齊絕交。事後,秦不肯割地,懷王大怒。翌年,秦要和楚講和,懷王表示“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到楚後又以重金賄賂鄭袖,鄭袖勸懷王勿殺張儀,懷王竟又把張放走。這句說:鄭袖姿態嫵媚,濃豔得像醉酒似的。酣,此處作濃豔解。屈原,早年曾得楚懷王信任,官至左徒,後懷王聽信讒言將其放逐,屈原形容枯槁憔悴行吟澤畔,乃賦《離騷》。這句說:屈原被放逐後形容憔悴,像蓬草般遠去漂泊。

山牆穀塹依然在,弱吐強吞盡已空——這兩句是說:如今在武關還可看到當年的牆垣和溝塹,但那弱肉強食的兼並形勢都已成了遙遠的過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