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托兒合作社:孩子的父母大多在國會上班,總共約有一百五十對夫婦,因為大家休息和上班的時間並不同步,於是這些年輕的夫婦組建了一家國會山托兒所,休班的人代為照顧不休班的人的孩子,自己有事情的時候由別人代為照顧自己的孩子。你付出多少時間,便可以從他人那裏換來相同時間的服務,因此大家都非常願意加入這個合作社。
這麼大的組織管理起來實在不易,最大的難點在於,必須確保每對夫婦都公平地作貢獻,公平地享受別人的服務。像許多類似機構一樣,這家國會山托兒所以發行憑證的方法解決管理問題。
托兒所使用的憑證是一種票券,每張票券的持有者有權得到一小時照顧孩子的服務,代人照顧孩子的人完成工作之後,會根據工作時間從孩子家長那裏得到相應數量的票券。顯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對夫婦提供的托兒服務時間,恰好等於他們得到的托兒服務時間。
很快托兒所出現了問題。
連續幾天晚上有空又暫時沒有外出計劃的夫婦,將會努力積累票券,以備未來之需,而在他們積累票券的時候,其他夫婦的票券儲備必然會相應減少。時間一長,大家都想保留足夠多的票券儲備,以便在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時候,能夠得到他人的照顧。
於是,代人照顧孩子成了一種稀缺的機會。這使得各對夫婦更加注意保存自己的票券,除非特殊情況,否則不輕易拿出來使用,這樣代人照顧孩子的機會更為稀缺……
突然之間,票券的流通量變得不夠了,孩子的數量沒有變化,父母的數量也沒有變化,可是流通的票券卻變少了,少得難以滿足合作社的需要了。國會山托兒所,這個最微小的經濟體陷入了通貨緊縮和衰退之中……國會山托兒所為何會陷入衰退呢?並不是社員們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也不是沒有孩子需要人照顧,這家合作社的“產能”沒有出問題,它的問題隻不過是有效需求不足:由於人們竭力積累票券,從而使真實的消費變少了——把孩子送來讓人代為照顧的人減少了。
那麼,合作社的管理者是如何麵對這場衰退呢?
起初,合作社的管理者規定,每對夫婦每月要把孩子送到合作社兩次以上。可是這個由很多律師組成的合作社似乎很難接受這樣的方案。
後來,管理者改變了票券的發行辦法,票券改由合作社統一發行,而不是社員之間彼此交換。於是合作社開始增加票券的發行量。
這個措施帶來了神奇的效果:手裏有了更多的票券儲備,社員們變得更願意外出了,於是代人照顧孩子的機會多了,這又讓社員們更加願意外出了,如此循環不休,得到別人照顧的孩子人數大大增加,人們外出的機會也大大增加。大家的福利都提高了。
實際上,並不是社員有了更多的照顧孩子的時間,合作社也沒有經曆什麼根本性變革,隻不過是票券的發放政策發生了變化。
然而,一個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又來了……
因為大家都願意在夏天外出,也就是說大家願意在夏天使用票券,誰也不願意在冬天外出,所以很少有人在冬天使用票券,最終合作社出現了季節性蕭條。
麵對這種情況,有經濟學家建議:解決辦法在於用合理的價格來調整供需,應該明確規定,如果把冬天賺到的點數保留到夏天,它就會貶值。比如說,冬天賺到的五小時請人照顧孩子的權利,到夏天就會縮減為四小時,這將促使人們及早使用票券,從而使代人照顧孩子的機會增多。或許你會想,這樣做有點不公平,這意味著剝奪人們的儲蓄。其實不然,這是一種交換,夏天的需求旺盛,因此夏天的價格就要升高,冬天的需求不足,因此冬天的價格就要降低。
寓言啟示
我們在用經濟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常常遇到困難,這時我們不應該懊惱,或許是我們還沒有找到問題真正的原因,因此,我們需要做的是辨別出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了這種現實與規律的背離。現實的細節可以遮蓋事實的真相,真相往往能夠在虛構的作品中揭露出來。就如同我們從國會山托兒所中發現的經濟規律一樣,這些所謂的寓言就變成了經濟學家的模型。
印刷鈔票就能對抗衰退。有時,解決衰退的方法簡單得令人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