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胡其俊與國旗廝守了25年(3 / 3)

我欣慰地告訴胡其俊老人,今天在昔日的約大校園內,華東政法學院的師生們又編織著新的升旗故事。

華東政法學院刑法係的學生已堅持義務升降國旗10年。這些年來,刑法係的學生畢業了一屆又一屆,但升旗儀式一天也沒有停斷過。每天升降國旗時,都有不少學生自覺列隊在旗杆下,向迎著晨曦升起的國旗行注目禮。

五星紅旗目睹過滄桑歲月

有位哲人這樣說過,時間是一條長河,人的年齡裏蘊藏著曆史。

在老北京的民居裏,麵對早已兩鬢斑白的胡其俊老人,一種歲月滄桑之感盤桓在我心頭。

胡其俊老人緩緩地說道:“25年的時間,我在天安門廣場看到了許多事情。文革期間,毛主席9次接見紅衛兵,每次我都事先去廣場將國旗升掛好。董必武、陳毅、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等偉人逝世,也是我在天安門前下的半旗。”

胡其俊老人的話,勾起了我們對共和國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的回憶。

1966年8月18日,首都百萬紅衛兵在天安門廣場集會,接受了毛澤東的檢閱。當時的新華社消息這樣報道:“毛主席穿一套草綠色的布軍裝。主席的軍帽上一顆紅星閃閃發光。毛主席走過天安門前金水橋,一直走進群眾的隊伍當中,同周圍的許多人緊緊握手,並且向全場革命群眾招手致意。”“在大會進行中,師大女附中一個‘紅衛兵’,登上天安門城樓給毛主席戴上了‘紅衛兵’袖章。毛主席和她親切握手。城樓上下的‘紅衛兵’,無限歡欣,有的一蹦尺把高”。

8月31日、9月15日、10月1日、10月8日、11月3日、11月10日、11月11日、11月25日、11月26日,三個多月的時間裏,毛澤東主席連續9次在天安門城樓接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100萬學校師生和紅衛兵,從此,“革命”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

胡其俊老人清楚地記得,每次毛主席要接見紅衛兵的前夜,廣場上都是一片狂熱的氣氛。紅衛兵們在廣場上通宵達旦地唱歌跳舞,每次他都要費一番周折,才能扛著國旗來到旗杆下,將旗子升起來。老人清楚地記得,有一次他將五星紅旗升起來時,紅衛兵們自發地唱起了《歌頌祖國》這首歌曲: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勝利歌聲多麼響亮!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

從此走向繁榮富強!

青年人都是充滿熱情的,胡其俊老人感慨地說,但一夥別有用意的人卻利用了年輕人的熱血,去達到他們篡權的目的。

然而,陰謀隻能得逞一時,永遠也不可能橫行一世。

1976年1月8日,深受全國各族人民愛戴的周恩來總理不幸病逝。

胡其俊老人接到下半旗致哀的指示。他來到旗杆下,將國旗升至旗杆高度的2/3處。

頗通人性的國旗,這天低垂不語。

天安門也為周總理的逝世而悲痛,千百萬人民群眾懷著對周恩來總理無限敬仰之情,抬著花圈,來到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祭奠敬愛的總理,擔憂國家的命運。白花、黑紗和花圈布滿廣場四周,陣陣哀樂夾著嗚咽聲、痛哭聲在寒風中回蕩;淚雨紛紛,無聲地滴落在廣場的方磚上。

然而,就在這萬眾悲痛中,“四人幫”陰謀反黨集團卻用盡種種卑鄙手法,阻撓、壓製人民的悼念活動。

禁令一個接著一個傳來,不要開追悼會,不要佩帶黑紗,不要戴白花,不要設靈堂,不要獻花圈,不要……

人民被激怒了!

1976年4月5日是清明節,這是中華民族祭奠革命先烈和掃墓的傳統日。盡管人們事先知道“四人幫”把祭奠周總理的活動定為“反革命活動”,但人們沒有絲毫的畏懼,他們還是湧向了天安門廣場。從淩晨到夜晚,天安門廣場始終人流不斷,大大小小祭奠周總理的花圈從人民英雄紀念碑周圍一直擺到觀禮台前,天安門廣場內每根燈柱和旗杆都掛滿了精心製作的花圈和花籃,到處掛滿了既是悼念周恩來總理又是聲討“四人幫”的戰鬥詩篇。

胡其俊老人說,那天他升國旗時,特別小心翼翼,他不願碰落杆和玉石欄杆上的人民的聲音。

就在這天晚上,“四人幫”反黨集團竟敢違背人民的意誌,下令鎮壓了悼念周恩來總理的人民群眾。

多行不義必自斃,曆史會反複證明這一點的。

子弟兵接過了五星紅旗

1976年10月24日,天安門廣場上舉行了慶祝粉碎“四人幫”的大型集會。

廣場上紅旗飄揚,鑼鼓喧天,揚眉吐氣的人們手持紅旗、標語,舉著歡慶勝利的橫幅,載歌載舞,歡歌笑語。

共和國獲得了新生,走向了更為輝煌的曆程。天安門廣場的五星紅旗,飄揚得更加絢麗。

據胡其俊老人回憶,就在此後不久,北京市供電局將天安門廣場升降旗任務移交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市衛戍區。

解放軍接收此任務後,便改重大節日升掛國旗為每日升降國旗,直到發展成今天這樣莊嚴隆重的儀式。

談到現在的升旗儀式,胡其俊老人高興地說,現在的儀式好,威武雄壯,與泱泱中華的形象相匹配。他說,我去看過那些戰士,他們個個都是好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