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當代地震:我們都經曆過的那些傷痛(2 / 3)

政府說在南方至少有3,000人死亡,當中至少包括一所有百多名孤兒的孤兒院。泰米爾猛虎遊擊隊的官方網站報道說叛亂地區有1500人死亡。

在金奈的馬裏納海灘,大部份地區因為海嘯而水浸。泰米爾納德邦、安得拉邦及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共超過5000人死亡,當中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1000多人、本地治裏280人、喀拉拉邦121人及安得拉邦61人。數百人失蹤(在安得拉邦就有800人)。他們當中大多數是漁業工作人員。很多漁夫無論在家或出海都失蹤了。有消息稱,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中央直轄區有3000人死亡,估計另有3萬人連同5個村莊在海嘯過後消失無蹤。

初始的報道暗示在安達曼和尼科巴島隻有很少的人員傷亡,但稍後在尼科巴附近發生的地震使數千人死亡。與尼科巴群島的通訊也中斷了。

最嚴重的損傷是在泰米爾納德邦。官方說傷亡1724人,大部分是婦女和兒童。單在納加帕蒂南行政區就超過690人,在古達羅爾有超過300人,在坎尼亞古馬裏超過280人,在金奈超過200人。報道說在金奈那兒甚至沒有能給直升機降落的地方。

在坎尼亞古馬裏死亡的人包括正在海裏進行宗教淨化活動的朝聖者。

被困在Vivekananda Memorial的一個近坎尼亞古馬裏的小島的700人之中的650人在搜救隊搜索其他人的同時被救出。在馬裏納海灘旁的金奈,正在參加各種各樣的水上活動的大人和小孩及在沙灘上作晨早散步的人都被水衝走。

印度當局征召當地海陸軍及海岸防衛隊參與救援行動,及空投食物往受海嘯影響的災區。泰米爾納德邦及安得拉邦的首長對受海嘯影響的災民表示深切哀痛。

12月30日,印度東部地區發生中度地震。印度政府已經向所有遭受海嘯襲擊地區發布新的警報。

攝於泰國喀比泰國內政部說,已經造成5395人死亡,其中約有一半是外國人。9457人受傷和2845人失蹤。從12月28日起,泰國全國連續降半旗三天以示哀悼。

旅遊勝地普吉島受損嚴重,特別是麵向震中的巴東海灘。機場亦曾因海嘯而一度暫時關閉,但於當晚已經重開。12月29日,法國外交部長米歇爾。巴尼耶抵達普吉島,為這一地區的法國公民提供協助。

PP島有超過200家度假屋被巨浪卷入海中。官方報告已經確認99人死亡1100人受傷。當中大部份都是於浮潛之時被突如其來的巨浪拋高而摔死,不少人更身首異處。而其他的死者主要是到石灰洞探險時,因為海水突然湧入而溺斃或窒息而死。

在泰國當地的死傷者之中也包含了皇家人士,泰皇拉瑪九世(Rama IX)21歲的外孫蒲美。詹森(Bhumi Jensen)在攀牙府海邊的度假村劃水時,被突如其來的巨浪吞噬,他的屍首在隔日才被尋獲並獲得確認。

蔻立(Khao Lak)的災情比其他地方更為嚴重。警方相信約有3,000人死於該島度假村內。

檳城附近剛被海嘯衝擊的汽車68人死亡,當中檳城(Penang)有38人死亡,吉打州(Kedah)有12人,霹靂州(Perak)2人和雪蘭莪(Selangor)1人。另有6人失蹤。

緬甸緬甸政府宣布,目前為止有36人死亡,大多數都集中在平查魯島(Pyinzalu)、拉普達鎮和伊洛瓦底(Irrawaddy)三角洲,政府還在等待進一步消息,但是根據聯合國官員以及新加坡聯合早報的報道指出,目前數字已經提升到了90人。

馬爾代夫首都馬累正在遭受海嘯帶來的洪水泛濫82人死亡31人失蹤並且還有可能增加。數千人無家可歸,馬爾代夫首都馬累三分之二的地方被海水淹沒。偏遠的底地環礁可能受損嚴重。一些島嶼完全淹沒。政府宣布該國進入災難狀態。這個由珊瑚礁組成的島國絕大部分領土海拔不到一米。馬爾代夫的很多島已經失去通訊聯係。馬爾代夫國際機場關閉後已經重新開放。該國政府呼籲國際援助。通訊嚴重受到影響,救援工作還沒有辦法開始進行。

塞舌爾3人死亡,7人失蹤。

澳大利亞及澳屬科科斯群島有半米高的海浪衝刷過澳大利亞海岸,人們都很驚慌,但實際並沒有人員傷亡。

法屬留尼汪位於印度洋以西、非洲東岸的法領島嶼留尼汪,很多艘船沉沒。

孟加拉國12兒童死亡。

索馬裏東非國家索馬裏中部海岸也受到海嘯波及。132人死亡。

非受災國遊客死亡人數達2230人(泰國方麵的統計)。共有約7000名外國遊客失蹤。由於在很多災區,死亡者實在太多,又擔心爆發瘟疫,大批未辨明身份的死屍被倉促集體埋葬,死亡數僅是粗略估計。

斯裏蘭卡、印度尼西亞和馬爾代夫全國或部分地區都被當地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曆史學家開始爭論這次海嘯是否會是現代史中最慘重的一次海嘯。

瑞典宣布2005年1月1日為全國哀悼日,瑞典全國將降半旗為在東南亞海嘯中的遇難者致哀。香港宣布取消原定於2004年12月31日、2005年1月1日及1月2日的煙火表演以悼念這次災難。1月5日中午,歐盟25個成員國的4.5億公民全體暫停手頭工作,為印度洋海嘯災難的15萬遇難者默哀3分鍾。

海嘯與環保不少專家都指出,這次大地震引起的海嘯所造成的巨大傷亡,與當地的環境保護策略分不開。舉例說:這次受災打擊最嚴重的兩個地區泰國和斯裏蘭卡,都有因為過度開發而破壞海岸生態的記錄。泰國的布吉為了發展旅遊業,而把海岸的紅樹林砍伐,開發成度假區,而多年前因為拍攝電影《迷幻沙灘》而造成PP島嚴重破壞的生態,破壞最為嚴重;而斯裏蘭卡因為過度開發而導致水災,但由於修複工作未能在海嘯前完成,結果對當地造成雙重打擊。反而十年前不斷受颶風威脅的孟加拉,由於風災過後當地重新防風林及回複海岸生態,使海岸得到珊瑚礁及紅樹林的保護,從而減輕當地所受到的損害。

為防範將來可能發生的大地震,泰國當局已在各個重災區重新種植百多棵大樹,以希望卸去地震帶來的海嘯所造成的衝擊,從而減輕損害。

舉國哀悼、震驚全球:汶川大地震

地震發生於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初震中位於成都西北約80千米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境內,北緯31.0°,東經103.4°,深度為33千米,其後餘震深度皆為10至33千米左右。受影響地區包括震中50千米範圍內的縣城和200千米範圍內的大中城市。而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測定,震中亦同位於汶川縣境內,東經103.279°,北緯31.099°,震源深度為19千米。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搖晃程度調查結果將震源附近的綿陽市的地震烈度定為IX,沿海在內的中國大部分地區的烈度為III。該次地震隻有一個震源,規模與1976年唐山大地震相仿。由於該次地震震源頗淺,屬較為罕見的“板塊內地震”,引發的震波波及了半個亞洲。這次地震地區的震前過程不明顯,與中國以往的地震不同,地震監測機構在震前沒有發現異常。

由於震中位於海拔較高的地方,而且震源距地麵非常近,加上中國中部地區岩層較為堅硬,使地震衝擊波傳遞很遠,因而有明顯震感的地區很廣。亦有分析指出遠距離強震傳來較長的振動周期,比較容易與高層建築物的自振周期接近從而形成共振。同時,由於建築物的高度進一步放大了搖動幅度,導致遠離震中一千多千米以外地區的高層的人員依然能夠明顯感受到地震,而地麵及低層人員幾乎感受不到振動。

中國除吉林、黑龍江、新疆三省無震感報告外,內地其餘省區市均有震感。港澳地區在地震發生三分鍾後感到震動,越南河內、泰國曼穀、台灣台北和巴基斯坦分別在地震後的5、6、8和10分鍾後感到震動。

地震專家普遍認為引發地震的原因在於龍門山斷裂帶:印度板塊往北推進,向歐亞板塊擠壓並不斷地向亞洲板塊下插入,導致青藏高原迅速上升,並在高原的邊緣形成了地震多發的斷層,其中就包括龍門山斷層。如果斷裂每年運動數厘米,每隔50米至70米,積聚的應力和能量就能產生一次裏氏7級以上的大地震。由於震源較淺,而且震源機製為向東的逆衝運動,加上震區土質鬆軟,地震波向東能傳播很長距離。而正是這次地殼收縮過程造成了這場地震。汶川位於龍門山斷裂帶上,這一地震帶非常活躍,半個世紀以來已發生7級以上的破壞性地震多達10餘次,距離汶川不遠的鬆潘附近地區曾於1938年和1976年發生過7級以上的大地震。

不過也有專家推斷中國推動西部大開發以來,四川修建的大量水庫可能誘發地震。四川地礦局區域地質調查隊總工程師範曉稱這次地震有可能是紫坪鋪水庫蓄水引發的;但是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樞紐管理部門的人員否認了這種可能。美國的地質學家也認為這種說法有一定的可能性。他們的研究認為紫坪鋪水庫中水的壓力可能削弱附近的北川斷層,額外的壓力裂開了斷層線。水本身也會滲透進斷層下數千米,從而加劇斷層的斷裂,這可能讓汶川大地震發生的時間提前了數十到數百年。但是真正的影響可能還需要更長時間的觀察才能做出結論。

川大地震對中國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其中,四川、甘肅、陝西三省的極重災區和重災區數量分別是39個、8個和4個,共51個災區縣,總麵積達到13萬多平方千米。 2008年9月4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公布,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8451億元人民幣,四川省占總損失的91.3%,甘肅占總損失的5.8%,陝西占總損失的2.9%。在這些損失中,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的損失占總損失的27.4%。包括學校、醫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損失占總損失的20.4%。另外還有基礎設施,道路、橋梁和其他城市基礎設施的損失,占到總損失的21.9%。

此外中國民政部報告,截至2008年9月18日,中國汶川大地震已造成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17824人失蹤。地震近一年之後,四川省人民政府在2009年5月7日報告,汶川地震在四川共造成68712人遇難,17921人失蹤。

對於地震中死亡的學生數字,中國著名藝術家艾未未發起民間“拒絕遺忘”活動,公布非官方統計的汶川地震死難孩子的數字,對政府在處理汶川地震中回避責任的做法直接提出挑戰。有一些西方媒體報導地方政府對調查多方阻撓和回避,而四川省政府則否認接到類似的投訴。2008年12月5日,艾未未再次發起了公民調查誌願者活動,但政府方麵仍不配合。中國官方在2009年5月7日公布了學生死亡人數為5335名,這一數字是根據遇難學生家庭申請國家撫慰金和社會救助金的人數統計的。

汶川大地震產生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陷等地質災害造成四川、陝西、甘肅境內生態係統大麵積損毀、岩土裸露、河流阻斷、地貌改觀,使災區的水源涵養功能、土壤保持功能、生物多樣性維持功能受到嚴重損傷。而震區中心所屬的岷山和邛崍山係中動植物種類繁多,生物資源十分豐富,其中包括維管束植物4600種以上,苔蘚植物400多種;脊椎動物252種,其中獸類58種,鳥類64種,爬行類45種,兩棲類54種,魚類31種。它還是大熊貓、金絲猴等多種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的主要生境。

植被生態方麵,汶川地震造成四川省林地損失493萬畝,使該省森林覆蓋率由30.7%下降為30.2%。其中45個林業重災縣市森林覆蓋率由震前44.51%下降為42.64%。僅什邡、綿竹兩市林業生態受災麵積即達73.38萬畝,占林業生態麵積損失的50%,基本林損失麵積在20%以上。動物方麵,至2008年5月13日晚,地震涉及到的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陝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中國三大大熊貓飼養繁育基地共144隻大熊貓均無傷亡。但四川、陝西、甘肅三省野生大熊貓棲息地受到不同程度影響。至14日11時,武警救援隊在汶川縣臥龍自然保護區搜救出40隻受困的大熊貓。6月9日,最後1隻名為“毛毛”的大熊貓屍體被尋回。2010年,四川成都重新發現金絲猴、蘇門羚等珍稀野生動物的身影,同時還采集到野生大熊貓的糞便,災區的生態環境開始呈現恢複趨勢。在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的同時,政府開始重視在重建中對生態結構的保護與農業生產方式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