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
八皇子頓時一愣,他突然有一種深深的恐懼感,如果此時是和珅所為,也就說明和珅是早知道他這件事情的,那也就是說明,就算他們殺了知情者,和珅也是極其有可能對他們有所作為的?
“阿桂將軍,怎麼辦?”
此時的八皇子徹底的慌了,他以前的鎮定不知道到那裏去了。
阿桂凝著雙眉,許久之後說道:“王爺不必擔心,我們有此弱點,那和珅也必定有弱點。”
----------------------------------------------------------------------------
早朝。
早朝開始的時候,天色已是大亮,因為昨天一場雨,今天的空氣顯得清新的很,風也是柔的。
所有大臣都有心思,不過卻沒有人提昨天的那場大火,至少在很多官員看來,還不到時候。
乾隆皇帝與眾臣討論了一些日常事宜,而後才將目標鎖定在立太子的事情上。
這次,最先開口的是和珅。
“微臣仍舊支持十一皇子,十一皇子德才兼備……”
和珅說了一大溜子,他好像從來不為自己的謊話而感到汗顏,十一皇子若是德才兼備,能與他這樣的大貪官合作?
可無論是誰都不會說這些話的。
朝堂之上就是如此,很多話明明誰都清楚,可誰都不能說出來,說出來就有麻煩,隻有那些愣頭青才會不假思索的把心裏想的事情說出來。
這樣的人並非不好,隻是他們不適合在朝堂上混罷了。
和珅說完後,自然就是他那一派的人紛紛跟著附和,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著,而八皇子和十五皇子的人卻沒有一個站出來說話,仿佛,他們已經放棄了抵抗。
和珅有些得意,這說明昨天晚上的事情還是奏效的,他早想過了,如果八皇子和十五皇子的人還要跟他爭,他就把昨天晚上的事情說出來,到時候就不隻是當不成太子這麼簡單了,有可能連皇子也當不了。
和珅的人今天是徹底把持了輿論權。
一開始乾隆皇帝還沒怎麼認為,可慢慢的,他發現事情有些不大一樣了,怎麼隻有和珅的人在說,其他兩派的人呢?還有這個柳舟,怎麼自從他引發了輿論之後,便再不開口說話了,他到底是怎麼想的?
乾隆皇帝覺得自己不能再沉默下去了,他望了一眼劉墉,道:“劉愛卿可有什麼要說的?”
劉墉點點頭:“回聖上話,微臣昨夜一番思考後,覺得立長是很必要的,因為立長有利於我大清的穩定。”
說到這裏,劉墉又道:“雖然從古至今,皇儲的選立都是國家之大事,但前朝卻很少發生兄弟相殘的事情,為何?因為有立長之說,有此規矩,便斷了其他皇子的念頭,進而可保大清穩定繁榮。”
和珅說到這裏,柳舟眉頭微微一凝,心想你個劉墉,真是老奸巨猾啊。
此時的劉墉讚成立長,那也就是支持八皇子的,此語一出,眾人皆是一驚,本來支持十五皇子的劉墉怎麼突然就支持八皇子來了?如今八皇子有阿桂、劉墉、柳舟的支持,其實力足以與和珅一拚啊。
很多官員突然觀望起來。
柳舟則心中暗歎,劉墉轉而支持八皇子他是早料到的,隻是他沒有料到劉墉雖然支持八皇子,可卻也為十五皇子鋪了路。
立長就是鋪路,如果八皇子和十一皇子兩人兩敗俱傷,那麼朝中能夠再爭太子之位的就隻有十五皇子和十七皇子,十五皇子是十五皇子的兄長,如此十七皇子到時就沒有理由去爭了。
想到這些,柳舟心中發出一聲長歎,劉墉啊劉墉,到底還是低估了你,隻不過你也太小看當今聖上了,也太小看和珅,小看我柳舟了。
柳舟這樣想的時候,和珅已是一聲冷哼:“劉大人真是巧舌如簧,立長有你說的這麼好嗎?如果長皇子品性不端,亦或者有不臣之心,也可選立為太子嗎?一個人才能若是不夠,品性若是不端,能治理好這個大清嗎?”
和珅也是一個巧舌如簧的人,在整個朝堂當中,最數他品性不端了。
劉墉聽到和珅這話,有一種恨不能掐死他的衝動,可劉墉到底是個老臣,城府是有的,心性也是有的,他隻望著和珅投出了鄙夷的一笑。
“長皇品性不端,自當另提並論,但聖上的皇子,卻是各個孝順,品性尤良的?和大人說這話,可是有什麼暗示?”
昨天大火的事情,劉墉也是知道的,他本來就是要八皇子和十一皇子互拚,如今這麼好的機會,他又怎麼可能不利用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