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槍功對戰士們來說難度也相當大,因為站或走的動作,在新兵連訓練時多少積累了一些經驗。而現在已屬淘汰槍械的“五六”式半自動步槍對戰士們來說則完全是新事物。
操槍動作的要求又十分嚴格。
每個動作都要幹淨利索,剛勁有力,不能拖泥帶水;每一個動作要準確無誤,前後連貫,不能脫節;做每一個動作時,都要求槍身不能顫動;整個過程中要求眼睛要目視前方,不能有膽怯心理。一把笨重的“五六”式半自動步槍,除了槍托是實實在在的木頭外,就是鐵製的槍管,鋼造的標尺,打在哪個部位上,手都會鑽心地疼。
可以說,一名戰士要真正讓手中的槍變得聽話起來,運用自如,磨破幾次皮,流幾次血,是起碼的代價。
1995年3月進入國旗護衛隊的山西籍戰士王誌強對操槍的訓練至今記憶猶新。他說,當時對他來說,最難的是操槍過程中的提槍動作,由於以前沒有經驗,方法不得當,每次合練時他的動作不是快了就是慢了,跟不上大家的節拍。
訓練班長讓他一個人在邊上體會動作。提起、伸槍、倒把、分槍,他一遍一遍地重複著這些動作,左手不停地拍打在堅硬的槍管和齒狀的鋼標尺上,不一會兒,手掌便立即紅腫得像饅頭。右手掌的虎口在槍管和準星上不斷地磨擦,半小時之後,食指磨爛了,虎口出血了,但王誌強頂著一股勁堅持訓練,似乎忘記了疼痛。最終他成了一名槍功演練的標兵。
長期的扛槍訓練導致多數戰士都患有肩周炎。軍人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剛勁有力,有板有眼的,更何況是軍中標兵國旗護衛隊的戰士呢。第一次槍上肩時,幾乎都是重重地“砸”在右肩上,肩周處關節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久而久之,便落下肩周炎的毛病。
來自河北玉田縣的戰士巴偉是1994年進入國旗護衛隊的,雖然算是老兵,但年齡仍不滿20歲。他說,我們這些老戰士都有肩周炎、腰肌勞損,這主要是強化訓練時留下的。一支槍扛在右肩上,正步行走時仍要保持身體正,兩肩平,這個看似容易的動作真正做起來很難。因為單兵動作訓練站姿時,要求兩肩保持水平,戰士們經過艱苦訓練後,都已達到這一標準。現在右肩突然壓了3.5公斤重的槍,為保持水平,人的本能就是使右肩用力向上向前,這是槍上肩訓練中最難解決的問題,頂肩或肩往前探。有的戰士訓練很長時間,由於動作要領不對,肩磨破了,動作依然不過關。
來自江蘇鎮江市的新戰士李強雲就是因為強化槍上肩訓練造成胸鎖關節錯位。
1996年3月28日加入國旗護衛隊的安徽籍新戰士呂傑則在訓練槍功時出了點小小的事故。他的右腳大拇指至今仍然隱隱作痛。
由於高強度的訓練,人總是處於困倦狀態中,一次訓練分槍動作時,訓練員喊了口令,極度困乏的呂傑動作變形,槍托未到位時便加力,結果重達3.7公斤的槍著著實實地砸在右腳大拇指上。
經曆過這些令人難以想象的艱苦訓練,戰士與手中的槍達到了高度的協調,冰冷的鋼槍最終似乎成了戰士身體的一部分,完全可以遵照戰士的意圖。尤其是持槍訓練,戰士們不知反複練了多少遍,才達到了32名護衛隊員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絕對統一。
起風時,肩上的國旗陡增10公斤
曲衍濤擔任國旗護衛隊擎旗手,有近三年時間。這個山東大漢談起最初進行擎旗專項訓練的話題,感慨頗多。
擔任擎旗手和升旗手的戰士,比護旗隊戰士的訓練還得多兩道功夫,那就是擎旗和拋旗、收旗。曲衍濤說,他現在的形體是歪的,明顯的左肩高右肩低,這是長期負重造成的。為了扛好這麵旗,訓練中他付出了更艱辛的勞動。
天安門廣場每天升降的國旗是我國最大的一麵國旗。整旗重7.5公斤,旗杆長3.5米,又圓又滑,扛在肩上很難把握。加上北京經常刮風,出天安門城樓就是一個大風口,起風時,國旗便陡然增重10公斤,能牢牢地把握住大旗已非易事。而對擎旗手的要求是:國旗在肩上不能有絲毫地抖動,行進時身體不能變形。
剛扛上旗時,曲衍濤連齊步都走不好,更不用說踢正步、排隊形了。
他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緊扣著圓圓的旗杆,開始了艱難地邁步。不到60分鍾,肩部與旗杆接觸的地方便磨出了血泡。緊接著,手指被磨破了,為了糾正旗上肩後身體不易挺直的毛病,曲衍濤又在後背綁上了新兵訓練時常用的木製十字架。開始正步訓練時,肩和手指磨破了的地方都已開始滲血潰爛,正步訓練中的一步二動,每一步落地,潰爛處都猶如刀割一般。因為疲憊和疼痛,曲衍濤幾次昏厥在地。雖然疼得鑽心,但領導幾次問他能不能挺住,他都毫不猶豫地表示可以堅持。
最終,曲衍濤成了一名合格的擎旗手,成為每天升降旗儀式中群眾焦點視線中的焦點。
百年柳樹是衛士辛勞的見證
劉建光是國旗護衛隊的五班班長,這個來自江蘇淮陽的小夥子當時正麵臨退役。他說,五班擔負著每天升降旗儀式中掛、拋、收國旗的光榮使命。
整個升降旗儀式是一個精心編排的有機整體,參加升降旗儀式的護衛隊員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有嚴格的程序和量化的規定,具體到他們五班,就是刻苦磨練拋旗和打(收)旗功。
升旗手升掛、拋展國旗的每一細節曆來是最引人注目的,電視台播映升旗畫麵時,一般都會選擇升旗手拋旗的特寫畫麵。
升旗時,升旗手掛旗要迅速準確,要將國旗隨風拋展開,並在同時按動升旗電鈕。一團紅雲展現在期望已久的群眾眼前,那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降旗儀式上,旗降到底部後,不能讓國旗著地,打旗要幹淨利落,快而均勻,係結要緊。如果動作不過硬或哪個動作出現反複,不僅影響整個升旗儀式的美感,而且將直接減弱這一儀式的莊嚴程度。
為了保證達到最佳的升降旗效果,五班的戰士們都要經曆長時間的拋、收旗專項訓練。在國旗護衛隊訓練場地中央有一棵大柳樹,那裏便是戰士們練展旗本領的好地方。他們將備用旗杆往上麵一掛,戰士們就在這裏將麵積近17平方米的大旗放了收,收了放。
劉建光說,別以為這項訓練輕鬆,其艱苦程度不亞於其他訓練。練拋旗,就是要練就無論在什麼樣的天氣中,都能將國旗一次展開,所以,外麵越是刮風下雨的惡劣天氣,五班的升旗手們越得強化訓練,以把握其中的訣竅。練打旗,要專門揀大風天,因為在大風天時,大旗飄舞起來,不容易把握住,而且,大風天收旗必須收得特別緊,不然旗的鬆散處容易兜風,不僅給擎旗手增加難度,而且很可能導致行進中旗子散開,那樣將造成整個國旗護衛隊的混亂,後果不堪設想。
由於五星紅旗是綢子做的,很容易發熱、發燙,一雙白手套隻能練半小時就會被磨破。最後是戰士的手紅了、腫了、打了血泡,然後結成厚厚的一層老繭。
劉建光告訴筆者,升旗手一般要訓練60多個小時,這麵大旗才能被牢牢地握在手中。有的戰士還時不時給自己開點“小灶”,加班加點地訓練,牛文斌一次訓練拋旗,給自己加的碼太重,訓練強度太大,以至於吃飯時連筷子都握不住。第二天還照樣苦練不止。
夏日的餘暉淡淡地照在皇城根下,喧鬧了一天的國旗護衛隊訓練場平靜下來。筆者走到訓練場中那棵百年柳樹前。
老樹無語,筆者卻不禁心潮起伏: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不辭辛苦的戰士,五星紅旗才飄揚得這樣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