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人帶著獵狗去森林中打獵。
獵狗終於發現了一窩兔子,獵狗在獵人的配合下將兔子趕出了窩,於是拚命追趕,追了很久仍沒有抓到,後來兔子一拐彎,不知道跑什麼地方去了。
獵人看到這種情景,譏笑獵狗:“小兔子反而比大獵狗跑得還快!”
獵狗反唇相譏:“你不知道我們兩個的‘跑’是多麼的不同啊!我僅僅是為了一頓飯而跑,而兔子卻是在為性命奔跑呀。”
獵人被獵狗的話震驚了。
獵人想:獵狗說得也對,我要想得到更多的獵物,就得想一個更好的辦法,讓獵狗也為自己的生存而奮鬥。獵人思前想後,覺得有必要給獵狗引入競爭機製,在競爭中表現優秀的會得到更多的獎賞。
於是,獵人多買了幾條獵狗,並規定凡是能夠在打獵中抓到兔子的,可以得到五根骨頭,抓不到兔子的就沒有飯吃。剛開始獵狗們很反感,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也逐漸適應了這種機製。這一招果然奏效,獵狗們紛紛努力去追趕兔子,因為誰也不願意看見別人吃骨頭,自己在邊上伸著舌頭淌哈喇子。
過了一段時間,新的問題出現了。獵人發現雖然每天都能捕到五六隻兔子,但是兔子的個頭卻越來越小。原來有些善於觀察的獵狗,發現大兔子跑得快,逃跑的經驗非常豐富,不是有狡兔三窟之說嗎?很多大兔子都有不止一個兔子窩。而小兔子的逃跑速度卻相對慢一些,逃跑的經驗也少,也沒有大兔子那麼多的兔子窩。所以小兔子比大兔子好抓多了。而獵人對於獵狗的獎賞是根據抓到兔子的數量計算的,並不管抓到的兔子大小。那些觀察細致的獵狗最先發現了這個竅門,這叫人有政策狗有對策。
獵人對獵狗們說:“最近你們抓的兔子越來越小了,為什麼?”
獵狗們的回答很直白:“反正大小對獎懲沒有影響,為什麼要費力氣去抓大兔子呢?”
於是,獵人決定改革獎懲辦法,決定按兔子的重量來計算給獵狗的獎賞。獎勵製度改革後,效果顯示出來了,獵狗們都盡量去抓大兔子了,抓到兩個小兔子怎麼也要比抓到一個大兔子消耗的體力大,這一招好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獵人逐漸富裕起來。
寓言啟示:
任何製度都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一層不變,墨守陳規隻能是死路一條。
不同的激勵手段產生不同的產出效果。