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齊國有個政治家,名叫晏嬰(?—前500 年),人們尊稱他為晏子。
一天,晏子聽說齊莊公在花園裏與妃子們下棋、就去求見莊公。莊公見來了一位棋壇高手,就撇下妃子請晏子與他對弈。兩人你來我往地下得不亦樂乎。
晏子身任齊國相國,這次來見莊公,是帶著任務來的。國君急於要他下棋,他隻得按下話頭不提,在棋盤上猛打猛衝起來,不一會功夫,就吃了莊公不少棋子。莊公沉著應戰,慢慢地轉敗為勝,贏了晏子一局。
齊莊公一向知道晏子棋藝高超,今天為什麼失敗得如此之快呢?就問晏子道:“相國文韜武略,滿腹才學,幫助寡人治理國家都駕輕就熟,為什麼這局棋下得如此糟糕呢?”
“臣有勇無謀,輸給您是情理中的事。”晏子用手指著棋盤說,“下棋是這樣,管理國家大事也是這樣,臣已經很難勝任相國的重任了。”
莊公吃了一驚,晏子自擔任相國以來,協助自己把齊國管理得井然有序,是一個很有名望的重臣,今天為何說出這樣泄氣的話來呢?猛然間,莊公覺得這是晏子在委婉地批評自己偏愛勇力而不重視仁義的做法,臉上微微泛紅。
應該說這位國君還有一些自知之明。這些年來,由於莊公偏袒那些勇武有力的人,使武夫們滋長驕傲情緒,做視百官,欺壓百姓,鬧得京城雞飛狗叫,人仰馬翻。一些有見識有作為的文臣得不到重用,官風民風越來越壞。曾經也有不少大臣曾勸說過莊公,但他怎麼也聽不進去。今天晏子的一句話倒使莊公警覺起來,他很想聽聽晏子對重用武夫的看法,於是,坦率地問道:“請相國實話告訴我,古時候有沒有哪一個國君單單依靠勇力能夠使得國泰民安的呢?”
晏子回答說:“夏朝末年有大力士推侈、大戲,殷朝末年有勇士弗仲、惡束,這些人都能日行千裏、力擒虎豹,可他們卻無力挽回夏桀、殷紂的滅亡。夏、商的覆滅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光靠勇力而不講仁義,必敗無疑。”
莊公仔細體會晏子說的話,認為他說得很對,就恭恭敬敬地站起來,感謝晏子的中肯批評,表示以後一定要重視仁義。
兩人又重新下起棋來。這次晏子不再是猛打硬衝,而是精心布局,進退有致,莊公很快就抵擋不住而敗下陣來。“同樣一個晏子,為什麼兩局棋的下法完全不一樣呢?”莊公心裏思忖著,猛然間,他終於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簡評
晏嬰曆任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朝的卿相,他“對付”君主肯定很有一套。看到君主走錯了路,一個好的臣子必須勸諫,但是怎麼勸這才是一門學問。晏嬰頭腦機靈,能言善辯,他以下棋說治國,借古喻今,循循善誘的引導齊莊公,最終到達了勸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