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負責,是一項艱難又費時的挑戰。要先了解自己,發掘自己的優缺點,再不斷調整及修正。還得注意不受主觀成見的影響,逐一吸收於已有益的經驗,一段時間之後,你一定會愈來愈喜歡自己。
如果你常常想取悅他人,就要好好反省自己,是否有推卸責任的傾向?明明不同意,卻口是心非,有意見,卻偏不說,隻知忍耐。換來滿腹委屈後,才覺得被人指使,沒有自我。隻要你全力改進,就會逐漸平靜。就會懂得愛自己,對自己負責。如此,你的心中自然就會有一份歸屬感,你自然也就會積極生活於現實中,去衝擊成功的人生。
成功來自於強烈的企盼
成功來自於強烈的企盼,孕育於痛苦的掙紮,是追尋自我,敢於冒險,最終超越自我的一種必然。不敢也不付諸奮鬥,成功就不會向你招手。
一個叫塞爾瑪的美國年輕女人,丈夫奉命到沙漠腹地參加軍事學習。塞爾瑪孤零零一個人留守在一間集裝箱一樣的鐵皮小屋裏,炎熱難耐,周圍隻有墨西哥人與印第安人。他們不懂英語,無法進行交流。她寂寞無助,煩躁不安,於是寫信給她的父母,想離開這鬼地方。父親的回信隻寫了一行字:“兩個人同時從牢房的鐵窗口望出去,一個人看到泥土,一個人看到了繁星。”塞爾瑪開始沒有讀懂其中含義,反複幾遍後,才感到無比的慚愧。決定洗心革麵留下來在沙漠中再尋找自己的“繁星”。她一改往日的消沉,積極地麵對人生。她與當地人廣交朋友,學習他們的語言。她付出了熱情,人們也回報了她熱情。她非常喜愛當地的陶器與紡織品,於是人們便將舍不得賣給遊客的陶器、紡織品送給她作禮物。塞爾瑪很受感動。她的求知欲望與日懼增。她十分投入地研究了讓人癡迷的仙人掌和許多沙漠植物的生長情況,還掌握了有關土撥鼠的生活習性,觀賞沙漠的日出日落,並饒有興致地尋找海螺殼……沙漠沒有變、當地的居民沒有變,隻是塞爾瑪的人生視角變了,一念之差使她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原先的痛苦與沉寂沒有了,代之以積極的冒險與進取。她為自己的新發現而激動不已。她於是拿起了筆。一本名為《快樂的城堡》的書兩年後出版了。她最終經過自己的努力看到了“繁星”。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卡爾,羅傑斯說過:“誰也不能教會誰任何東西。”這就是說,要真正學到知識,掌握本領,把握命運,取得成功,隻有靠你自己。沒登過泰山的人,雖然也能從照片上了解日出的勝景,沒到過錢塘江觀潮,也能從電視上見到,但隻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它們的博大壯觀與瑰麗奇偉。宋代王安石寫了篇《遊褒禪山記》。講到華山有個洞,很深又黑又冷。“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最終怕有進無出而不敢深入進去。後來他後悔道:“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罕至焉,故非有誌者不能至也。”進而不難則常見,常見則無奇;要奇就必須克服巨大的困難,冒大的風險。
成功來自於強烈的企盼,孕育於痛苦的掙紮,是追尋自我,敢於冒險,最終超越自我的一種必然。不敢也不付諸奮爭,成功就不會向你招手。
人生的真諦就是奮鬥。西方有言:“知識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質。”而品質中最重要的是自信、勇氣和熱情。自信是邁向成功的大門。世界上任何一個偉大的人物無不以其堅強的自信為先導。有了自信也就有了勇氣與熱情。
信心是所有奇跡的萌發點
在這個世界上,信念這種東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費獲得,所以成功的人,最初都是從一個小小的信念開始的——信念就是所有奇跡的萌發點。
也許你能知道美國的羅傑·羅爾斯是紐約第53任州長,也是紐約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他出生在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漠貧民窟,這裏環境肮髒,充滿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漢的聚集地。在這兒出生的孩子從小耳濡目染逃學、打架、偷竊甚至吸毒,長大後很少有人獲得較體麵的職業。然而,羅傑·羅爾斯是個例外,他不僅考入了大學,而且成了州長。
在就職的記者招待會上,到會的記者提了一個共同的話題:是什麼把你推向州長寶座的?麵對300多名記者,羅爾斯自己的奮鬥史隻宇未提,他僅說了一個非常陌生的名字——皮爾·保羅。後來人們才知道,皮爾·保羅是他小學的一位校長。
1961年,皮爾·保羅被聘為諾必塔小學的董事兼校長。當是正值美國嬉皮土流行的時代,他走進大沙諾必塔小學的時候,發現這兒的窮孩子比海明威等“迷惘的一代”還要無所事事,他們不與老師合作,他們曠課、鬥毆,甚至砸爛教室的黑板。皮爾·保羅想了很多辦法來引導他們,可是沒有一個是有效的。後來他發現這些孩子都很迷信。於是在他上課的時候就多了一項內容——給學生看手相。他用這個辦法來鼓勵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