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圍棋起源和發展(2 / 3)

清康熙末到嘉慶初,弈學更盛,棋壇湧現出了一大批名家。其中梁魏今、程蘭如、範西屏、施襄夏四人被稱為"四大家"。四人中,梁魏今之棋風奇巧多變,使其後的施襄夏和範西屏受益良多。施、範二人皆浙江海寧人,並同於少年成名,人稱"海昌二妙"。據說在施襄夏30歲、範西屏31歲時,二人對弈於當湖,經過10局交戰,勝負相當。"當湖十局"下得驚心動魄,成為流傳千古的精妙之作。

中華民族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如長江黃河,源遠流長,奔騰不息。圍棋,這文明古國文化的結晶,似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綺麗的光彩。

縱觀我國古代圍棋,從產生至發展、提高,經曆了一個漫長的時期,湧現出許多圍棋高手,積累了豐富的初中經驗和理論知識,留下了一大批寶貴的遺產。陳毅同誌多次說過:“國運衰,棋運亦衷,國運盛,棋運亦盛。”從晚清至解放前這段時期我國圍棋隨著國力的衷弱也落伍了,棋壇出現了衷落蕭條的景象。晚清棋壇的佼佼者陳子仙、周小鬆棋藝遠不如範西屏、施定庵。當吳清源先生少年風華脫穎而出之時,當時中國竟找不到能教誨他成大器的,迫使他東渡日本,發奮學棋,後稱雄日本棋壇數十年,成為一顆燦爛的明星。平心而論,如吳先生留在國內,限於當時的棋藝水平,恐怕很難達到如此高的境界。

二、建國後圍棋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百廢待業。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關懷下,圍棋這門古老的思維競技藝術煥發了青春。國務院副總理陳毅同誌特別對“中國絕技”的圍棋予以高度的評價,並積極倡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圍棋被列為體育競賽項目,並於1957年起舉行全國性的圍棋錦標賽,先後湧現出了一批優秀圍棋手。他們在國際、國內比賽中不斷取得優異成績,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陳祖德和聶衛平兩位棋手。

陳祖德九段,是六十年代中國圍棋的巨匠,稱霸中國棋壇十多年之久,是首次在對子條件下戰勝日本九段的棋手,是馳名中外的“中國流”布局的主要創造者,著有許多價值極高的圍棋學術著作,雖然近些年來因病退下比賽第一線,但是,他對中國的圍棋事業所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陳祖德同誌現任中國圍棋協會的主要負責人。

聶衛平九段,是全國人民眾所周知的體壇名星,他多次戰勝日本的“超一流”九段。在中日圍棋擂台戰上力挽狂瀾,連連挫敗小林光一九段、藤澤秀行九段、武宮正樹九段、加藤正夫九段,等一係列日本圍棋高手,為祖國爭得了榮譽。1983年獲國家體委頒發的“體育榮譽獎章”,現在被授予“棋聖”稱號,現任國家圍棋隊主教練,聶衛平的成功,把我國圍棋水平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我們國家的圍棋人口有數千萬之多,而且有明顯上升的趨勢。但職業棋手隻有二百人左右,什麼叫職業棋手呢?職業棋手也稱“專業棋手”,凡是以下棋為職業,服務於各圍棋組織或體育代表隊,在圍棋技術上受過正規訓練,有相當強的圍棋功底,經常參加國內外重大比賽的棋手都稱職業棋手。

除專業棋手,以業餘時間從事圍棋活動的棋手或棋藝愛好者都叫“業餘棋手”。他們的主要特點是:一般不以圍棋為主要職業,沒有受過(或僅受過暫短時間)正規訓練,通常不參加專業棋手的比賽。

不論是職業棋手還是業餘棋手,怎樣才能測量他們棋力的高低呢?在中國和日本以及歐美的圍棋界裏,現在都實行“段位製度”和“級位製度”。段位的高低是一個棋手棋藝水平的重要標誌,我國的段位共分九個等級,依實力的高低從九段排至一段,九段為最高。一段也叫初段。獲得初段的稱號,說明棋藝達到一定的水平,大至說來九段的棋力要讓初段兩、三子左右,以上所說指的是專業段位。

除專業段位外還有業餘段位,業餘段位是按照業餘棋手的棋力水平所評定的等級。目前我國最高業餘段位六段,同專業段位相比較,與同等級的業餘段位棋手藝水平相差甚遠。據統計,專業初段棋手實力同業餘五六段的棋手實力旗鼓相當。業餘段位以下稱“級”,級也分九個等級。與段位不同的是級數越大棋力越低,以一級為最高。

50年代初,各級圍棋比賽開始列入各級體委的工作議事日程,定期舉行比賽。1960年《體育報》發表了“提倡下棋”、“積極組織棋類活動”等社論;第一個專門的圍棋刊物《圍棋》在上海問世;多次舉行中日圍棋比賽;老一輩圍棋運動員(如劉棣懷、過惕生等)在黨和政府的翔下煥發了青春;各主要大城市相繼成立了棋社;於1962年成立了全國圍棋協會,國家體委副主任李夢華擔任主席,陳毅擔任名譽主席。圍棋事業走上的正軌。老一輩棋手努力創新業,新一代棋手嶄露頭角。

“長江後浪推前浪”,60年代始,以青年選手陳祖德為代表的一批新生力量迅猛崛起,成為中堅和主流。陳祖德的棋風剛烈中有綿柔,宏博中寓精微,著棋大刀闊斧而又嚴謹慎密。他在1964年、1966年全國比賽中,闖關斬將,勇奪冠軍。與陳祖德同時成長起來的還有思維清晰、算路精深的吳淞笙,風格簡潔明快、善用邏輯推理的羅建文及著法周到的沈果蓀等人。這批優秀青年選手繼往開來,取代了“南劉(棣懷)、北過(惕生)”數十年分掌天下的局麵,開一代清新慎密的現代棋風,為新中國圍棋的突飛猛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時這批青年選手大都在二十左右,精力充沛,勤奮好學,前途示可限量。然而,正當我國棋壇欣欣向榮,大有起色之際,十年動亂開始了,茫茫浩劫,圍棋自然劫持數難逃。項目被取消,比賽被停止,專業隊伍被解散,棋手下放到農村工廠。除少數人在業餘堅持孤軍奮戰、獨立研究之外,大多數人忍痛改行,棋藝荒廢,棋壇一片荒蕪。

粉碎“四人幫”之後,百廢俱興。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同誌繼陳老總之後擔任了圍棋協會名譽主席。國家發展計劃中也明確提出了圍棋要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的目標,把圍棋列入國家發展計劃之內,建國以來還是第一次。新時期的昌盛國運,造就出新一代風流人物。以聶衛平為代表的更年輕的一代棋手顯露出耀眼的鋒芒。聶衛平、劉小光、馬曉春和方天豐等相繼登上了冠軍的寶座。特別是聶衛平,以其沉雄、博大的棋風,爐火純青的棋藝,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多次奪魁。特別是在1985年的第一屆中日圍棋擂台賽上,力挽狂瀾,一舉擊敗了日本三位高水平的棋手,為中國隊取得最後勝利,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中日圍棋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圍棋界人士及廣大愛好者們,也振奮了全國人民關心祖國體育,奮發自強的赤誠之心。一個空前未有的圍棋運動高潮已經到來了。目前,除國家舉為專業性的比賽外,還由地方和社會各界舉辦如“新體育杯賽”、“國手賽”、“陳毅杯賽”等各種形式的比賽。大學生圍棋賽、少年兒童圍棋賽也相繼舉辦。不少高等院校還開設了圍棋選修課。中小學生課外活動不少以圍棋為主要項目。青年不僅把圍棋當作一種業餘愛好,更把它當作一種訓練思維,提高智力的運動。近年來舉辦的青少年圍棋賽,像羅先河、常昊等年輕棋手表現出令人讚歎的棋藝。我國圍棋事業後繼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