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之後,當魯濱遜得知彭伯頓賤賣股權的事情後猶如晴天霹靂一般。這位為可口可樂命名、書寫了斯賓塞體的商標、絞盡腦汁地生產和宣傳的魯濱遜被架空了!他為了可口可樂不遺餘力地工作卻落得這樣的下場。魯濱遜一直以為每個合夥人都擁有1/4的股份,然而現在一無所得,彭伯頓化學公司隻剩下一個空殼了。
魯濱遜不甘心就這樣被蒙蔽,他想對此進行最後的還擊。他查出賬本,發現公司竟然處於虧本狀態,他列出了公司的賬務財單——資產負債表,說服了公司的另一個合夥人埃德·霍蘭與他一起找律師去打官司。26歲的約翰·坎德勒是亞曆山大一位很有聲望的律師,他答應調查此事。細心的讀者可能會聯想,這位姓坎德勒的人和阿薩·坎德勒是否有關係,沒錯,約翰·坎德勒正是本書主人公阿薩·坎德勒的弟弟。隨後,約翰·坎德勒在一個又小又破的房子裏造訪了彭伯頓,但是臥病在床的彭伯頓告訴律師:“他們錯了,除了我誰也不曾擁有可口可樂的股份;他們說的事我全做了,但從未許諾分給他們可口可樂的股份。大家也不必爭來鬥去,就算給他們股份我照樣可以賣掉,你是拿我沒辦法的。”約翰·坎德勒明白無論是魯濱遜、霍蘭還是彭伯頓,他們都沒有錢,他是不會為了這樣的案子大費周折的,於是他笑著告訴魯濱遜,這個案子的勝算不大……事情就這樣以律師的撒手而告吹了。
為可口可樂費盡心思的魯濱遜不想讓這件事就此罷休,他想到了另外一個計劃。就算彭伯頓真的把可口可樂的配方賣了,魯濱遜手裏還有一份副本呀,他自己沒有實力,但他可以找一個資金實力雄厚、眼光遠大的合作者,把可口可樂的事業繼續發揚光大。
與此同時,從彭伯頓手中購買了可口可樂股份的威利斯·維納布爾和喬治·朗茲由於他們同時還經營著其他的工作,根本無暇顧及可口可樂,眼看生意處於虧本狀態,如果再不出手,可口可樂就會夭折。於是他們商量決定將股份再次轉手。1887年11月13日,彭伯頓同意朗茲再次轉讓可口可樂的股份。第二天,朗茲征得了維納布爾的同意,以1200美元的價格,外加生產原料的成本,把可口可樂轉賣給了伍爾福克·沃克和他的姐夫M。C。多爾齊先生。沃克說服了她的姐姐瑪格麗特·多爾齊出資1200美元購買,這樣一來,可口可樂配方所有權中,多爾齊太太占2/9,沃克占4/9,可口可樂的股份更加分散了……
彭伯頓這時也沒有閑著,他再出新招,他在報紙上登了一條虛假廣告,以此為誘餌一口氣釣上了三個急切的企業家:梅菲爾德、墨菲和布拉德沃思。雖然他們以前都沒有做過秘方藥生意,但是都被彭伯頓勾畫的美好前景所吸引了。他們經過三個月的合計,最後確定在12月搬到亞特蘭大,準備好大幹一場。
然而,就在可口可樂一片混亂、前途未卜時,魯濱遜終於找到了可以合作的可口可樂的救星——阿薩·坎德勒。他是一位典型的亞特蘭大的藥劑師,更為關鍵的是他有足夠的資金實力,並且他也一直在尋找可以投資的新產品。阿薩·坎德勒是一位非常謹慎的投資者,魯濱遜費了很大的力氣才讓阿薩相信投資可口可樂是非常值得的。魯濱遜指著一輛馬車說:“看見那駕載滿空啤酒瓶的馬車了嗎?我們以後會讓裝滿可口可樂的馬車這樣經過。”這樣,阿薩·坎德勒接手了產權關係糾纏不清的可口可樂。1888年3月,冷飲的旺季來臨,阿薩開始合法控製可口可樂的股份。阿薩的朋友雅各布斯加入到了創建可口可樂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