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太空城裏創大業(1 / 2)

追求是成功的第一步,觀察是科學的金鑰匙,聯想是思維的雙飛翼。展開雙翼到廣闊無垠的科學長空裏去翱翔吧,它會將你帶到一個瑰麗的境界!誘人的前景,科學的未來,屬於那些不辭艱辛、永不收攏雙翼的探索者!

“嫦娥奔月”、“牛郎織女”、“孫悟空大鬧天宮”……在我國,流傳著多少關於“天宮”的神話故事;現代的中外科幻小說或電視劇目,更是不乏有關太空城市與生活的描寫。當然,人類是不會停留在神話故事、科學幻想裏麵的。人類正在創造條件,現代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激光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領域——正在突飛猛進地發展,人類終有一天會建立起“太空城”、“太空村”,到那裏去進行科學實驗,製造新材料和新產品。

這似乎有些蹊蹺:地麵上衣食住行這樣方便,水、電、氧氣充足,現代科學實驗手段齊備,為什麼要舍近求遠到太空裏奔波勞碌呢?原來,那裏有地球上所不具備的或很難獲得的實驗條件,如低溫、真空、失重和無菌等。在那樣的特殊條件下,一些物資將具有優異的特性,一些實驗會呈現出異乎尋常的現象,因而給科學技術帶來新的突破,使人類獲得新的生產力。

自從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被送入環繞地球運行的軌道,人類的活動便開始向廣闊無垠的宇宙空間邁進。近半個世紀以來,空間技術迅速發展,各國的偵察衛星、通信衛星、科學衛星、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紛紛到空間搶占“有利地形”。位於地球赤道上空距地麵約3.58萬公裏的軌道,是通信衛星、電視衛星和氣象衛星等安家的最佳軌道,衛星在軌道上繞地運行一周正好等於24小時,和地球自轉速度相同,衛星在軌道上猶如固定不動的空間站,故叫做地球同步衛星。30年裏,美國、前蘇聯、日本和歐洲國家爭相向這條軌道上發射了約300顆衛星,這條軌道上早已是“座無虛席”,近十幾年來,又有約200顆衛星發射入軌,這條軌道上真是擁護不堪。

在這期間,美國的“天空實驗室”、前蘇聯的“聯盟—6”和“禮炮—60”軌道站,是具有一定規模的太空實驗室,也可以說是小小的太空城,宇航員們把它作為實驗基地,進行了工業、農業和科學實驗。

宇航員們把太空實驗室變成一座小工廠,點燃了功率強大的爐子,熔煉和製造金屬合金、複合材料、特殊玻璃和半導體晶體等製品。這些爐子產生的熱高達到1000—2000℃,使少量的銀、銅、鋁、鋅、銦、镓和鍺熔化,混合成不同的均勻混合物,製造成具有獨特性質的優良合金;或使晶體材料熔化後重新凝固,形成不會發生畸變的純淨結晶。這樣的合金和晶體,在地球上的重力狀態下是不可能製造出來的,因為地球上的重力會使熔化的元素產生分離。此外,宇航員采用電子束和等離子弧等方法,進行了材料的焊接和切割,對發展宇宙工藝學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宇航員還在太空實驗室的植物園裏觀察種子發芽,將向日葵種子發芽情況拍成照片,邁出了向太空農業研究的第一步。

人類並不滿足於地球軌道站這樣的小小天地,正在計劃利用航天飛機和空間站去建造大型無人駕駛的“空間建築”——空間平台。人們將在空間平台上進行地球觀測、研究陸地——海洋——大氣的複雜係統,並在空間平台上建設空間工廠。人類還要在遠離地球的星球上建造大規模的太空城、太空村,到那裏去開采礦物、製造產品、進行科學實驗。

人類第一座太空城將建造在哪裏?我們可以肯定地回答:在月球。它是地球的“貼身衛士”。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首次送兩位宇航員登月,自那以後,又有12位地球的使者先後訪問了月宮。他們在月球表麵共安裝了5塊激光反射板,從地球向月球表麵的激光反射板發射激光,然後,根據光速和激光往返時間,推算出地球與月球的平均距離。目前,國際天文學界共同采用的地月平均距離為384401公裏。近年來,激光測月精度已經達到8厘米左右。月球上沒有大氣,沒有大氣對陽光的散射,天空總是黑黝黝的,聲音不能夠傳播,那裏是一個無聲的世界,近在咫尺卻要靠對講機交談。沒有大氣層保溫,月麵上的溫差特別大,中午高達127℃,黎明前下降到零下185℃。月球上的重力很小,隻相當於地球上的1/6.在地球上,一個人體重60公斤,到月球上,隻有10公斤。由於這個緣故,人在月球上行走,飄飄然像騰去駕霧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