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赴闕(1 / 1)

此詩作於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正月。德祐元年,南宋王朝已經麵臨滅亡的最後關頭。元軍長驅直入,宋軍土崩瓦解。其時,文天祥挺身而出,奮力勤王,支撐著將傾的大廈。這一年文天祥提出過許多切實可行的方針政策,都沒有被采納。德祐二年正月,除知臨安府,辭不拜,徑直到宮門陳述救亡大計,未被接見。這首詩就是描寫赴宮門陳述大計時候的心情。闕:宮廷的門,這裏指皇帝所在的地方。

楚月穿春袖,吳霜透曉韉。壯心欲填海,苦膽為憂天。

役役慚金注,悠悠歎瓦全。丈夫竟何事?一日定千年。

楚月穿春袖,吳霜透曉韉——楚月、吳霜:作者由江西募兵勤王,江西地居吳之上遊,楚之下遊,有“吳頭楚尾”之稱,故用“楚”、“吳”點明地方。韉(jiān):馬鞍的墊子。這兩句是說:我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地由江西朝皇帝所在的地方趕去。

壯心欲填海,苦膽為憂天——填海:用精衛填海的典故。古代傳說:炎帝的女兒被水淹死後化為鳥,名字叫精衛,常銜木石以填東海。作者用這個典故表達自己複仇的決心與意誌。苦膽:春秋時,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臥薪嚐膽。作者用這個典故表達自己為國分憂之意。憂天:為國家命運擔憂。這兩句是說:立下壯誌,要像精衛填海一樣為國報仇,臥薪嚐膽,為社稷存亡擔憂。

役役慚金注,悠悠歎瓦全——役役:忙碌而無所作為。《莊子·齊物論》:“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金注:金注碗。德祐元年十月十一日,宋恭帝下詔慰勞作者,並賜金二十兩成的注碗一副。悠悠:憂思深切的樣子。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大丈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此處指丞相陳宜中、謝太後等人旦夕苟安的一味退讓之策。這兩句是說:我碌碌無為,有愧於皇帝賜給我的金注碗;深深歎息那些人的苟且偷安政策。

丈夫竟何事?一日定千年——一日:指這次赴闕麵聖。定千年:出謀獻策,扭轉乾坤,定千年江山偉業。這兩句是說:大丈夫應該怎樣呢?應該出長策挽回國家機運,建樹不朽功業。

從體式上說,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從內容上說,這是一首言誌詩。首聯兩句開闊大意境,使整首詩骨氣奇高,內容伴著奔騰的氣勢如天河之水,直瀉而下。頷聯的兩個用典尤其精妙,既與上麵兩句的宏闊意境相協調,又符合作者此時此地心境,千載之下,文山於趙宋社稷江山的良苦用心仍可體味。

大中見小是本詩的另一個特色。“穿春袖”、“透曉韉”是兩個同於電影特寫鏡頭的細節描寫,於其中尤其可見作者奔赴行在,欲為國家獻策獻忠的迫切心情。這種小大結合使詩歌主旨顯得頗為突出與感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