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鍛煉孩子膽量(2 / 2)

4.給孩子一個豐富的社交群體。孩子生活的環境盡可能地開放,多與小朋友接觸,多與家中的不同親人接觸,多與爸爸媽媽的同事打交道,幫助孩子擴大交往的範圍,讓孩子感到自己熟悉的人不隻是爸爸媽媽等,還有很多人都是自己認識的。讓孩子多參與集體活動,親子活動、上街買菜、參觀爸媽的工作場所,讓孩子多接觸陌生環境,增加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的適應能力。

5.增長孩子的見識。

孩子的膽識,不僅僅是勇敢,還包括了智慧和謀略。因此,一個有膽有識的人必須以見識作基礎。有這樣一件事:一群美國女孩在喀斯喀特山搞野餐,返回時因抄近路而迷了路,最後一個叫伊娃內爾?湯的11歲小孩挺身而出,堅定地說:“我聽說隻要沿著山上的小溪流走,就能找到較大的山溪彙流點。再順著江流走,最終就能找到更大的彙流,而在大彙流附近,則必定有居民。我打算沿著前麵那條小溪流走下去,你們中誰願意的,就一起走。”結果,全體女孩在伊娃內爾的率領下,經過幾小時的跋涉,終於來到了一條大彙流處並聽到了人聲。事後,很多人感慨:“一個最年輕、最勇敢的女孩挽救了陷入困境的女伴和她本人。”試想,假如伊娃內爾不具備沿溪流走的常識,顯然是不能用這方法走出迷途的。可見,通過各種手段增長孩子的見識,才有可能使孩子成為有膽識的人。

6.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多多地體驗。

孩子在生活中經曆的事情越多,膽子就越大。因為他經驗多,就會自信、就會自強。消除膽小的最好方法就是成功的體驗,比方說孩子如果害怕走夜路,做父母的最好領著他走一走夜路,他走了幾次夜路之後呢,他不但會膽子大起來了,可能還會欣賞夜色的美麗。

孩子需要一種鍛煉,需要在生活中去體驗。讓孩子像個孩子自由地去運動,如果真是小腦有問題,要經過醫生的鑒定,千萬不能是由於自己的嬌慣使孩子變得“無能”、“無膽”呀。平日裏給孩子創造很多體驗生活的機會,比如到鄰居家去借東西,到附近商店買東西。隻要讓孩子多鍛煉,他慢慢就會變得膽大。哪怕能力弱的孩子也會變得能力強,這就為他的發展開辟了一個廣闊的道路。

7.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

孩子膽小,總有認識和行為兩方麵的問題,因此,既要解決認識問題,又要解決行為訓練問題,二者相輔相成。

比如孩子不敢在生人麵前或在班級裏講話,要告訴孩子,隻要想好了說什麼、怎麼說,大膽去說,任何人都是歡迎的。別的小朋友能做的事,你必能做到,而且能做得很好。孩子有準備地邁出第一步後,及時肯定,第二步、第三步就好辦了。

為了在客人麵前說話,可以先教他準備幾句話,準備送茶送水,演練一下。當客人到了以後,鼓勵他照著去做。客人的表揚,對他的言行就是一種強化。幾次之後,就能大膽應酬了。

為了在班級大膽發言,可先請幾個與孩子關係較好的小朋友到家裏來,練習講小故事,一人講一個。事先幫助孩子準備一個簡短故事,講了一次,下次就會勇敢一些。然後跟老師聯係,請老師在課堂上提問他,事先讓孩子準備好,回答之後,教師會表揚他,而且提出希望,下一次孩子就會躍躍欲試。也可以在孩子預習功課時,讓他寫出幾個不懂的問題上課提問。班上有聯歡活動時事先與老師聯係,讓孩子準備一個小節目,或者參加一個集體節目,得到鍛煉機會。

為了讓孩子培養自己辦事的膽量,可以選擇孩子能辦的一件事,告訴他應該怎樣辦。他自己不敢去辦,家長不妨陪他去,事情由孩子辦。由小事到較大的事,由簡單的事到較複雜的事,幾次下來,孩子的勇氣和能力都增強了。

總之,要針對孩子的問題,先講道理並鼓勵他,然後設計出具體的方案。隻要家長下功夫,孩子膽小的問題是不難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