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簡介(2 / 3)

史載其著作計三十餘種,唯多亡佚。現存之《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係我國著名醫學著作。其他如《攝養論》《太清丹經要訣》《枕中方》等數種,尚有部分佚文可見。

孫思邈又是世界上導尿術的發明者。據記載:有一個病人得了尿瀦留病,撒不出尿來。孫思邈看到病人憋得難受的樣子,他想:“吃藥來不及了。如果想辦法用根管子插進尿道,尿或許會流出來。”他看見鄰居的孩子拿一根蔥管在吹著玩兒,蔥管尖尖的,又細又軟,孫思邈決定用蔥管來試一試,於是他挑選出一根適宜的蔥管,在火上輕輕燒了燒,切去尖的一頭,然後小心翼翼地插進病人的尿道裏,再用力一吹,不一會兒尿果然順著蔥管流了出來。病人的小肚子慢慢癟了下去,病也就好了。

在他的《丹經》一書中,第一次把火藥的配方記錄下來。

藥王孫思邈在西魏時代出生,相傳活到141歲才仙逝,其長壽心得必有過人之處。但事實上幼時的孫思邈體弱多病,所以才因病學醫,總結了唐代以前的臨床經驗和醫學理論,編成兩部醫學巨著---《千金藥方》和《千金翼方》。孫思邈的養生之法相信會對您有所裨益。

發常梳

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各做10次。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梳發”,可以防止頭痛、耳鳴、白發和脫發。

目常運

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複3次。有助於眼睛保健,糾正近視。

齒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須發出聲響,做36下。可以通上下顎經絡,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漱玉津

1、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麵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麵開始,反方向做12圈。

2、口微微合上,這次舌頭不在牙齒外邊,而在口腔裏,圍繞上下顎轉動。左轉12圈後吞口水,然後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時盡量想象將口水帶到下丹田。

從現代科學角度分析,唾液含有大量酵素,能調和荷爾蒙分泌,因此可以強健腸胃。

耳常鼓

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放手,應該有“噗”的一聲。重複做10下;雙手掩耳,將耳朵反折,雙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後腦風池穴10下。每天臨睡前後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麵常洗

搓手36下,暖手以後上下掃麵,暖手後雙手同時向外圈。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臉色紅潤有光澤,同時不會有皺紋。

頭常搖

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複原位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複。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頭腦靈活,注意要慢慢做,否則會頭暈。

腰常擺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複。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後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揉的範圍由小到大,做36下。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攝穀道(即提肛)

吸氣時,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相傳這動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養生功法。

膝常扭

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可以強化膝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延年益壽,應由雙腿做起。

常散步

挺直胸膛,輕鬆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民間有個說法,“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雖然有點誇張,不過,散步確實是有益的運動。

腳常搓

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共做100下。腳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經常搓腳可以強化各器官,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

太白山處士孫思邈撰

夫養生繕性,其方存於卷者甚眾。其或幽微秘密,疑未悟之心。至於澄神內觀,遊玄采真,故非小智所及。常思所尋設能及之,而誌不能守之,事不從心,術即不驗。誠由前之誤交切而難遣,攝衛之道賒遠而易違,是以混然同域,絕而不思者也。稽叔夜悟之大得,論之未備,所以將來誌士覽而懼焉。今所撰錄,並在要典。事雖隱秘,皆易知易為,以補斯闕。其學者不違情欲之性,而俯仰可從;不棄耳目之玩,而顧紋可法。旨約而用廣,業少而功多。餘研核方書,蓋亦久矣。搜求秘道,略無遺餘。自非至妙至神,不入茲錄;誠信誠效,始冠於篇。取其弘益,以貽後代。苟非其道,慎勿虛傳;傳非其人,殃及三世。凡著五章為一卷,與我同誌者寶而行之雲爾。

自慎

夫天道盈缺,人事多屯。居處屯危,不能自慎而能鮨濟者,天下無之。故養性之士,不知自慎之方,未足與論養生之道也,故以自慎為首焉。夫聖人安不忘危,恒以憂畏為本。營無所畏忌,則庶事隳壞。

《經》曰:人不畏威,則大威至矣。故以治身者,不以憂畏,朋友遠之;治家者,不以憂畏,奴仆侮之;治國者,不以憂畏,鄰境侵之;治天下者,不以憂畏,道德去之。故憂畏者,生死之門,禮教之主,存亡之由,禍福之本,吉凶之元也。是故仕無憂畏,則身名不立;農無憂畏,則稼穡不滋;工無憂畏,則規矩不設;商無憂畏,則貨殖不廣;子無憂畏,則孝敬不篤;父無憂畏,則慈愛不著;臣無憂畏,則勳庸不建;君無憂畏,則社稷不安。養性者,失其憂畏,則心亂而不治,形躁而不寧,神散而氣越,誌蕩而意昏,應生者死,應死者亡,應成者敗,應吉者凶。其憂畏者,其猶水火不可暫忘也。人無憂畏,子弟為勍敵,妻妾為寇仇。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故憂於身者不拘於人,畏於已者不製於彼,慎於小者不懼於大,戒於近者不悔於遠。能知此者,水行蛟龍不得害,陸行虎兕不能傷,處世謗讟不能加。善知此者,萬事畢矣。

夫萬病橫生,年命橫夭,多由飲食之患。飲食之患,過於聲色。聲色可絕之逾年,飲食不可廢於一日,為益既廣,為患亦深。且滋味百品,或氣勢相伐,觸其禁忌,更成沉毒。緩者積年而成病,急者災患而卒至也。

凡夏至後迄秋分,勿食肥膩餅臛之屬。此與酒漿果瓜相妨。或當時不覺即病,入秋節變生多諸暴下,皆由涉夏取冷太過,飲食不節故也。而或者以病至之日便為得病之初,不知其所由來者漸矣。欲知自慎者,當去之於微也。夫養性者,當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者,養生之都契也。多思則神殆,多念則誌散,多欲則損智,多事則形勞,多語則氣爭,多笑則傷藏,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此十二多不除,喪生之本也。

唯無多無少,幾乎道也。故處士少疾,遊子多患,繁簡之殊也。是故田夫壽,膏粱夭,嗜欲多少之驗也。故俗人競利,道士罕營。夫常人不可無欲,又複不可無事,但約私心,約狂念,靖躬損思,則漸漸自息耳。

封君達雲:體欲常勞,食欲常少;勞勿過極,少勿過虛。恒去肥濃,節鹹酸,減思慮,捐喜怒,除馳逐,慎房室,春夏施瀉,秋冬閉藏。又魚膾生肉,諸腥冷之物,此多損人,速宜斷之,彌大善也。心常念善,不欲謀欺詐惡事,此大辱神損壽也。

彭祖曰:重衣厚褥,體不堪苦,以致風寒之疾;甘味脯臘,醉飽饜飫,以致疝結之病;美色妖麗,以致虛損之禍;淫聲哀音,怡心悅耳,以致荒耽之惑;馳騁遊觀,弋獵原野,以致發狂之迷;謀得戰勝,取亂兼弱,以致驕逸之敗。斯蓋聖人戒其失理,可不思以自勖也?

夫養性之道,勿久行、久坐、久聽、久視,不強食,不強飲,亦不可憂思愁哀。饑乃食,渴乃飲。食止,行數百步,大益人。夜勿食,若食即行約五裏,無病損。日夕有所營為,不住為佳,不可至疲極,不得大安無所為也。故曰: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勞動不息也。

想爾曰 (想爾蓋仙人名) :勿與人爭曲直,當減人算壽。若身不寧,反舌塞喉,嗽漏,咽液無數,須臾即愈。道人疾,閉目內視,使心生火,以火燒身,燒身令盡,存之,使精神如仿佛,疾即愈。若有痛處,皆存其火燒之,秘驗。

仙經禁忌

凡甲寅日,是屍鬼競亂,精神躁穢之日,不得與夫妻同席、言語、麵會,必當清淨,沐浴不寢,警備也。

凡服藥物,不欲食蒜、石榴、豬肝、犬肉。凡服藥,勿向北方,大忌。凡亥子日,不可唾,減損年壽。

凡入山之日,未至百步,先卻百步,足反登山,山精不敢犯人。

凡求仙,必不用見屍。

又忌三月一日不得與女人同處。

仙道忌十敗

一勿好淫,二勿為陰賊凶惡,三勿酒醉,四勿穢慢不淨,五勿食父母本命肉,六勿食己本命肉,七勿食一切肉,八勿食生五辛,九勿殺一切昆蟲眾生,十勿向北大小便,仰視三光。

仙道十戒

勿以八節日行威刑,勿以晦朔日怒,勿以六甲日食鱗甲之物,勿以三月三日食五髒肉、百草心,勿以四月八日殺伐樹木,勿以五月五日見血,勿以六月六日起土,勿以八月四日市附足之物,勿以九月九日起席,勿以八節日雜處。

學仙雜忌

若有崇奉六天、及事山川魔神者,勿居其室,勿饗其饌。

右已上忌法,天人大戒。或令三魂相嫉,七魄流競;或胎神所憎,三宮受惡之時也。若能奉修則為仙材,不奉修失禁,則為傷敗。

夫陰丹內禦房中之術,七九朝精吐納之要,六一回丹雄雌之法,雖獲仙名,而上清不以比德;雖均至化,而太上不以為高。未弘至道,豈睹玄闥?勿親經孕婦女,時醑華池 ,酣鬯自樂,全真獨臥。古之養生,尤須適意,不知秘術,詎可怡乎?勿抱嬰兒,仙家大忌。

夫建誌內學,養神求仙者,常沐浴,以致靈氣。如學道者,每事須令密。泄一言一事,輒減一算。一算,三日也。

凡咽液者,常閉目內視。學道者,常當別處一室,勿與人雜居,著淨衣燒香。

凡書符當北向,勿雜用筆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