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心有掛礙——談心理障礙(3 / 3)

能量流之間相互影響的基本方式是感應。

感應就如同兩個磁鐵之間的相互作用。更準確的比喻是,類似變壓器中的兩個線圈。其中一個線圈有了電流,另一個線圈中就會感應出電流來。或者像擺在一起的兩把琴,一個琴鳴響,另一個琴相同的琴弦也會發出聲音。

感應可以發生在一個人自己心中的不同的意象之間,也可以發生在不同的人的意象之間。人和人軀體有沒有間隔是沒有什麼關係的。感應的第一種表現是:相似者相互感應。原始認知中相似的東西會相互感應,表現為相互吸引,從而彙流能量。

在一個人內心中,感情上是同類的事件,不論是快樂還是痛苦,都相互吸引並結合。所以一個人快樂的時候想到的都是快樂的事情,而憂傷的時候回憶起來的都是痛苦。因為在一個快樂的意象出現的時候,其他快樂的意象,因為在情感上和它相似,所以也都被吸引出來了。所謂觸景生情,也是這個原理。因為在相似的景色中,過去和這個景色相似的景色的記憶就被激發起來了,而與此相關的情緒也被激發起來了。

在兩個人之間,一個人想象出一個事物,帶有一種感情;另一個人心中相似的事物就被喚起。這種情況下,雙方就有了能量的感應。

我認識一個很成功的教育家。他教育的第一個對象是他自己的女兒。他的女兒在很小的時候,因為用藥不當造成了耳聾。這個人對他女兒說:“你看,海倫·凱勒去世在六月,你正好出生是在六月,也許你就是她的轉世。我覺得你很像她。”結果,他女兒以海倫·凱勒為榜樣勤奮刻苦,後來考上了大學,成績很好,也成功地學會了讀唇語和說話。他的教育就是利用了這個原理,他強調了女兒和海倫·凱勒的相似處,都是殘疾人,就使得女兒把海倫·凱勒意象上的能量轉到了她自己的身上。

還有一種表現是:相反的事情會相互感應。

在思維中想到一件事,不僅會聯想到和它相似的事情,也會聯想到相反的事情。在想象中也有這種現象。

就像林黛玉,看到花團錦簇的情景,她就聯想到了花會有凋謝的時候,盛宴會有散的時候。

強迫症中這個現象很明顯。因為強迫症的意象中,內容以及意義正好相反的形象很常見。一個意象出現,和它剛好相反的另一個意象就會被激發。比如一個登高望遠的快樂情景一出現,患者就聯想出一個從高處摔下去了的悲哀的情景。

了解了這些,我們可以說意象對話技術是什麼了。意象對話就是讓通過意象的轉變讓能量轉向或轉化的技術。

附:

“洋娃娃”的故事

“洋娃娃”是我的一個朋友。她很漂亮,也很聰明,一向是好學生,很輕易地考上了大學,讀了研究生。她有這麼多的優點,本來是很容易成為一個驕傲的女孩子,但是好像我們沒有發現她驕傲。她很喜歡交朋友,待人很熱情,性格也很開朗,所以她也就很自然地有了很多朋友。

我覺得她的性格不錯,作為職業習慣,就要分析分析她。就像昆蟲學家發現一個美麗的新品種的蝴蝶,首先想到的是要把這個蝴蝶製成標本一樣,我也很想把她製成標本——當然我不是把她釘在木版上,我隻是要她的心理和性格的標本。而製一個心理和性格的標本的方法是利用意象對話技術,誘導她的想象,從而知道她心目中的自我意象。這個意象就是她的標本。

我讓她想象看到一個鏡子,我告訴她說,你想象這個鏡子不是一般的鏡子,是一個魔鏡,它可以照出的是你的“原形”。我讓她不要有先入之見,不要猜想自己會在鏡子中看到的是什麼,隻告訴自己說,鏡子中的形象肯定不是自己現在的樣子。這個方法是我經常用的方法,在過去的文章中也提到過。

她想象了,她鏡子中出現的是洋娃娃。

原來她是一個洋娃娃。

而且她補充說,這個洋娃娃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小女孩的形象,但是它裏麵的填充物比較奇特,不是棉花或海綿,而是稻草。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一個洋娃娃裏麵是稻草,這是很奇怪的,但是在想象的意象中,這並不奇怪。

這個意象的意義是:“我就像那個漂亮的洋娃娃,外表很漂亮。”但是,我“肚子裏是稻草——實際上是個草包”。洋娃娃是沒有生命的——象征著她認為自己沒有生命力,沒有自己的生活;洋娃娃是一種玩具——象征著她認為父母雖然喜歡她,但是就像喜歡一個玩具,沒有給她自己的生活。別人喜歡她,也不過是喜歡她的外表。她的生活意義也隻是在取悅別人。洋娃娃裏麵是稻草,說明她認為自己沒有真才實學,缺少真正的知識。

我這才發現,“洋娃娃”是可愛的,但有自卑感。她對自己所達到的成就並不滿意,因為那不是她的追求,是她為了別人而做的;她對自己的知識不滿意,因為那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知識,她覺得自己是“草包”。

她是在為別人活,不是為自己活。她的生活的中心是要取悅別人,取悅自己的親人,讓他們能喜歡自己。在她的生命中,得到愛和歸屬的需要占據了絕對優勢,她為了讓親人喜歡自己,實際上犧牲了自己的需要,從而自己也就成了一個洋娃娃——沒有自己的生命。

我相信我的判斷是對的,我告訴了她,並得到了證實。

我發現,在女性中,這樣的“洋娃娃”是很多的,也許是因為女性對愛和歸屬的需要太強了,她們往往會為得到別人的愛而失去自我。和“洋娃娃”人格類似的是一種“美人魚”式的人格,那也是一種為別人活的人。但是,洋娃娃和美人魚的性格是不同的。“美人魚”性格的人,大多是從小比較被忽視的孩子,她們是用一種自我犧牲的方式,有時甚至是帶有一點自虐的方式來追求別人的愛,是用愛別人來換取別人的愛。而“洋娃娃”性格的人,小時候是得到了別人的愛的,不過她長大後,太害怕失去愛,所以人雖然長大,還是把自己當做一個“父母的玩具”,用自己的“美麗、可愛”來換取別人的愛。在心理上,“美人魚”和“洋娃娃”性格的人都不具有獨立的人格。

“洋娃娃”性格有它可愛的地方,它給了女孩子一種“小鳥依人”的性情,使她可愛。而且這種女孩子一般會很顯年輕。在做助手類的工作時,這樣的女孩子也很善解人意,不固執。

但是,如果總是要取悅親人,就會有一些問題。比如,考大學時,這些女孩子就肯定不會按照自己喜歡的專業報考,而會完全聽父母的;戀愛結婚時,她們大多也都是完全聽父母的話;結婚後,她們又會過分依賴丈夫。久而久之,她們忘了自己喜歡的是什麼,隻知道別人喜歡的是什麼,內心會有一種失落感,甚至是憂鬱。嚴重的話,她們會感到自己的生活沒有意義,會感到自己在漸漸枯萎。

我對這個女孩的建議是,偶爾做個“洋娃娃”沒有關係,但是在決定自己生活中的大事情時,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能是一個“洋娃娃”,而要按自己所喜歡的去做,去選擇。活出自己,才會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