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在工業生產、科學研究、國防事業和商業貿易的各個領域,到處都會碰到長度計量問題。在卡盤飛轉的車床前,工人們手握卡尺認真地檢測工件;在熱火朝天的鄉村工地上,農民們拉開皮尺仔細測量渠道;在紅紅綠綠的商店櫃台旁,售貨員揮動直尺熱情地為顧客選量布料;在靜悄悄的設計室裏,工程師們拿著比例尺精心地量繪圖紙……這些尺子——卡尺、皮尺、直尺、比例尺是生產和生活中計量長度的標準工具。可是,怎樣保證這些尺子的精確度呢?顯然,要保證這些尺子精確無誤,必須有一把最精確的尺子作為基準。什麼尺子最精確呢?換句話說,製造和檢驗這些尺子的基準“尺子”是什麼呢?
為了長度計量單位統一,1875年3月1日在法國巴黎召開了米製外交大會。在大會的最後一次會議上,20個國家共同簽訂了聞名的“米製公約”。當時規定通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的四千萬分之一為1米,改變了以往國際上長度單位的混亂局麵。不久,人們發現上述米的規定不能滿足工業發展的要求,於是,1889年第一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了一項米尺協議,決定采用一根X型截麵的鉑銥合金米尺,用這根米尺上的兩條刻線間的距離作為1米的定義值。這根米尺稱為國際米原器,精心地保存在法國巴黎國際計量局的特殊環境裏,以避免發生熱脹冷縮和各種物理化學變化。各國的國定米尺和其他計量機構的精密線紋尺,都以國際米原器為基準,定期同它比較以判斷和保證精確度。
國際米原器的相對精度為一千萬分之一左右,即1米的測量精度為0.1微米左右。到了20世紀中葉,這個精度顯得不夠用了,不僅影響了自然科學的發展,也不能滿足機械製造、特別是精密機械製造等行業的要求。此外,隨著對微觀世界認識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鉑銥合金國際米原器保存得不管怎樣好,由於物質內部結構隨著時間推移在變化,它還是在慢慢地發生微小的變形,國際米原器上兩條基準刻線間的距離慢慢地在改變,因而不能保證國際米原器所規定的精確度。
怎樣才能保證長度基準單位永久不變呢?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一種自然存在的基準,取代人為的長度基準。1905年,愛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論,成功地解釋了光電效應和光的本性,確定了頻率與能量之間的關係。於是,有些物理學家提出了用原子輻射的波長作為檢定米基準的建議。各國科學家做了許多用光波波長確定米的定義的研究工作,為取得理想的同位素單色光輻射光源的問題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實驗研究證明可采用的單色光源有鎘114紅譜線、汞198綠譜線、氪86紅綠譜線和橙黃譜線。從譜線的寬度、對稱性和受幹擾等方麵的特性來看,以氪86同位素原子輻射出的橙黃譜線波長值最理想。1960年10月14日,在第11屆國際計量大會上規定了米的新定義,即1米的長度等於氪86原子的2P10和5D5能級間躍遷的輻射在真空中波長的1650763.73倍。從此,延用了71年的米原器退休,光子尺登上了現代國際計量標準的舞台。
氪86是一種質量數為86的氣體元素氪。將氪86這種元素裝在一種燈管裏,在特定的條件下,通電後就會發出光來。對這種光進行光譜分析,可以看到一段橙黃譜線。這種光的波長很穩定,所以,用它作為長度的基準,比任何尺子都更精確。用這種光波波長基準來檢測一根尺子是否精確,也就是說,將一根尺同氪86光波波長進行比較,還需要有一套專用設備,這套設備叫做“光電光波自動比長儀”。以氪86光波波長為基準,利用光電光波自動比長儀檢測米尺,精度很高,1米誤差隻有一千萬分之一。
用氪86光波波長作基準進行比較測量,精度雖然很高,然而卻有一定的限度,就是它一次可以測量的最大長度隻有幾百毫米。這是因為,用光波波長作基準比較測量是靠光的幹涉,而氪86光波的幹涉長度不到800毫米。這樣,就不能用光的幹涉方法來直接測量1米以上的長度。而且,氪86光源強度低,觀察和記錄幹涉條紋既費時又費力,因此,這種方法的應用受到了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