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博學多才,他常常帶著弟子周遊列國講學。

一個炎熱的夏天,孔子帶著弟子子路,乘坐一輛馬車,前往齊國講學。馬車過了幾座橋,拐過了幾道彎,最後停在了三岔路口的大槐樹下。樹下有一老翁在賣茶水。他看到馬車停下來,就招呼他們喝茶。

孔子下了車,走到老翁麵前,很有禮貌地打聽去齊國的路。老翁認出了孔子,拿起大碗茶遞給孔子和子路,說:“先生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說得對極了,世上的學問,沒有一個人能夠全都懂得,必須不斷學習,不恥下問。”孔子說:“是的,就拿種地來說,我比不上農夫;蓋房,我比不上泥瓦匠;做家具,我比不上木工。”

孔子不但教育學生樹立誠實的學習態度,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有一次,孔子到齊國去,路上看見兩個小孩正在辯論問題。這兩個孩子各自坐在一塊石頭上,就像真正的學者一樣,認真地爭論著什麼。

孔子看了,覺得挺有趣,就對跟在身後的子路說:“咱們走了大半天,也該休息一下了。過去聽聽孩子們在辯論什麼,如何?”

子路撇了撇嘴說:“兩個黃毛小子能說出什麼正經話來?”

“掌握知識可不分年齡大小。有時候,小孩子講出的道理,比那些愚蠢自負的成年人要強得多呢!”

子路聽出孔子話裏的深意,臉紅了一下,不敢再說什麼,隻好別別扭扭地跟著孔子走了過去。

來到樹下,孔子立在一邊,認真地聽了一會兒。他看兩個孩子各不相讓,爭得麵紅耳赤,就問:“你們在爭些什麼呀?”

兩個孩子瞥了孔子一眼,沒顧上理睬他,仍然爭論他們的問題。

子路在一邊生氣了,他喝道:“你們這兩個毛孩子,真沒有禮貌!孔老夫子問話,你們竟然睬都不睬?”

孔子止住子路,和藹地說:“我叫孔丘,是魯國人,看見你們爭辯得這麼熱烈,也想參加進來,你們看可不可以呀?”

其中一個孩子站起來說:“噢,原來你就是那個孔夫子呀,聽說你很有學問。行,就請你來給我們評一評,看誰說得對。”

另一個孩子也跳起來說:“對,讓他來評評,肯定是我說得對!”

孔子笑著說:“你們別著急,一個一個講。”

先前那個孩子說:“我們在爭論太陽什麼時候離我們最近。我說是早上,他卻說是中午近。你說說是誰對呢?”

孔子認真地想了一會兒說:“這個問題我過去沒有考慮過,不敢隨便亂說。子路,你能回答嗎?”

子路在老師麵前不敢信口開河,隻好也老實地搖了搖頭。

孔子轉過臉來對兩個孩子說:“還是先請你們先把各自的理由說一說吧。”

第二個孩子搶著說:“我先說,早上的太陽涼颼颼的,一點也不熱;可是中午的太陽卻像開水一樣燙人,這正好說明早上太陽遠,中午太陽近。”

第一個孩子接過來說:“他說得不對,你看,早上的太陽又大又圓,就像車頂上的篷蓋那麼大;然而到了中午,太陽就變小了,頂多也不過一個菜盤那麼大。誰都知道:近的東西大,遠的東西小。所以,當然是早上的太陽離我們近了。”

說完,兩個孩子一齊看著孔子等待他的判斷,說道:“好了,現在我們的理由都講過了,你來評評誰對吧。”

這下子,可把孔子難住了,他反複想了半天,還是覺得兩個孩子各自都有道理,實在難分誰對誰錯。於是他老老實實地承認:“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以後我向更有學問的人請教一下,再來回答你們吧。”

兩個孩子聽後哈哈大笑起來:“人家都說孔夫子是個聖人,原來你也有回答不了的問題呀!”說罷就轉身跑去玩耍了。

子路望著他們的背影,不服氣地說:“您真應該教訓他們一頓!兩個小毛孩子,您隨便講點什麼,就能把他們鎮住。”

孔子說:“不,如果不是老老實實地承認自己不懂,我們怎麼能聽到這一番有趣的道理呢。在學習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啊。隻有抱著這種誠實的態度,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這一點,你什麼時候都不能忘記。”

簡評

人在麵對自己不會的問題時,一定要擺著實事求是的態度,知道就是知道,不要不懂裝懂、弄虛作假,學習也是一樣,遇到不明白的問題要虛心向人請教。實事求是的態度,是學到知識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