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炮口對準天津衛(1 / 2)

七、炮口對準天津衛

天津市在當地人的口中,長期被稱作天津衛。這就形象地表明,它是拱衛北平最重要的軍事要地。天津的特點是整個城市都沿著海河而成,而海河的上遊有子牙河、南運河、北運河,這樣天津就是南北長,東西窄。按當時的市區來看,南北長約12.5公裏,東西寬約5公裏。天津的周圍又多是沿海窪地,河流縱橫,地形複雜,易守難攻。加上敵人經過長期經營,建築了多層而複雜的防禦體係,的確給我軍的進攻增加了不少困難。但是,陳長捷在天津靠的是防禦工事,而這個防禦工事又是圍著天津的一大圈。陳長捷隻有10個師、13萬人,其中除了六十七師和一五一師這兩個師過去沒有被我軍殲滅過之外,有五個師都是在被我軍殲滅之後重建的,一八四師甚至先後被我軍殲滅過四次。另外的三個師,一個是由保安團改編的,兩個是由東北逃回關內的散兵組建的。所以,整個看來,守軍的戰鬥力並不強。更重要的是,13萬守軍撒在整個大包圍圈上,其戰線竟長達好幾十裏。

正是根據了上述特點,劉亞樓製定了一整套對付陳長捷的方案。這個方案的具體內容,見於我們在前麵已經引述過的1949年1月7日林彪給中央軍委的電報。這個方案概括起來說,就是“東西對進,攔腰切斷,先南後北,先分割後圍殲,先吃肉後啃骨頭”。

前麵已經介紹過,林彪給了劉亞樓五個縱隊,再加上十二縱的一個師,劉亞樓又特地要來了六縱的一個師。另外,還有整個炮兵縱隊。在發起總攻之前,劉亞樓就在他的天津前線司令部所在地楊柳青的東桑園召開了幹部會,向各縱隊師以上負責人下達了各自的作戰任務。目的是要大家先對自己攻擊地區的敵情,特別是地形、地物和敵人的工事配備盡可能先搞清楚,以便進攻時能順利展開,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盡快地結束戰鬥。劉亞樓和他的戰友們這次作戰有一個有利的條件,就是天津地下黨的同誌已經把天津敵人的兵力配備圖和整個城防工事圖事先交給了作戰的指揮員,他們可以做到有準備地作戰。在古代兵家的口中,這叫“按圖索驥”;在當時的指戰員口中,則有一句很通俗的話,叫“壇子裏捉烏龜,手到擒來”。

劉亞樓給各部隊的具體任務是這樣的:

一縱、二縱在一縱司令員李天佑的指揮下,向天津西城的和平門(即西營門)以北地區發起攻擊,突破之後,從西向東挺進。這是劉亞樓“東西對進,攔腰切斷”的主力隊伍,共有9個師的部隊。為了對付敵人的各種工事和地雷區,附有兩個工兵營。另外配給了特種兵司令部炮兵火力的三分之二,還有20輛坦克。從火力配備上看,這一支攻城隊伍是最強的。這是因為,在劉亞樓的心中,他是把西邊的突破作為整個戰役的最主要突破口,把一縱和二縱作為砸爛天津城防最重要的鐵拳頭。在一縱和二縱這兩支部隊中,劉亞樓給一縱的擔子又最重。一縱在遼沈戰役中是林彪手中的總預備隊,沒有打多少硬仗,沒有過到打大仗的癮。這一次,劉亞樓要給一縱一個補償,讓一縱把他們的勁全用出來。用當時東野老同誌的話說:一縱是隻小老虎,在東北戰場上,長期被林彪放在“袖筒”裏,沒有舍得放出來。到了華北戰場上,一縱是被放虎下山了。

七縱、八縱在七縱司令員鄧華的指揮下,向天津東城的民權門發起攻擊,突破之後,由東向西挺進。這是劉亞樓“東西對進,攔腰切斷”

的又一支主力,共有8個師的部隊,也附有兩個工兵營。另外配有特種兵司令部炮兵火力的三分之一,還有10輛坦克。

東西兩路主攻部隊預定的會師地點是金湯橋。

九縱和十二縱的三十四師,在九縱司令員詹才芳的指揮下,在天津城南的尖子山一線突破,由南向北進行助攻。突破之後即向北發展,與兄弟部隊預定的會師地點是耀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