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與人交易要公平(1 / 1)

原文

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有錢則買,無錢則賣。買產之家當知此理,不可苦害賣產之人。蓋人之賣產,或以缺食,或以負債,或以疾病、死亡、婚嫁、爭訟。已有百千之費則鬻百千之產。若買產之家即還其直,雖轉手無留,且可以了其出產、欲用之一事。而為富不仁之人,知其欲用之急,則陽距而險鉤之,以重扼其價。既成契,則姑還其直之什一二,約以數日而盡償。至數日而問焉,則辭以來辦。又屢問之,或以數緡授之,或以米穀及他物高估而補償之。出產之家必大窘乏。所得零微,隨即耗散。向之所擬以辦某事者,不複辦矣。而往還取索夫力之費,又居其中。彼富者,方自竊喜,以為善謀。不知天道好還,有及其身而獲報者,有不在其身而在其子孫者。富家多不之悟,豈不迷哉!

——《袁氏世範》

白話

貧富本來就不是固定不變的,田地房產也是可以易主的。有錢就可以買,沒錢就賣掉。買財產的人家應當明白這個道理,不要乘機苦害那些因貧窮而賣財產的人。大凡人賣財產,或者是因為沒有吃的東西,或者是因為借了別人的債,也可能是因為生病、家裏死了人、打官司等原因。需要多少錢就賣多少財產。如果買主能夠按財產的實際價值付錢,那麼賣主即便是賣了家產,也還能有所值,並能解決家裏的用錢問題。

可是有那些為富不仁之人,知道人家急用錢,便表麵拒絕購買,暗中卻又在謀劃,以便大煞其價。等到訂立了契約之後,隻給人家十分之一二的錢,其餘的答應在幾天之內交清。過了幾天去問他,又推托說沒有辦。以後多次催他,也隻給你幾千文錢來搪塞你,或者用米穀和其他東西折成高價來補償。這樣,賣財產的人家必然非常窘迫。賣家產所得到的一點錢,馬上就耗費掉了。先前打算要辦的事也辦不成了。而因為賣家產還得付出一些往返索取的費用。那個得了便宜的富人還在暗暗地高興,以為自己的謀略高妙。然不知道害人上天是要報應你的,有的就報在本人身上,有的不在本人身上,而在他的兒孫身上應驗。可惜那些有錢的人大多不懂得這個理,這難道不是執迷不悟嗎?

家訓史話

葉澄衷,寧波莊市人,是著名的寧波商團的先驅和領袖。他做生意很有天賦,頭腦清醒,樂觀時變,為人處事既誠且信,寬厚待人,被稱為“首善之人”。

在葉澄衷傳奇性的創業曆程中,誠信寬厚的性格幫助他在窮途時得到難得的機緣,在蕭條中仍舊昂首前行。在寧波商幫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做人當如葉澄衷”。

1843年,上海灘大小報刊都報道了一則“小舢板”拾巨金物歸原主的新聞,這個孩子就是17歲的葉澄衷。那時,黃浦江是外商船隻的停泊中心,周遭很多小販都靠劃小舢板為生,葉澄衷就是其中一個。一日,一位微醉的英國洋行經理把公文包遺失在他乘坐的舢板上。包中除了重要的生意單據,還有數千美金和英鎊的鈔票,當時葉澄衷為了學習英文積攢許久的學費隻有一元錢,可知這筆財富對於他是多麼巨大。但他非常實誠地等了一下午,將公文包還給了失主,並拒絕了他的巨額酬謝。

這位經理對他誠信正直的人格非常欣賞,便提議由他的公司提供小五金供葉澄衷的小舢板代銷,等貨物賣出去後再付款。他很快發現葉澄衷在商業上也是難得的人才,於是資助葉澄衷在虹口的美租界百老彙路口開設了上海灘第一家由中國人獨自開業的五金店——順記洋雜貨店。並據此發展出覆蓋五金、機械、鋼鐵直至軍需器械和軍服的龐大生意,開設了38個分支機構,贏得了“五金大王”的美稱。

葉澄衷見財不貪的口碑和精明的商業頭腦,很快就讓他得到了另一個寶貴的商業機會,有人將他推薦給美孚石油公司。當時,美孚正急於擴展火油在中國內地的銷售,正尋找新的有能力且值得信任的中國代理商。

美孚給出了每一加侖火油25%的傭金、獨家長期經銷和結賬收款時間90天的優惠條件,而美孚給原來的代理商老晉隆洋行的傭金隻有20%。這些優厚條件其實是美孚對葉澄衷良好個人聲譽的投資,19世紀八九十年代,僅火油生意就至少為葉澄衷帶來10萬元的利潤。

古訓今鑒

買賣講究公平合理,如果在交易當中作鬼,就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更何況有的人趁人之危,強買強賣,這與強盜有何區別?因此,袁采說這種人也必然遭受報應,不會落得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