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前,有一個美國的老頭兒,他在公路旁開了一家小吃店。當時正是經濟不景氣的年頭。老頭兒的眼力不大好,又近乎是個聾子,但是他運氣很好。
說他運氣好,是因為眼力不行,所以不能看報讀書;耳朵又重聽,就很難和朋友們聊天,對外麵的情況不甚了解。
因為他並不曉得經濟不景氣有多嚴重,照常幹得很起勁。他把小店的門麵漆得漂漂亮亮的,在路邊豎起宣傳的招牌。他店裏預備的貨物美價廉,味道很好,連幾乎不名一文的人也不由得停下來在他那兒吃點兒東西。
老頭兒工作十分勤奮,賺了錢把他的兒子送進大學去讀書。那老頭兒的兒子在學校選修了經濟學的課程,他對整個美國經濟情形糟糕程度了如指掌。
那年過聖誕節,他回家度假。
他看到店中生意仍然很興旺,就對父親說:“爸爸,這地方有點兒不對勁。你不應該有這麼好的生意呀,瞧你的興致這樣好,仿佛外麵並沒有經濟不景氣這回事一樣。”
於是,兒子把目前經濟蕭條的前因後果費力地向老爺子解說了一遍,並且說全美國的人都在拚命地節省、緊縮。於是,那老頭兒便受到了消極思想的影響,他對自己說:“既然如此,我今年最好也不再油漆門麵了。外麵鬧恐慌,我還是省下一點錢來最好。三明治裏的肉餅應該再縮小一點。再說,既然人人都沒有錢,我又何必在路邊豎起宣傳招牌呢?於是,他把各種積極改造工程都停下來。結果呢?生意果然一落千丈。”
當那位大學生在複活節假期又回到家時,父親對兒子說:“孩子,我真要謝謝你告訴我關於經濟不景氣的消息。那是千真萬確的事,連我的小店也感受到了,兒啊,接受大學教育實在太有用了。”
……
寓言啟示
有時候我們不要盲目地迷戀專家,有很多專家其實就是個傳說。專家裏也有很多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家夥,他們是什麼專家,他們就是“專門害人家”。
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言放棄,耕種總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