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從北平開出了二十五個師
傅作義與中國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的消息,北平城內早就傳開了,蔣介石也很快就知道了。在雙方代表進行和平談判的同時,各方麵人士的態度並不一樣,有擁護的,有反對的,有觀望的,有破壞的,情況十分複雜。和平解放,隻是說不用槍炮,並不是沒有鬥爭。在一定程度上說,其各方麵鬥爭的複雜程度,與用炮火攻城相比,是各有千秋。
1月16日晚,正當鄧寶珊與周北峰在通縣五裏橋與林彪、羅榮桓、聶榮臻進行談判的時候,知道這一進程已經無法加以改變的蔣介石突然給傅作義來了一封電報。大意是:相處多年,彼此知深。你現厄於形勢,自有主張,無可奈何。我今隻求一事,即於17日起派飛機到北平運走李文、石覺所部少校以上軍官和必要的武器,時間約需一周,望念多年之契好,予以協助,並請即複。
傅作義接到這封電報之後,感到很為難。一方麵,他認為蔣介石並未直接指責他的和平談判,要求接少數軍官走,不好拒絕,特別是這事是城內中央軍係統很多軍官所求之不得的好事,如果加以拒絕,必然會使得部分軍官鬧事,後果不堪設想;另一方麵,又考慮到蔣介石接人的飛機要來一周時間,還要運走部分武器,這不僅會遭到解放軍的強烈反對,還可能給別有用心者以可乘之機,引起部隊的騷動。所以他在與王克俊仔細研究之後,采取了這樣的辦法:一方麵,他為了不讓蔣介石的中央軍在城中因此事而造成事端,就給蔣介石回了一封電報,表示理解蔣介石的用意,同意蔣介石派飛機來北平;另一方麵,又讓王克俊給正在五裏橋的周北峰發電報,要周立即將此事轉告平津前線司令部,要求城外的解放軍見到有飛機來北平時,就炮擊設在天壇的臨時機場,讓飛機無法降落。第二天,蔣介石派來的飛機真的來了,我軍大炮也立即向天壇的臨時機場進行炮轟,由於有我方的地下黨員在現場進行觀察,用電台指示目標,修正落彈點,所以炮彈落得很準,從第二顆開始就落到了跑道上,這樣,飛機根本就無法降落,隻好飛走了。蔣介石的運輸機就這樣一直來了四五天,我軍的炮擊也就進行了四五天,結果是蔣介石的飛機連一架也沒有降下來,當然就一個人、一條槍也未運走。唯一的一點遺憾是,有一發炮彈出了一點偏差,把天壇中的著名建築祈年殿打壞了一隻角。
傅作義為了就和平解放北平的問題能盡可能掃除各方麵的障礙,在公布和談協議之時能得到更多人的擁護,他花了不少精力與各方麵的代表人士進行聯絡疏通,爭取廣大民眾的支持。除了與若幹人士進行個別的交談之外,在當時還有過兩次很有影響的活動,而且是在兩天中連續舉行的。
1月16日下午,傅作義發出請帖,邀請北平文化、教育、學術界的知名人士在中南海勤政殿舉行西餐會,到會的不僅當時是知名人士,就是今天,也是大家很熟悉的人物,如美術家徐悲鴻、考古學家馬衡、曆史學家鄭天挺、文藝理論家朱光潛、政治學家許德珩、哲學家賀麟、物理學家葉企蓀、國際關係學家王鐵崖等。在會上,傅作義以誠懇的態度說:“局勢如何?想聽聽各位的意見,以便定奪。”到會人士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要求傅作義當機立斷,堅決走和平之路,千萬不能讓文化古城毀於炮火。徐悲鴻說:“北平兩百萬市民的生命財產,係於將軍一身。
當前形勢,戰則敗,和則安,這已是目前的常識問題。”研究世界史的著名教授楊人楩激動地說:“內戰已給人民造成很大災難,仗不能再打,希望傅先生效法意大利建國三傑,流芳百世。如果傅先生順從民意,采取和平行動,我作為一個曆史學家,對此義舉一定要大書特書,列入曆史篇章。”
1月17日,在傅作義的授意下,由前北平市市長何思源進行策劃,在北平市參議會召開了華北七省市參議會負責人的聚餐會,共同討論北平的前途,共商和平大計。北平市、天津市、河北省、察哈爾省、山西省、綏遠省、熱河省的參議會議長,北平市正副市長都全部到會,很多北平政界名流和社會活動家也都到會。會議還特別邀請了在北平的幾乎所有高級將領到會。會上,發言者一致要求和平解放北平,並公推當時北平的11位最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如前北平市市長何思源、中國大學教授呂複、康有為的女兒康同璧等,作為北平市民的代表,出城與解放軍進行協商。何思源當即在會上發表演說,表示應當響應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在幾天前發表的關於時局的聲明中所提出的在全國實行和平的八條主張。他還提出了三條建議:一是把北平這一名稱恢複為北京;二是把北京定為新中國的首都;三是要求中央政府統一全權。與會者根據何思源的建議,就以他的演講為基礎,擬出了和平通電,當天下午就向全國發出了。
這次會議開得很成功,會上七省市參議會議長全都主張和平,這使得參加會議的國民黨中央軍的高級將領如李文、石覺等也不便發表反對意見,隻好一言不發。於是,在各種輿論中,就把他們也歸入了擁護和平解決北平問題和發表和平通電的行列之中。出於當時北平城中極高的和平呼聲,他們也就隻好默認了。
但是,以北平城中的軍統特務組織為核心的國民黨頑固派是不會讓和平之路順利走下去的。就在17日的晚上,他們就根據蔣介石的命令,對何思源的全家下了毒手,用炸彈將何思源一家炸得一死四傷。
還是在17日的晚上,少數中央軍中的頑固派和特務分子一道,在北平城內製造事端,四處鳴槍縱火。城中的槍聲和火光,連通縣的平津前線司令部都能聽見和看見。特別是國民黨軍九兵團十三軍的部隊在朝陽門自來水廠搞了一次不大的兵變。當時,羅榮桓政委立即叫李炳泉與周北峰聯係,要李急電傅作義,如果城內的事態嚴重,就立即打開西直門,我軍將派一個縱隊星夜入城,完全由傅作義指揮,以保證北平城內的安定。不久,傅作義就回電說,他可以控製城內局勢,請羅政委放心。當天晚上的騷亂,結果還是由傅作義自己的部隊平定了。
這一次騷亂平息了,不能保證不再有騷亂。由於這時北平城中屬於中央軍係統的部隊是兩個兵團的10多萬人,而傅作義的部隊隻有幾個師,如何安定這些中央軍,成了傅作義的大事。因為既然決定了要走和平之路,他傅作義就得向中國共產黨,也是向全國人民交出一個完整的北平。否則,他還有何臉麵見國人!
要安定中央軍的10多萬軍隊,關鍵是要安定兩個兵團司令,即四兵團司令李文和九兵團司令石覺。
李文出身於黃埔一期,長期在蔣介石第一嫡係胡宗南部下任職,1945年1月升任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解放戰爭時期,他一直在華北地區與我軍作戰,占領石家莊和張家口,他都出了大力。在1947年10月的清風店戰役中,他的十三軍被我華北解放軍全殲,軍長羅曆戎被俘。
1948年,李文被任命為第四兵團司令,同時還指揮石覺第九兵團的兩個軍,成為平津地區中央軍係統的最高指揮官。當然,他還是要接受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的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