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應該有夢想的,不僅應該有夢想,而且要不斷地超越夢想。現在人家張和不就在超越自己的夢想嗎?
開始他夢想靠承包土地致富,這個夢滅了;他開始做鋁合金的美夢,這個夢圓了;現在他想著要把自己的事業做大,又開始夢想有個大型塑鋼焊接機……在這種不斷超越自己,超越夢想的過程中,張和享受著每一次超越的幸福和快樂。
毛澤東早就說過: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千萬別瞧不起農民,早個三十年五十年的,誰不是農民。農民的動手能力強,農民勤勞、能吃苦,農民家裏窮,但是沒有負擔。到大連半年的時間,人家張和、張和的兒子就把鋁合金加工、塑鋼製作的那點技術全部學到手了,無非量尺、畫圖、下料、組裝、現場安裝,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麼嘛!即使沒有大工他們自己也什麼活都能完成了。加上張和比較敬業,兩個孩子也算比較聽話,他們的活都幹不完,有時候接到好活一天賺的錢比在家種地一年賺的都多。
2003年的時候,張和一家付全款,購買了他們的第一套樓房。那可不比老家的土坯房,兩萬三萬就壘起來了,這一套房沒有30萬50萬的,想都別想。
2004年的時候,張和夢寐以求的大機器終於抬進了他的加工點,那心花怒放的勁頭,比做夢娶媳婦都帶勁。
2005年的時候,張和的大兒子結婚。
2006年的時候,張和的大兒子買回了一台菱帥轎車。
2007年的時候,張和購買了他們家的第二套樓房,同時二兒子也結婚了。
2008年的時候,張和一家在長興島購買了第三套樓房,租給了別人,當起了房東。記得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裏首次提到“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你看人家張和多聽黨的話,共產黨搞改革開放,人家長和就進城創業;總書記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人家張和就開始買房子出租,這就是超前意識,這就是思想境界。
……
孩子一個一個的都大了,新的問題出現了。兩個兒子都各自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住進了樓房,女兒在一家合資企業上班,吃住都在公司,基本上安排得都不錯,隻剩張和夫妻兩個還住在鋁合金加工點了。但是兩個兒子雖然住了樓房,也不行啊,兒子有了老婆,老婆馬上有了孩子,得養家糊口啊,想要另立門戶也開一個鋁合金塑鋼加工點,沒有那麼多錢,不自己另立門戶吧,就得和父母在一起一鍋攪馬勺,總得仰人鼻息,什麼時候能有自己的門市?
後來,張和想出了一個辦法:
張和、大兒子、小兒子還聚在這一個加工點裏幹,關起門來還是一家,但是單獨核算,個人算個人的。誰攬到活誰自己買料,誰自己加工,如果別人沒活彼此互相幫助。幹活剩下的邊角餘料算公共物品,放在那裏供大家使用。兒媳婦負責照看孩子,張和的老婆負責大家的後勤服務,這樣就省下了兩份房租。
三國鼎立的時代就這樣來臨了。
親兄弟也要明算賬,這是中國的古訓。你看人家張和這筆賬就算得不錯,房租省下了,購買大型機器設備的資金省下了,而且設備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大家的生活熱情不斷高漲,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收入也水漲船高;怎麼說也是一家人,父子、兄弟,不至於像外邊競爭那麼激烈,有小活各自為戰,有大活協同作戰,既有靈活性又具有戰鬥力。
高,實在是高,比諸葛亮的招還要高!
那天在外邊與張和聊天,看著他滿足的樣子我問他:“等哪天小姑娘也出嫁了,還想幹點什麼?”
張和搖晃著腦袋說:“那能幹還是得幹,人總得做點夢想點事幹點事,我在老家養了一群梅花鹿,這邊幹不動的時候我回家去養梅花鹿去。”
他就是這樣一個不知足的農民,就是這樣一個喜歡做夢的農民。我想,等中國這些有頭腦有膽量的農民的美夢都圓了的時候,我們中國小康的美夢也就圓了。
§§第十章 石萬祥:“網絡”時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