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奪權,致命!(2 / 3)

想想都心血澎湃,這個千古大帝,在千年前,橫掃六合,雄才偉略,而儒家的後人,都將秦始皇描繪成一個暴君,千年來,很少有人敢給秦始皇正名分的。

易永恒還記得一首詩,那是開過領袖寫的。“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龍魂死業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從這首詩中,易永恒聯係到曆史上的事件,感覺實在不對勁,雖然他不認同那一句,孔學名高實秕糠,但他明白一點領袖那說的是孔門的後人。

曆史上,易永恒之佩服兩位皇帝,一位是大明帝國明成祖朱棣,朱元璋隻有建立大明帝國的功業,而朱棣卻將大明帝國變成了世界第一大帝國,富裕可敵世界,即使到大明帝國滅亡,那時候的中國人,都比後世的清朝要富裕,朱棣建立了兩大根基,第一就是完成秦始皇為完成的功業,建設萬裏長城,抵禦匈奴,為後世子弟建立一個不朽的王朝,他深深的明白一點他不可能不死,所以他在有生之年裏,要為子民建立一個真正能安居樂業的帝國,所以有了繼任秦始皇之後的大明長城,而現在我們看到的長城,大半都是朱棣時代修建的。

而且他最大的戰略在與他建立的艦隊,以中國為基礎,掠奪整個世界的資源,來為後世子民撐起一片樂土,事實證明他做對了,從朱棣時代開始,到明朝滅亡,全世界生產的白銀總量的三分之一湧入中國,共計約五億兩。並且全球三分之二的貿易與中國有關。可儒家卻從來沒有將這些寫入曆史之中,一直蒙騙著後人,反而一個造就了中國近代屈辱史的清朝,被一遍又一遍的追捧,所謂康乾盛世,都是笑話。

而在朱棣的前麵,有一位皇帝比他還要早上千百年實施這個戰略,那就是中國第一位皇帝,嬴政。

修築長城,那是為了抵禦匈奴,也許他也是知道自己逃不過天地的桎梏,所以他要為後人撐起一片天,建造巨艦,是為了征伐世界,為了子民的安康。

所謂的焚書坑儒,根本就是子虛烏有,在曆史上秦始皇從來就沒有幹過這樣的事情,焚書坑儒隻不過是儒家為秦始皇捏造的罪名而已,所以連開國領袖都看不下去,要罵儒家。

因為當時秦始皇抓了一百多個造謠之人,誰都知道謠言最可怕,為了內部的安定,秦始皇不得不將這些人抓起來,以儆效尤,而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儒家之人,在查清楚之後,秦始皇殺了十幾個有罪的,其餘確定沒有造謠的都放了,可正因為那些被放走的儒家弟子在秦始皇死後,為他捏造了一個暴君的罪名,所謂的孟薑女哭長城,可以說是曆史上最可笑的事情,因為孟薑女根本就不是秦始皇那個時代的人,而是先秦始皇兩百多年,春秋時代的人。

秦始皇不但不是暴君,反而他是曆史上最勤政的一個皇帝,他每日幾乎隻睡三四個時辰,天天忙於政事,即使是漢代司馬遷寫的史記也從未提過秦始皇貪圖於享樂淫欲。

每天的工作就是批示公文,與構思如何統一中國,統一之後,又如何建設國家。秦始皇對待自己的子女一視同仁,沒有什麼長輩有序,有能力者才有資格當皇帝,所有皇子,無論自己母親的地位都有資格競爭下一任皇帝,這就是在秦國。而不是儒家的尊卑有序,嫡長有別,非常森嚴的等級製度。

而且他建立統一的中國,從來沒有殺過任何一個功臣,每一個都是善始善終,比如說王琯,當時他是是秦始皇時期的丞相,從呂不韋後開始繼任,一直到秦始皇統一才退位,擔任丞相20年。所謂“焚書坑儒”的導火索是儒家學官淳於越再次提出分封製而不要郡縣製。而這個觀點盡然被當朝丞相力挺,王琯是支持分封製的領頭人。要知道,分封製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周王朝的覆滅就是分封諸侯,導致諸侯割據,戰亂連綿。漢代劉邦封王的後果是七王之亂。秦一天下的目的,就是根絕分封帶來的弊病。而作為一國丞相,盡然帶頭支持分封,實在是對秦始皇的一大打擊。當時秦始皇的權利之大,即使把所有功臣都殺光了,也沒人敢說一句話,可是他沒有殺這個要亂秦國的丞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