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貞觀年間,長安城西的一家磨房裏,有一匹馬和一頭驢子。它們是好朋友,馬在外麵拉載貨物,驢子在屋裏推磨。貞觀三年,這匹馬被玄奘大師選中,從長安出發經西域前往印度取經。
十七年之後,這匹馬馱著佛經回到長安。它重新見到了它的朋友——驢子。老馬談起這次旅途的經曆:浩瀚無邊的沙漠,高入雲霄的山嶺,波瀾壯闊的大海……那些神話般的境界,使驢子聽了大為驚異。驢子驚歎道:“你有多麼豐富的見聞呀!那麼遙遠的道路,我連想也不敢想。”
“其實,”老馬說,“我們所走的距離是大體相等的,當我向西域前進的時候,你一步也沒停止。不同的是,我師傅有一個遙遠的目標,我按照師傅指定的目標始終如一地前進,所以看到了一個廣闊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隻圍著磨盤打轉,所以永遠也走不出這個狹隘的天地。”
寓言啟示
雖然我們生長在農村,但是大山並不是阻隔我們前行的障礙,真正的障礙常常存在於我們的心底。現代商品經濟社會,給予我們每一個人的機會是均等的,不同的是個人的目標不一樣。
傑出人士與平庸之輩相比,並不是他們有多好的天賦、際遇,偉人和凡人,領袖和隨從,元帥和士兵,他們之間最根本的差別是目標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