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扁鵲見齊桓公望而知病的故事傳開以後,他的醫名就響遍了列國。
有一天,魏文王詢問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從醫,都精於醫道,到底誰的醫術最高明呢?”
扁鵲回答道:“大哥醫術最好,二哥差些,我的醫術是兄弟三人中最差的一個。”
魏文王非常驚訝:“這就奇怪了,那為什麼你的醫道卻是三兄弟中最有名的呢?你能否再說詳細些?”
扁鵲隻好據實回答:“我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治療,那時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但是大哥已經及時下藥鏟除了病根,默默地積累玄德於無形之間。所以他的醫術是別人無法知曉的,他的名氣也就無法傳播開來,隻有我們家裏的人知道他的這些本領。”
“而我二哥治病,是在患者病情初起之時,症狀還不十分明顯,病人還不覺得身體不適,此時二哥及時發現病情,作出明確診斷,藥到病除。結果,鄉裏人都以為他隻能治療一些雞毛蒜皮的小毛病。所以他的醫術隻是在本鄉小範圍內受到認可。”
“我的醫術和他們相比就差遠了,一般情況都是患者病情已經非常嚴重的時候我才會發現。此時,病人痛苦萬分,病人家屬心急如焚。所以人們經常看到我在病人經脈上紮針或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藥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灶,使重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愈,這些操作過程能夠被人們所看見。所以大家都認為我的醫術最高明,能治療大病,我的醫名也就傳遍了全國。”
魏文王大悟。
寓言啟示
人們總是認為能解決大問題的專家才是最高明的,而那些能預防問題發生或者能將問題控製於萌芽狀態的真正專家卻常常被人們所忽視。
人們更習慣於亡羊補牢,或者痛定思痛,卻很少有人願意防微杜漸,或者未雨綢繆。
因此,人們更重視問責,而輕視預測、評估和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