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在大連市床單廠幹過兩年,什麼樣的“車”沒見過,所以你別看當時侯連斌才二十三四歲,那工廠裏的縫紉機還真沒有能難住他的,所以這小子在廠裏的威信挺高,手下的兩個小徒弟也挺聽使喚。然而,你再有本事有什麼用,你也是每月200多元錢的工資。一些大型服裝合資企業的確來挖過侯連斌,侯連斌權衡再三還是留了下來。現在的公司薪水雖然不高,但是有房子;合資企業的薪水的確很高,到合資公司你就得把房子交出來,高出那點工資多少年才能攢夠一套房子?看來房子的吸引力還是挺大的。
一個偶然的機會,侯連斌的腦袋突然開竅了。侯連斌的一個朋友找侯連斌給維修幾台縫紉機,忙活了一個上午,趴窩的幾個機器一個一個又飛轉起來了,朋友在酒店宴請侯連斌,酒桌上啪地甩給侯連斌一張百元大票。
侯連斌特實在,說什麼也不肯要這錢:“酒也喝了,飯也吃了,這錢我看就算了吧。”
朋友哪裏肯依,硬是把錢塞到了侯連斌的衣兜裏:“酒得喝,飯也得吃,錢該拿你也得拿,你不拿錢下回我沒法張嘴找你了。”
現在這100元大票當然是不算什麼了,但是在當時那也是侯連斌的半個月工資啊,侯連斌突然覺得這倒是一個發財的門路。於是從那天開始,每到星期六、星期天,侯連斌就到一些個體服裝加工廠去轉悠轉悠,名片都沒舍得印,一般情況下先自我介紹一番,然後把事先寫有自己聯係方式的小紙條一一遞給那些工廠的負責人,然後回家等電話。漸漸地,侯連斌在那一行裏還真有了一點小名氣,找他修縫紉機的還真不少,星期六星期天賺來的外快甚至比上班掙得工資都多。
侯連斌的心裏有些失去了平衡。一個月給公司忙活20多天,到手的錢就200多元,平均一天才10元錢;星期六星期天忙活兩天,也是200多元!一天就頂上班10天,這效率!好一陣子,侯連斌的心一直亂亂的,總想著出去自己賺大錢。
機會終於來了。
2001年金源實業公司下屬的服裝公司和韓國企業合資,成立了新的合資服裝公司,新的合資公司大量裁員,公司裏人人自危,托關係走後門,想方設法以期保住自己的飯碗。趁著這個功夫,侯連斌非常順利地成了一個自由人。
合資公司引進了30台韓國最先進的縫紉機,於是淘汰下來的30台縫紉機被當成廢鐵扔進了倉庫。別人不知道這30台設備的價值,侯連斌知道啊。這些設備的確沒有從韓國引進的新設備先進,但是那也是國內數一數二的設備啊,才運行了不到3年,基本是八成新的東西啊,合資公司雖然不把這些八成新的東西當回事了,但是這些東西一旦拿到個體服裝加工廠,那可都是好東西啊。
經過上下運籌,侯連斌把全家的積蓄一招取了出來,以一台230元的價格買下了合資公司淘汰下來的那30台“破機器”。那些天,侯連斌天天躲在家裏調試他那30台心愛的機器,一邊調試機器一邊偷著笑,一邊偷著笑一邊規劃自己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