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的李勉,小時候,家裏很窮,父親賣煎餅,母親給人洗衣服。他白天幫助父親看攤,晚上念書學習。李勉為人誠實、忠厚,街坊鄰裏都誇讚他。老師也十分欣賞他的文才。

長大後,他到京城參加科舉考試。在仁升客店裏,他認識了一個比自己年長的書生王義,兩人脾氣相投,十分談得來。李勉和王義同住在一個房間,生活在一起,學習在一起,很快就成了朋友。

一天,王義洗澡著了涼,晚上發高燒,說胡話。李勉侍候他,用濕毛巾給他擦臉降溫,端茶送水整整忙了一夜,王義的高燒還沒有退。第二天,李勉請了醫生給王義看病,醫生說:“王義得的是急性肺症,必須趕快醫治……”

王義昏昏沉沉,滴水不沾。李勉既要買藥,又要煎藥,忙得不可開交,連看書的時間和精力都沒了,可他毫無怨言。會試的時間快到了,可王義的病情不但不見好,反而愈來愈重。他含著眼淚對李勉說:“賢弟,我已經快不行了,可惜的是我拖累了你,耽誤了你讀書,我實在是有愧於你呀!”

李勉安慰他說:“賢兄,你好好休息,小弟照顧你是應該的。至於會試,今年不行,以後再考也不遲!”

王義聽到李勉說出肺腑之言,就緊緊地拉著他的手說:“賢弟,我還有最後一事相求,我的包袱裏有一百兩銀子,如果我不行了,你就用它買副棺材,請人把我埋了,剩下的錢雖然不多,就送給你用,算是我的一點心意吧。”

李勉聽到王義說這些話,心裏很難過。他噙著眼淚說:“王兄,你放心,我會想辦法通知你弟弟的……”

不過三天,王義就死了。李勉買了一副棺材,請了幾個腳夫,把王義埋了。在王義的墳上立了一塊碑,上麵寫著王義的名字、籍貫和死亡的時間。

辦完喪事,離會試還有三天。這幾天,李勉累極了,他稍微休息了一下,便克服疲勞,堅持參加了會試。結果,皇榜一公布,李勉榜上有名,當上了縣令。

他雖然當上了官,但王義的事,他始終沒有忘記。他幾次給王義的弟弟寫信,但都沒有回音。

轉眼十年過去了,李勉的官越做越大,已經入朝做官了。有一天,忽聽家人傳報,有一個姓王的漢子要找他。他立刻召見了那位漢子,一問,原來是王義的弟弟。李勉既高興,又傷心,不知不覺地流下了眼淚。

王義的弟弟說:“恩人,這麼多年來你的信我都收到了,因家鄉發大水,幾次搬家,一直到今天才來找你,實在很抱歉……”

李勉把當時他哥哥怎樣得病,怎樣埋葬,一一向王義的弟弟講了。最後說:“你哥哥的銀子,當時辦喪事用去二十兩,剩下八十兩,我放在棺材裏。現在你來了,我該物歸原主了。”

接著,李勉帶著他到城外荒地王義的墳墓前,叫人挖開墳墓,打開棺材,把那八十兩銀子原封不動還給了王義的弟弟。王義的弟弟流著眼淚接過銀子,說:“大哥,聽說你當時也很窮困,為什麼你不用這些銀子呢?”

李勉意味深長地說:“不是我自己的東西,我是絕對不要的!”

簡評

李勉和王義算不得至交老友,不過是初識的朋友。一場急病,毀了一個生命,一段本該更長的友誼。盡管是這樣的關係,李勉依然不遺餘力的幫助他,直到王義死後十年依然記掛著他的遺言和自己的承諾。這可真是,滄海桑田未曾改變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